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浅谈诱变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其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为大豆品种改良及大豆高产潜力的挖掘提供了重要途径。其中诱变技术创造新种质是科学家们在大豆育种中应用较早且取得很大成效的一项生物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和遗传结构的不稳定,植物本身会发生...  相似文献   

2.
70年代兴起的植物生物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技术可打破生物之间的界限来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因而可以按照人类预先的设计来改造生物,使之符合人类的需要,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尽管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主要还是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其巨大的生产潜力和优势。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人民食用油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目前大豆生产发展很快。因此,利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意义重大。尽管大豆比其它作物在遗传操作技术的某些方面难度更大,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豆生物技术的研究正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目前,已分别建立起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在世界植物育种领域的兴起大约是从八年以前的地上结番茄地下结土豆植株的育成开始的,但因无更多更适合的方法,其研究的声势又有所下降.下一步将是对有利于改良玉米、大豆、小麦品质的基因进行研究.不过,在理想植物设计上还面临着以下三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转基因大豆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大豆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利用开花植物受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外源总DNA,进而实现某些目的基因转移,实现农作物的分子育种,已被世人所公认,并不断在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和对其理论的深入探讨。该技术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中最...  相似文献   

6.
腐殖酸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殖酸(FA)是腐肥的主要成份,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国内外在水稻、玉米、小麦上研究较多,而在大豆上的有关报道则不多,为验证FA对大豆幼苗的生长作用,进行以下试验。本试验在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大...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馥 《大豆科学》1997,16(4):339-342
在世界“生物技术热”中,科技工作者都认识到大豆生物技术应与常规衣种相结合,这是各自发展的需要。目前,关键是探讨其结合点和中间环节。笔者提出相结合的领域和方法,以期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技术育成大豆新品种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该院克山小麦所合作,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大豆生物技术品种,近日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名为“黑生101”,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表明我国生物技术———大豆...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中RAPD,RFLP,SSRA,AFLP概念、原理及特点,以及在国内外大豆育种应用中的现状,同时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牲畜饲料的重要来源,然而气候环境变化对大豆产量、品质和安全影响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培育适应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大豆新品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数量性状位点的基因挖掘,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辅助育种进而培育高产量和高品质的大豆品种。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来操纵植物的遗传组成,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动物的性能。对大豆在提供优质饲料方面的遗传潜力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饲料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在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条件的适应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综述植物细胞培养、发状根培养、植物激活蛋白以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其利与弊。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神奇,平淡而又闪光的地方……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是我国开展大豆专项、专业研究早、基础好、功底硬、贡献大的国内外知名院所之一.它以作物遗传育种、生理与栽培、植物保护与营养施肥、植物和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以东北大豆特别是黑龙江大豆的区位优势,突出北方寒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特点,服务于我国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进入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力条件,正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广阔道路上.  相似文献   

13.
中俄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娟 《大豆科技》1996,(1):13-14
中俄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分析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谭娟大豆根瘤菌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在世界各大豆生产国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由于各大豆产区生态环境、土壤条件、耕作方式的不同,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也不同。中国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与俄...  相似文献   

14.
大豆起源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福山 《大豆科学》1994,13(1):61-66
本文首先介绍了最近大豆属植物的分类及研究概况和我国大豆属植物种类及分布,并对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其演化过程及趋势依据对考古发掘有关大豆遗物的比较;历史资料在关记载的推敲;中国野生大豆分布情况及酶谱分析等,提出早在三千年前后大豆驯化于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北省的冻北部至东北中南部地区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科学》2008,27(6)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于1998年批准建设,200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心设有大豆种质资源、大豆产量品质遗传改良、大豆抗性和大豆育种理论与生物技术4个研究室,并建有配套的江浦试验场试验基地,还在河南工业大学共建“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在中心基础上,2006年申报获准建立“江苏省特色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16.
RAPD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RAPD已在人类,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大豆上也已用于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大豆起源进化及资源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宏伟的生物技术发展目标,综述了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快速繁殖、食品与添加剂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总结了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人工种子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实用化、产业化和商品化将是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以及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认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美国大豆育种发生一场革命。育种家们应用生物技术可选取他们所需要的性状和基因,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创造出符合市场和用户需要的专用品种。他们还认为,如果大豆育种能在抗病性、耐除草剂毒害和可用于合成胰岛素等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大豆这一作物将身价倍增。 1、专用品种育种到21世纪,育种家应为消费者和加工商设计并生产出符合其最终需要的大豆品种。例如到1995年,先锋种子公司将向市场投放一种饱和脂肪含量为6~7%的大豆品种。当前的大豆品种饱和脂肪含量水平为15%。这种低饱和脂肪的大豆将受到消费者和加工商的青睐。采用生物技术,还可以除去使大豆含有豆腥  相似文献   

19.
大豆育种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的生产现状、大豆育种常用方法及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的分析,指出今后我国大豆育种目标是主攻单产,兼顾高蛋白和高油,同时选取具有更广适应性、更高抗病虫性的品种。同时要广泛引入国外优异资源,采用常规鉴定技术和生物技术挖掘资源的遗传潜力,为育种提供优秀的亲本和优良基因;在育种方法上应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和识别优异的变异个体,变传统育种为现代育种,使大豆品种在培育方面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对大豆的生理作用和增产效果方子成,候国瑞,赵松盛,王化玲,高凤香(辽宁省朝阳市农业学校)PP_(333),又称多效唑,是八十年代研制推出的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已经在多种作物和果树上应用,但在大豆上应用报道很少。近几年来,高产大豆品种陆续推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