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毕节烟区烤烟及大田可用天数的影响,利用毕节烟区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近40年来毕节烟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烤烟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和大田可用天数与温度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毕节烟区年均温一直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增幅为0.38℃-10a-1;毕节烟区近40年年均降雨量为1 047.78 mm,大田期年均降雨量为527.03 mm,大田期降雨量随着气候变暖而逐渐减少;毕节烟区近40年年均日照时数为1 318.20 h,大田期年均日照时数为632.70 h,大田期年均日照时数也随着气候变暖而逐渐减少;1971—2010年间毕节烟区年平均CFI为0.6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日均温≥13℃初日随着气候变暖一直在提前,40年间提前了将近30 d,平均为7.5 d-10a-1;日均温≥18℃终日随着气候变暖一直在滞后,近40年间烤烟采收终期延后了27 d,平均为6.75 d-10a-1;40年间烤烟大田可用日数也一直随年均温呈平稳增加趋势,近40年间共增加了58 d,增幅为14.5 d-10a-1。气候变暖导致毕节烟区降雨量减少、日照时数变短,但烤烟CFI随之升高,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同时气候变暖导致毕节烟区烤烟的大田可用日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越冬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选取河南省30个农气观测站1979-2007年的冬小麦越冬期资料和1957-2007年的气候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气候变化的趋势,结合样条插值法绘制了各因素变化倾向率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分析期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冬小麦越冬期天数呈缩短趋势,但郑州、封丘、许昌一带略有延长的趋势;全省范围内越冬期≥0℃积温、总日照时数变化倾向率与冬小麦越冬期天数变化倾向率有较高的相关性,越冬期≥0℃积温增加,总日照时数减少会导致冬小麦越冬期天数缩短.  相似文献   

3.
苹果初花期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长武县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分析了温度对苹果初花期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当日平均气温为10℃左右时苹果开始进入初花期;(2 )用“定日逆序的积温”法研究得出:苹果初花期早晚与上年冬后的积温有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当年春季以来≥5℃积温关系最密切;(3)用“非定日逆序的积温”法研究得出:与花前2 6 6 - 2 77天(上年7月中下旬前后)的逆序积温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5℃界限温度指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附近站点197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牧草青草期及其水热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预估了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0a(2021−2100年)牧草青草期的变化,以期了解和预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49a自然保护区平均每10a牧草青草期开始日提早2.81d,终止日推迟2.74d,天数延长5.56d;青草期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5.86℃·d·10a−1、15.84mm·10a−1和27.58h·10a−1。(2)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上,20世纪70−90年代各站青草期开始日晚、终止日早、持续天数短、水热条件偏差;21世纪00−10年代截然相反,青草期开始日早、终止日晚、持续天数长、水热资源充沛。(3)M-K法检验显示,青草期开始日、终止日和天数的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2006年、1991年和1988年;青草期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1988年、1999年和1981年也发生了由偏少变偏多的突变。(4)青草期要素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青草期开始日提早、终止日推迟、天数延长,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增加的变化趋势仍将持续。(5)在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80a自然保护区牧草青草期开始日提早10d、终止日推迟9d、天数延长17d,这有利于牧草生长,牲畜抓膘,对牧业生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50年华东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华东地区87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华东地区近50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东地区气温持续增高,回归系数达0.24℃/10a,趋势系数为0.68(P<0.01),各项热量资源指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的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0℃积温为5000、6000℃.d和≥10℃积温为4500、5500℃.d,以及≥0℃持续天数为300、340d和≥10℃持续天数为220、240d的等值线从华北平原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向北大幅推进,长江下游地区北移幅度较大,≥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明显北移的起始年代分别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a。≥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高粱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比较喜温、喜光照、耐旱的作物。中熟品种,播种至成熟需125-135天,≥10℃积温2500~2700度-日,5~9月平均气温和(∑T_(5-9))80~90度-日,需水量400~500毫米,5~9月日照时数1200小时左右为宜。由于本省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各地农业气候资源差别很大(80%保证率下,全省各地≥10℃积温变幅为1900-2900度-日,≥10℃期间日数为118~150天,∑T_(5-9)为69~93度-日,5~9月降雨量(R_(5-9))平均值330~750毫米,5~9月日照时数1000~1300),因而导致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7.
湖南烟区气候因素分析及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分析了湖南烟区气候因素特点及热量与降雨条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烟叶生长季节大田期具有平均温度适宜、日均温≥20℃持续天数较长、≥10℃活动积温大于2600℃·d和昼夜温差较小等特点,但大田期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日照百分率较低。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旺长期降雨量和昼夜温差,提高伸根期、旺长期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有利于优质烟叶品质的形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南主要产烟县市分为3类,第1类主要包括湘南、湘中和湘东烟区,第2类主要包括湘西烟区,第3类主要包括湘西北烟区,并对各类烟区气候因子和烟叶品质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光温因子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值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山东省境内采用不同区域分期播种,系统分析自然条件下光温值的差异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值的影响及规律性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间的积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积温的直接效应最大,日照通过积温的间接效应最大;开花-成熟阶段日照时数对穗粒数影响明显;日均温差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并对千粒重和产量产生负效应;产量和千粒重以鲁西地区最高,且由鲁西地区向鲁东地区依次递减,穗粒数以鲁中地区最高;高产玉米全生育期需积温2500℃左右,日照时数为700h左右,开花-成熟阶段需积温1150℃左右,日照>300h。  相似文献   

