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阜康市玉米螟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该市玉米螟发生动态的监测,确保玉米产业安全生产,于2011~2017年持续7年调查了阜康市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结果表明:阜康市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阜康市实施玉米秸秆粉碎措施呈显著正相关。在生产中,为有效防治玉米螟,建议采用玉米秸秆粉碎这一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防治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通过春季剖秆进行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发育进度调查,利用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监测雄性成虫动态,研究田间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2019-2021年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百秆越冬基数为8.6~9.5头,存活率为85.0%~89.1%,化蛹始见期为5月20日左右,化蛹盛期为5月26日至6月18日,化蛹高峰期为6月10日左右,羽化始见期为5月27日左右,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虫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17日-24日。综上明确了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即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在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到中旬达到化蛹高峰期,5月末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田间出现雄性成虫高峰期,二代亚洲玉米螟雄性成虫田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螟在吉林一年发生1~2代。不论一年发生几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越冬,其中75%以上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幼虫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一、发生条件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  相似文献   

4.
连续多年对天水地区玉米螟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探明了为害天水玉米的主要虫害为玉米螟,初步掌握了该虫在天水地区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及生活史。在掌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试验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提出了在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前,采用白僵菌封垛,减少虫源基数;在玉米螟成虫发生期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在成虫产卵初期、盛期连续2次释放赤眼蜂的绿色防控措施。通过绿色防控方法适期集成应用,达到绿色防控玉米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科左后旗的第一大作物,也是重要的饲用和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0.3万公顷,占全旗总播种面积的74.6%。但玉米螟危害已成为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据植保部门统计2006~2011年玉米螟发生面积60.9万公顷,总体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一、发生分布一是虫源基数区域差异大。主发生区越冬基数偏高,发生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科左后旗东部、南部,2011年玉米螟春季越冬基数达到平均虫量105头、112头,分别比历年平  相似文献   

6.
对玉米螟越冬基数与翌年玉米螟种群发生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明确了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到1代幼虫化蛹、成虫羽化的期距,为玉米螟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螟的发生的数量和为害程度一般与越冬基数、气候条件、天敌以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查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预报。一、专业测报调查方法1.越冬虫源调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0—2013年玉米螟越冬期和化蛹期气象数据分析,分析玉米螟化蛹进度与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螟测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宾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地势高、地形复杂、气温低、无霜期短,玉米螟的生活规律尚未做过系统调查.我校从1974年秋季开始,对玉米螟坚持了四年的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生活规律.调查按越冬虫态基数、化蛹、羽化、产卵、孵化、龄期变化及食性、各期为害、发生世代等,现将情况报告于后.一、越冬虫态基数1.秋割前剖秆调查.选择各有代表性的玉米地5块.①村屯附近播种早、长势好的一  相似文献   

10.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耐)虫品种,减轻玉米螟危害。②推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20%以上。③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措施,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④合理安排茬口,压低玉米螟虫源基数。2、药剂封垛:采用白僵菌封垛。  相似文献   

11.
正1.耕沤灭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以降低虫源基数。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稻田,以减少螟虫虫源。2.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虫的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1调查方式通过深入农户、实地调查等形式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玉米螟越冬情况的地块。2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2~15日3玉米螟越冬调查分析报告3.1调查地点、户数等基本情况说明调查地点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建平县富山街道、万寿办事处、三家乡、朱碌科镇,户数为8户。3.2玉米螟冬前越冬基数调查根据调查各乡镇玉米螟越冬基数调查显示,今年在富山、万寿办事处、三家乡、朱碌科镇各扒200秆,活虫数  相似文献   

