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辽宁蚕业作为我国入世以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蚕茧市场的变化和区域布局发展态势,在分析辽宁蚕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辽宁蚕业"十二五"期间应定位于蚕茧生产供应基地,大力发展蚕业经济,有序开发蚕业产品综合利用,按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原则,从规模、质量、效益和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奠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促进辽宁地区蚕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凉山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生态州"的总体思路,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产业作为凉山州的主要产业项目之一,已崭露头角,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西昌市是建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重点市,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  相似文献   

3.
正12月22日,祥云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的称号。祥云县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无霜期长达9个多月,能饲养多丝量蚕品种,被誉为"养蚕天堂",目前是云南省优质茧丝基地和十个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2019年祥云县桑园面积发展到6299.33 hm2,蚕种饲养量158 211张,鲜茧产量6310 t,鲜茧产值31 466万元;实现蚕桑综合产值6亿元。多年来祥云县养蚕量、蚕茧产量和鲜茧产值分居云南省第二位和大理州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核桃产业"千万亩基地、百亿级产值"的发展目标,把核桃产业作为凉山州百亿级重点支柱产业打造。凉山州核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5年)》。将在未来的三年中(2016-2018年)大力发展6.67万hm2以核桃为主的"1+X"林业产业基地。做到生态建设与开发扶贫、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兴林与富民相统一,促进2020年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1.建设产业基地,做强第一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要的是培育和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加快前延后伸融合发展。1建设产业基地。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形成"一带两线多块"的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即:国家长江流域粮油茶优势产业带,沿107国道、306省道时鲜瓜果与蔬菜生产线,多个地方特色种植板块。重点建设50个  相似文献   

6.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工程,构建稳定的原蚕生产基地十分重要,而"种场-地方政府-蚕农"合作制种体系是构建稳定原蚕基地的新型合作体系,本文对此种新型制种体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省农委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推进"112"产业扶贫工程,建设"村有一品、乡有一业、县有两个以上支柱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利用扶贫资金支持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指导上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区选定特色产业。东部片区重点建设人参、黑木耳、中药材、山葡萄等生态特色食品种植基地,加快建设延边黄牛、  相似文献   

8.
美姑县、昭觉县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新方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凉山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在借鉴美姑县"借羊还羊"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借薯还薯"、组建技术帮扶专家团队、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等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新方法,并提出对马铃薯产业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凉山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凉山州核桃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全州核桃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文章从明确市场定位、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科学选育种苗、建立优质核桃苗林,打造示范园区、科学引领核桃生产,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精深加工、延长核桃产业链,加强技术人才培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六个方面总结了凉山州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措施,旨在为促进凉山州核桃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江西省樟树市树立"特色生财、产业致富"发展思路,因势利导培育上规模、有特色、创品牌的"一村一品"产业,形成乡乡挖潜力、村村创特色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已形成生猪、蔬菜、中药材、特种水产等大型特色农业种养基地173个,蔬菜、鱼苗、生猪、肉鸭和药材等800多个特色规模生产村,农户每年创收1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森林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切合地区实际,立足区位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分析凉山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凉山州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发展富有大凉山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蚕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目前的茧丝绸生产居世界主导地位,但是中国蚕业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的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已严重阻碍蚕业的正常发展。文章指出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变",必须从蚕业的内涵、发展思路、科技创新方向、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链运作机制、产业分工与布局、政策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创新,才能确保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以高质量农业发展为导向,河北大力实施"四个一百"工程,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优势和质量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据介绍,"四个一百"工程主要内容有,着力培育1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坚持"大产业抓小品种、新产业抓大基地、老产业抓新提升、强产业抓固根基",力求"全国一流、走向世界";培育100个行业领军品牌,对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形象设计和市场推介,大力提升农业品牌;打造100个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汨罗市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建基地、强品牌、促融合"的工作思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筑多元支撑的乡村产业格局。一、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蚕一号蚕茧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品种质量情况,找出制约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广西桑蚕质量,主要对比对象为浙江桑蚕品种.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确定.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 9176-2006)、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 1797-2001).研究结果:广西桂蚕一号桑蚕品种茧丝长、生丝品质等技术指标低于浙江蚕茧;上车茧率、解舒率等技术指标优于浙江蚕茧;清洁、洁净等技术指标接近浙江蚕茧;生丝质量低1~2个等级.研究结论:推广优质高产"桂蚕系列"品种,加大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广西蚕业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广西桑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中国蚕业布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茧丝绸产业布局的调整情况,指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蚕业和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集中发展茧丝生产基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产业工人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2,(14):3
<正>本报讯近日,工信部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批5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授牌仪式。其中与石化行业相关的有6个,以磷化工为特色的湖北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猇亭园区入选,成为湖北首家以磷化工为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据悉,该示范基地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磷化工。产业基地内聚集了宜化集团、兴发集团等10余家骨干企业,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将紧扣化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3条主线,在"十二五"期间建成3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化工企业集团,到2015年,建成国际知名、  相似文献   

18.
<正>岳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生猪水产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近年来,岳阳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6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1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7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9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湖南省著名商标89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14个。岳阳市已初步形成饲料加工、油脂加工、畜禽水产加工、蔬菜加工、调味品加工等一批主导产业,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的蚕业生产将产生消极影响;云南省蚕业生产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偏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东桑西移"后,西部蚕桑生产的生产机制、服务体系、科技支持体系都有待于加强.2009年党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出台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大投资,对粮油生产进行直补,蚕业生产要就势而谋,获取发展;中国的茧丝绸产量不是过剩性的价格走低,而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阶段性市场性的购买力回落,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好转,中国的茧丝绸价格是可以得到回升的.要用活用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资金,在争取粮食直补资金的同时,争取蚕桑项目资金,稳定并搞好云南省的蚕桑生产;要依托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发挥好"红河蚕桑综合试验站"和"楚雄蚕桑综合试验站"的职能作用,促进云南省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托云南省蚕桑生产的龙头企业,衔接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融洽好企业与蚕农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伟  王戬 《甘肃农业》2012,(11):20-22
甘肃装备制造产业拥有精、专、尖的技术特色和优势。加快培育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是甘肃走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困局的有效途径。甘肃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加快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兴能源装备产业、优化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培育和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