9.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穗粒数主要受返青后 5日滑动平均气温首次≥ 4℃之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 (即拔节开始天数 )的影响 ,并受其至挑旗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至抽穗期日照时数的制约。各因素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天数 >日照时数 >平均最低气温。冬小麦高产栽培还应协调好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枸杞生长的影响,为决策部门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1961-2017年宁夏17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气候倾向率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宁夏枸杞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是宁夏枸杞生育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近57 a来,气候变暖使宁夏枸杞生育期平均气温、≥ 10℃积温及日照时数增加,其线性趋势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平均气温在1990年左右发生突变,1991-2017年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上升了0.7℃。≥ 10℃积温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速率最大,2003年发生突变,比突变前年平均增加370.6℃。日照时数在200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平均年日照时数增加93.9 h。降水量整体呈弱的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多弊少。气温升高,春季气温回升快,积温增多,整个生育期热量条件充足,使枸杞树萌芽期提前,总生育期延长,单产提高;果熟期、采摘期降水量减少,使枸杞炭疽病、黑果病发生机率减少,有利于品质提高。研究发现,中宁枸杞产量与稳定通过5℃到枸杞萌芽期的积温、≥ 10℃积温均显著正相关。同时,气候变暖增加了冬季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病虫害发生有增加趋势。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减轻或避免气候变化对枸杞生产的不利影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迎春始花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石家庄 1982~ 2 0 0 3年迎春始花期与气温资料发现 :迎春始花期与 2~ 3月气温呈明显负相关 ;迎春始花期所需 >0℃积温为 15 4 0℃·d ;近年来与冬季负积温呈负相关关系 ,此外近 2 0年间迎春始花期有明显提前趋势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迎春始花期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气候对巢湖东半湖水体环境变化的驱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尺度气候变化对巢湖水体环境的影响,并揭示了水体营养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年均温度、年日照时数变化稳定,平均值分别为1 176.2 mm,15.96℃和1 906 h,而高温天数(>35℃)年际变化显著(4~32 d/a)。调查期间总氮(TN)和总磷(TP)变化动态为开口向下的"凸"型抛物线形式,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总体呈现为"凹"型曲线,水体总体呈现为中度营养状态。CCA分析发现巢湖区域的年降雨量、年均温度、年高温天数(>35℃)、年日照时数与湖水中TN,TP,CODMn和Chla呈显著相关性。其中TN,TP,CODMn和年日照时数对水体营养状态影响显著,贡献率分别为69%,45%,36%和27%。因此,可推测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因子与TN和TP在一定条件下对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对马蹄莲出花速度、环境温度平行观测及回归分析表明 ,马蹄莲出花天数与积温呈线性关系 ,花茎长度与有效积温呈对数关系 ,出花高度、售花高度与积温三者有较好关联 ,控制环境温度可有效控制花期  相似文献   

