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开展不同措施防控白背飞虱及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覆盖防虫网对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达100.00%;大田期以秧田期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移栽前施药(毒氟磷+烯啶虫胺)和大田期施药(毒氟磷+烯啶虫胺)的防控措施较好,该防控措施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2.75%,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为80.69%,水稻每667 m2产量526.70 kg。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其传毒媒介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该病害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了筛选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抗病毒药剂,验证30%毒氟磷WP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效果,探讨其田间应用技术及与杀虫剂协调应用方法,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4年顺昌县开展不同措施全程防控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30目防虫网覆盖育秧、秧苗移栽前3 d和插秧后10 d每667 m2喷施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 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 g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效果最好,防效达90.48%,水稻增产率达25.75%。该防控措施可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品种抗性比较及相关药剂防效对比试验,探索出在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特高的年份,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应用50%拓胜可湿性粉剂等高效制剂适期防治秧田、本田灰飞虱,结合应用抗病毒制剂等,明显提高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控制效果,防效可达77.63%.  相似文献   

5.
吴正宝  吴庭友  张春云  张桥  王德江  傅文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36):13050-13052,13054
[目的]评价吡虫啉种衣剂及其与氟虫双酰胺混用对水稻灰飞虱及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吡虫啉种衣剂及其与氟虫双酰胺混用控制水稻灰飞虱及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的效果.[结果]吡虫啉600 FS 83.3 ~125.0ml/hm2及其与氟虫双酰胺混用400 FS150.0 ~ 300.0 ml/hm2在灰飞虱和黑条矮缩病重发生情况下,秧田虫口防效高达45% ~55%,大田病害防效在28.71% ~ 56.52%,结合无纺布覆盖育苗以及秧田期防治灰飞虱,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结论]为吡虫啉种衣剂的应用及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传播所致,目前治虱防矮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手段。为寻找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拌种、秧田期及本田初期喷雾并施用氨基酸肥料等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包衣(2 g/kg)于一叶一心期、移栽前2 d、移栽后7 d、移栽后22 d各喷雾1次后,水稻生长期内秧苗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增多。该施药方案对白背飞虱防效达77.41%,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达91.44%,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为生产上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结果]不同防控措施试验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育秧,本田关键期及时防控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高达94.13%,防控效果和稻谷产量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差异显著,可提高种粮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是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组合。[结论]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上要秧田和本田防控并重,应采取"治虫防病,防前控后,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粤西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文章根据2009~2016年化州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症状和介体昆虫的认识,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轻重与介体数量、毒源量、水稻品种、种植方式、水稻播期、秧田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提出全面实施“防控技术前移,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形成适合粤西稻区特点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预防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临稻10号(黑条矮缩病发病较重且抗条纹叶枯病)、大粮203(黑条矮缩病发病较轻且抗条纹叶枯病)为材料,研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显症发病情况、灰飞虱田间虫量消长动态、大田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动态,以期为临沂市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好的防控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药剂拌种和抗病毒剂以及防虫网+25%吡蚜酮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结果]用60%吡虫啉 FS 2 g a.i./kg干种子量拌种、移栽前10 d 25%吡蚜酮 WP 360 g/hm2喷1次,30%毒氟磷 WP 800倍在水稻秧苗3叶1心期施药1次、移栽后7d再施药1次,防效达到88.05%;用防虫网+杀虫剂在6叶1心期揭网,喷施25%吡蚜酮 WP 1次,炼苗3 d移栽10 d后,再次喷施25%吡蚜酮 WP 1次,所得防效为80.50%。[结论]只用拌种或施抗病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控制病害的为害。药剂拌种结合在秧苗2叶1心期、移栽前3d的及移栽后7d 各喷一次杀飞虱药剂防效较好,有条件的地方兼用防虫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对自选水稻新品系0891进行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具有一定抗性,与推广品种淮稻9号相近,达到中抗水平。在秧田期进行适当用药防治灰飞虱,即可有效控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扩大灭黑一号在水稻上的杀菌谱和应用效应。[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和井冈霉素为对照药剂,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5 d各施药一次,研究不同用量的灭黑一号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一次用药后,灭黑一号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低于对照药剂,且与用量呈反向效应;二次用药后,各处理的防效明显提高,灭黑一号600 g/hm2的防效最高,病株率、病指的防效分别为96.14%、97.50%。灭黑一号防治稻曲病的效果与用量呈正向效应,450 g/hm2以上用量处理的防效在60%以上,大于对照药剂。[结论]灭黑一号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连续用药两次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13.
选用毒氟磷、香菇多糖等几种病毒抑制剂或钝化剂,设计了15个单独或组合处理,探讨田间防治大白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毒氟磷、香菇多糖2种单剂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01%、66.02%。该2种药剂组合为毒氟磷+香菇多糖或者分别与维佳希复配为毒氟磷+维佳希、香菇多糖+维佳希均可产生一定的增效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达83.70%、78.07%、82.32%。  相似文献   

14.
卢玉山  史伯洪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3-143,152
开展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150—450mL/hm2于水稻破口前7~10d和破口期各喷雾防治1次.药后22d防效为74.64%-89.23%,与对照药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600mL/hm2防效(90.47%)基本相当,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64mL/hm2防效(45.22%),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选用毒氟磷、香菇多糖等几种病毒抑制剂或钝化剂,设计了15个单独或组合处理,探讨田间防治大白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毒氟磷、香菇多糖2种单剂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01%、66.02%。该2种药剂组合为毒氟磷+香菇多糖或者分别与维佳希复配为毒氟磷+维佳希、香菇多糖+维佳希均可产生一定的增效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达83.70%、78.07%、82.32%。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2012,(8):17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在做好药剂拌种的基础上,抓住水稻7叶期前这一关键时期,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防治。对已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块,根据田间发病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应急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对水稻秧田杂草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秧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鸭舌草[Monochoia vaginalis(Burm.f.)]等的防除效果,并测定了杂草对氮、磷、钾和水分的影响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对水稻秧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68~420 g/hm2的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秧田稗草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4.06%~98.50%、91.55%~98.63%,对鸭舌草的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06%~100.00%、90.94%~100.0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苄嘧磺隆WP和50%二氯喹啉酸WP.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施用后,增产效果总体优于对照药剂,在水稻秧田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灵川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时期与规律,并进行用药防效调查,结果表明:感病田块在移栽20 d内用药防治,防效好,减产不显著,可为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秧田期采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WS包衣,一叶一针期使用25%吡蚜酮SC喷雾,移栽前使用25%噻虫嗪WG喷雾,结合大田期治虫加叶面肥配施的用药模式,对防治稻飞虱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明显,秧田期和大田期防虫效果分别为93.75%、95.38%,未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该药肥配施模式对水稻生长安全,且能起到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施药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药剂拌种、药剂拌种+秧田期施用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只用拌种或早期施杀飞虱颗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为害,在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及移栽后7 d各喷1次防效较好。[结论]使用拌种剂拌种和在秧苗期及移栽后早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湘中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