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项目的实施,冀中南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红薯相比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而言,具有节水节肥、成本投入低、管理简单、省工省力、窖存后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成为许多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但是,甘薯窖存保鲜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薯农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
<正>卢龙县是一个甘薯大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淀粉型甘薯加工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我县区域转变甘薯种植理念,带领种植户由种植淀粉型甘薯改栽种鲜食型甘薯。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的市场价值,增加其经济效益,我镇赵翟坨、万田庄村甘薯种植大户把鲜食甘薯利用地窖储藏起来,以待好的商机卖上好价格,大大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为了保证甘薯能够安全储藏保鲜,其储藏方法如下:一、甘薯收获1、适时收获。甘薯收获期不宜过早或过晚,  相似文献   

3.
高淀粉甘薯作为西充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同时是工业原料作物,倍受广大农民种植。基于对高淀粉甘薯种植特点的了解,以及甘薯在西充农作物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分析高淀粉甘薯种植特点并深入研究如何提高高淀粉甘薯种植产量,对促进西充农业发展和提高甘薯种植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薯的实用价值及在我国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是主要粮食作物,在中国每年种植面积600万hm2左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仅次水稻、玉米居第3位。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甘薯种植面积也将随之改变。今后既要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又要确保甘薯生产的稳定增长,力争达到甘薯种植减面积而不减产量的总体要求,我们应加大甘薯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研究,发挥甘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薯润水保鲜贮存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局朱崇民,王福余山东省莒南县陡山乡后高柱村王洪文莒南县地处丘陵地带,常年种植甘薯35万亩左右,每年贮存甘薯种4000万公斤,贮藏方式以井窖和洞窖为主,过去由于管理不善,每年损失甘薯种近千万公斤。在长期甘薯贮存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甘薯之乡"卢龙县,1999年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近些年来甘薯栽种面积一直下滑,一方面由于甘薯茎线虫困扰着农户,且多年种植种性退化;另一方面,为加强环境保护,农户淀粉加工受限制.甘薯种植面临困局,针对卢龙县甘薯生产现状,该县农业农村局提出了优选品种、用途多样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惠安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hm2左右.随着人们对甘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城乡甘薯需求量日益增多.因而,发展甘薯生产,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对于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甘薯产业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小麦、玉米价格的下行,甘薯成为豫北丘陵旱区农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由于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营养保健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甘薯因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有限的耕地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安阳县农业局引进种植了脱毒甘薯徐薯32等新优品种,并探索和总结了徐薯32在豫北丘陵旱地的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8-19
<正>(卢龙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卢龙066400)“中国甘薯之乡”卢龙县,1999年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近些年来甘薯栽种面积一直下滑,一方面由于甘薯茎线虫困扰着农户,且多年种植种性退化;另一方面,为加强环境保护,农户淀粉加工受限制。甘薯种植面临困局,针对卢龙县甘薯生产现状,该县农业农村局提出了优选品种、用途多样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等策略。1选择优良品种卢龙县多年来一直以种植淀粉加工型品种为主,而高淀粉品种受茎线虫影响严重,再加上多年重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甘薯作为高产抗旱作物在密云区得到较快速发展,全区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 000亩以上。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通过优质品种筛选与推广、优质种苗高效繁育与应用、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和甘薯产后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协同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发展,初步探索出了密云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显著提升了密云甘薯产业技术水平。但同时也存在育苗规模有待提高、连作病害发生重、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剖析密云甘薯产业发展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增强甘薯脱毒苗供给能力、提升甘薯贮藏水平、提高甘薯生产机械化程度、合理轮作等方面促进密云甘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薯产业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多山,其农业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发展重点以畜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种植业为宜。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种植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比较,对甘薯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甘薯种植面积约7万hm2,为全国第15位,约70%的薯块用于饲料。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甘薯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云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抓住甘薯产业由东向西转移的机遇,促进云南甘薯种植业发展,在云南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为深入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卢龙县甘薯产业,我县开展了食用型甘薯品种品比试验,为调整甘薯种植结构,发展鲜食型甘薯,减少淀粉型甘薯种植面积提供依据。一、试验示范品种参试甘薯品种有(21个):龙薯601、红香蕉、  相似文献   

13.
用稻壳贮藏保鲜甘薯,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等优点,一般贮藏到来年春节前后不会烂薯;管理好的,还具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留做种用。这一方法贮藏保鲜甘薯,取薯方便,适合家庭中小批量甘薯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4.
王波 《新农业》2007,(12):43-43
用稻壳贮藏保鲜甘薯,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等优点,一般贮藏到来年春节前后不会烂薯;管理好的,还具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留做种用。这一方法贮藏保鲜甘薯,取薯方便,适合家庭中小批量甘薯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在世界和中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世界甘薯种植区域布局集中度较高,面积和产量CR5均在70%以上,排名前十的国家以亚洲(主要指中国)和非洲为主。低产区国家数量和种植总面积比重均超50%,高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以内,南北回归线附近。近年来国内甘薯种植规模、单产趋于稳定。国内甘薯种植空间布局高度集中,聚焦西南。西南地区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近50%,但国内高产区集中在东部沿线。国内甘薯以春夏薯为主,鲜食薯倾向于提前上市,加工薯集中11月上市,西南、华中地区的上市时间较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晚。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鲜薯保藏技术研究,优化甘薯供给时间布局;重点向贫困地区布局,发挥甘薯产业扶贫优势;合理控制产业规模,保障薯农收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甘薯疏》是目前研究块茎作物甘薯种植的重要史料。《甘薯疏》从甘薯品种的引进推广、田间管理、选种储存、加工食用等进行了全面论述。通过对甘薯的传统种植与加工方式的分析论述,并与现代的生产、加工方式进行对接,探讨传统农学知识中蕴含的技术方法对当下块茎作物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的借鉴价值,从中寻找为当下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大规模种植、“全粉化”加工有借鉴的传统农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秦皇岛市是河北省重要的甘薯产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全省甘薯种植面积的10%以上,是秦皇岛市第三大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花生,是经济效益最稳定的农作物,也是卢龙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1996年卢龙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2002年被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甘薯之乡"。一、产业现状1、生产情况秦皇岛市甘薯种植历史悠久,自清末引种到现今已有150多年发展史,西部农民素有种植甘  相似文献   

18.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是在界首市实施的1种变一年二熟(小麦-夏甘薯)为一年三熟(小麦-夏甘薯-长杪高粱)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在界首市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总产值达19 763元/hm2,较当地常规种植夏甘薯净增收6 713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主要介绍了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过去经济困难时期作为主粮的甘薯,由于其具有抗癌、保健等多种功效,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山东邹城市种植鲜食甘薯面积达到620hm2,涌现出了十一个鲜食甘薯种植专业村,通过采取无公害化生产、贮藏保鲜、淡季出售等措施,每667m2产值达到1 800元,增加收益近千元.现将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脱毒甘薯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由于受病毒侵染,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种植脱毒甘薯及推广其高产栽培技术,可解决此问题,并有助于扩大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都市农业、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