14.
韩庆忠  向锋  马力  夏立忠  向琳  王功明 《土壤》2012,44(6):1029-1034
三峡工程对库区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库首秭归典型区2001-2010年10年期间局地气象因子的连续观测,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动态变化趋势.根据现有观测资料,三峡库首典型区蓄水前后的温度、降水、气压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虽有一定程度年际波动,但未见较大显著变化.与蓄水前相比,秭归典型区在蓄水后年平均气温降低了0.3℃,年均最高气温降低了约0.7℃,年均最低气温升高了约03℃;蓄水后的4月、5月和12月平均气温升幅约为0.8℃~1.0℃,其余月份降幅约为0.4℃~2.0℃;蓄水后,多年平均≥10℃有效积温降低幅度约为116.6℃.10年期间,除极端最高地面温度有一定降低外,平均地面温度、平均最高最低地面温度和极端最低地温均无明显变化;每年4-8月份为雨日最集中时期,10年期间平均降雨量为939.7 mm,其中以2008年的降雨量最高为1 148.7 mm,而2009年降雨量最低为742.8 mm;10年平均年蒸发量为937.0 mm,各年份中5-9月份平均蒸发量为668.5 mm,占年度蒸发量的71.3%;10年期间平均气压有升高趋势,其中2010年平均气压为101.0 kPa,比2001年平均气压升高了约1.2%; 10年期间,日照时数存在波动,但总体有降低趋势,其中2004年日照时数最长达1 384.9 h,2005年日照时数最短为981.8h.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候变暖将改变农业气候资源尤其是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6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积温、霜冻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3℃.10a 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疆增温幅度大于其他地区。年内变化上,冬季增温幅度最大。近50年,西北干旱区≥0℃、≥10℃积温变化率分别为67.8℃.10a 1和68.8℃.10a 1,≥0℃和≥10℃积温持续的时间也呈增加趋势,其中≥0℃积温持续天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结束日期的推迟引起的,而≥10℃积温天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初始日期的提前。研究区无霜期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初霜日的延迟和终霜日的提前,其趋势分别可达2 d.10a 1和1.4 d.10a 1,前者贡献略大。西北干旱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际波动小于终霜日,终霜出现日期晚于≥10℃积温开始日期约10 d,且气温变暖的趋势并没有引起这一状况的改变,而多数站点≥10℃积温结束日期早于初霜开始日期。  相似文献   

16.
孙百揆 《土壤学报》1989,26(2):199-203
本区位于我国北部,属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2℃-1.0℃,活动积温(≥10℃)1600-2400℃,无霜期为80-125天,作物属一年一熟制,年平均降雨量450-6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00-2800小时,一般春季干燥,夏季温润.不利的气候因素有低温、干旱、内涝、霜冻、冰雹和大风等灾害.  相似文献   

17.
影响湛江甘蔗产量与糖分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湛江甘蔗产量和糖分的气候因子近55 a来的趋势性、阶段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蔗产量的气候因子中,3-10月的积温增加趋势显著;3-10月的积温和降水量有显著的阶段性;3-10月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大风次数都有显著的振荡周期,总日照时数有11 a、3-4 a的振荡周期,大风有5-6 a、7-8 a的振荡周期。影响甘蔗糖分的气候因子中,10-1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加趋势比较显著,有显著的周期性和阶段性;11月-次年2月的降水量有显著的阶段性和2-3 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8.
选取福山、万荣、洛川、旬邑和阿克苏分别代表中国渤海湾、黄土高原和新疆苹果产区,利用1999−2018年各地富士苹果始花期物候观测数据,分析苹果始花期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日尺度平均气温、平均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苹果始花期的影响,明确影响苹果始花期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影响时段和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各主产地苹果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20a来,中国北方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7−20日,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影响各地始花期的关键气候因子中,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为主导因子,其中关键影响时段内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每上升1℃,5个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将显著提前2.31~4.10d和2.34~4.96d;降水量每增加1mm,万荣、旬邑和阿克苏苹果始花期将显著推迟0.12~0.57d;平均相对湿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旬邑和阿克苏苹果始花期推迟0.33d和0.51d;日照时数每增加1h,福山和万荣苹果始花期分别提前0.12d和0.07d。在明确影响各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关键气候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北方苹果主产地始花期预测模型,经回代检验,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差小于5d的比例达80%~90%,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业务。  相似文献   

19.
对小苍兰(Freesia refraeta klatt)的温光特性试验目的,是为寻找在我国自然变温的温室内小苍兰的种植期与花期的关系,延长供花季节.试验表明,小苍兰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期是在种植到花序显示营养生长这一阶段;各期次的花序显示至开花盛期的生育期天数与活动积温差异很小.从小苍兰的这一感光、感温特性出发,应用光温系数法求算其温度指标和花期预报,是比较客观地加入了日照长度的因子,回报效果检验表明,小苍兰的花期预报,其误差符合要求,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优质稻产量形成的气候生态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优质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宜香9303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建立优质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回归模型、产量构成因素的气候生态模型。结果表明:每穗粒数、结实率、单位面积穗数与千粒重对优质稻产量形成贡献较大,尤其是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粒数与拔节-孕穗期的平均气温呈负相关,而与孕穗-齐穗期的平均气温呈“抛物线”关系;结实率与孕穗-齐穗、齐穗-乳熟期间的平均气温均呈“抛物线”关系,其最适宜气温分别为27.2℃和26.7℃;影响单位面积穗数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出苗-返青期的平均降雨量与平均日照时数、返青-拔节期的平均气温与平均日照时数;孕穗-齐穗期、齐穗-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齐穗-乳熟期、乳熟-成熟期平均日较差为决定优质稻千粒重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