13.
长期坚持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是玉米螟二化区,可以发育成两个完整的世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则为一化区,玉米螟一年只发生一代,所以只要把越冬的玉米螟寄主———秸秆处理好,就可以消灭大量的玉米螟越冬幼虫,大大压低田间一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再在田间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便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而辽宁省由于玉米螟有两个世代,防治起来就麻烦许多,一般而言,对害虫的防治,如果对上一个世代防治较好,必将大大压低下一代的虫口基数,也就必然导致下一代害虫的发生程度的明显下降。因此,在辽宁省也有人试图对玉米螟的防治采取“防一代、压二代”的作法,但由于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发生和越冬情况,以及越冬幼虫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为贵州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黔西南州年均温较高的望谟县、兴仁市、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和贞丰县为目标调查点,采用灯诱、性诱、田间调查等方法于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调查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寄主及越冬虫态,统计虫源数量和百株虫量。将冬季采自望谟县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以玉米叶分别饲养于室内、室外和人工气候箱,观察草地贪夜蛾冬季幼虫在3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和化蛹率。【结果】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分别于2020年1月13日和2020年3月18日首次在望谟县诱集到成虫,之后在兴义市、兴仁市和安龙县也有发现,虫情测报灯未诱集到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2019年冬季仅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3~6龄为主,寄主为散落的再生玉米苗,首次调查百株虫量为34.67头,未发现成虫和卵;2020年春季最早仍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1~3龄为主,寄主为栽种玉米苗,百株虫量最高为28.00头,且在该地土壤中发现草地贪夜蛾蛹1头,2020年晚春在兴仁市马马崖镇九盘村亦发现1龄幼虫,百株虫量最高达30.00头。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第1~2周后的存活率均表现为室内 > 室外 > 气候箱,第3周后的化蛹率则是室内饲养的最高,室外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能终年繁殖,但冬季虫源基数较少,不足以成为本地春季草地贪夜蛾暴发的主要虫源。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更适应偏冷的环境,对突变的温暖环境和较低温度环境均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正> 粟灰螟是为害谷子的主要害虫。谷子在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苗,枯心苗率常达10~20%,严重年份达50%以上,产量损失可达15~20%左右。 发生原因 粟灰螟的发生与为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虫源基数、气象条件和谷子生育期等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虫源基数。据研究报道,越冬幼虫平均每亩有活虫100头时,谷子枯心苗率为10%左右;亩有活虫140头时,谷子枯心苗率为25%左右;平均百茬活虫达3头以上时,谷子枯心苗率可达10~20%。 1.粟灰螟是钻蛀性害虫,由于不掌握其发生规律,抓不准防治适期,当发现田间出现枯心苗,幼虫已蛀入茎内,防治很困难,因此虫口基数连年积累,越冬基数就大。 2.各级农技部门对粟灰螟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探索一种控制新疆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方法】2014、2015年对竖放、堆放和封闭储放下的秸秆百株幼虫数、化蛹率、羽化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结果】与竖放、堆放处理相比,经封闭处理越冬后的秸秆,其平均百秆活幼虫数、百秆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分别降低59.58%、43.52%,90.21%、92.33%,19.87%、17.99%,13.77%和11.79%,其平均死亡率分别增加39.78%、35.44%。【结论】玉米秸秆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的平均百秆活幼虫数、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均显著大于堆放、封闭处理(P0.05);封闭处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玉米螟的总死亡率,降低其化蛹羽化率。在生产实际中,秸秆不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而优先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以降低其越冬幼虫成活和羽化基数。  相似文献   

17.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季节性变暖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汇总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延长病菌冬前侵染、冬中繁殖时间,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持续暖冬可使冬后虫源基数显著增加。与常年相比,全国性暖冬年冬中病菌繁殖侵染率可比冬前增加50%以上、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2倍,冬后菌源、虫源基数增加1倍以上;持续暖冬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的5倍以上;病害始见期、虫害发生期提前5 d以上,最早可分别提前20、30 d以上;稻飞虱越冬北界北移2-4个纬度,小麦条锈病越冬海拔上限高度升高100-300 m。暖春有利于病虫害危害期提前、扩展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炎夏可使一些病菌越夏的海拔下限高度增加、面积和菌量减少,一些害虫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暖秋有利于害虫滞留危害,发生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因素及药剂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小麦管理措施的改变和广谱农药的过量施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除了与病(虫)源、寄主及栽培制度等相关外,也与当年关键期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一旦气象条件适宜,就会造成大流行和大发生。如上年病虫害发生严重,冬季气温高,早春温度高、湿度大的年份,越冬菌(虫)源基数也大,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就高;播期干旱,抢时早播,上年总降水量低于历年平均值,播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两年两地对草地螟越冬基数、化蛹羽化进度调查以及对成虫动态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2008年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草地螟越冬幼虫分别范围广、虫茧基数高,其中在杭锦旗越冬虫茧最高密度达240头/㎡;2009年商都县越冬虫茧平均密度达86.8头/㎡,活茧密度为46.8头/㎡,是历年的7.2倍.根据越冬基数、春季降雨量以及蜜源作物推断,2009年草地螟幼虫发生危害严重,但实际结果越冬代成虫蛾量比较大,不同地区蛾峰、蛾量有些差异,幼虫发生危害普遍较轻,因此,需进一步探索影响草地螟预测预报的因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霞 《吉林农业》2009,(11):32-33
1.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 主要是利用了玉米螟在春季破蛹后,从秸秆中爬出寻找水源,喝水化蛹活动的特点,在玉米螟活动前喷施白僵菌,使玉米螟在活动时接触到白僵菌,从而消灭玉米螟发生虫源,减少玉米螟田间危害。具体做法是:在5月中下旬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化蛹前,采取连续调查的方法确定当地封垛时间,即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开始进行白僵菌封垛。用背负式动力喷粉器,在垛的秸秆期茬口两侧,在中间部位,每隔一米左右,把喷粉器的喷管插入垛内,向垛内喷粉,待垛上部冒出白烟即停喷,再换第二个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