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稻田养鸭与稻田生物种群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童泽霞 《中国稻米》2002,8(1):33-34
2000年和2001年我们分别在本县的星沙镇、金井镇、青山铺进行了稻田养鸭的试验示范工作 ,初步摸清了稻田养鸭与稻田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 ,在没有使用任何农药和除草剂的情况下 ,促进了有益生物的发生发展 ,控制了有害生物的危害 ,实现了水稻增产 ,为水稻生态种植技术、有机稻米生产技术增添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一、与水稻的关系1.稻田养鸭对水稻有增产的作用。2000~2001年两年早稻平均增产8kg/667m2,增1.9% ,两年晚稻平均增产6kg/667m2,增产1.3% ,增产效果显著。2.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抑制无效分…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生态栽培配套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应用示范表明,该项技术对稻田有害生物控效明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纹枯病都未出现危害高峰期,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更为显著,免去了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与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早、晚稻增产率分别为5.7%和5.6%,两季合计每公顷增收4 665元.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水稻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和稻田杂草的发生,并有施肥效果,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是一项很好的水稻生态种植和有机稻米生产技术.免耕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抑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提高产量,一般可增产8.74%~9.49%;同时,免耕稻田养鸭还可以省工节本,每公顷可增收节本约4 550元.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比较大麦、蚕豆净栽,大麦+蚕豆的产量和效益,保山市农科所承担云南农业大学小春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蚕豆比净栽大麦每公顷增产265.8 kg,增3.96%,其中,大麦+蚕豆与净栽大麦相比,在同等面积下,每公顷可增收蚕豆600kg,能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中稻抛栽蓄留再生稻稻田免耕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保水保肥、田间操作简单等特点,其关键技术是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和灌水泡田。该类稻田免耕与翻耕比较,每公顷可提高经济效益1094.7元,其中节约成本费用367.2元,增产增效727.5元。  相似文献   

6.
刘念龙 《作物研究》1998,12(2):27-28
1997年在中稻区的黄泥田、浅黄泥田和冷浸田中对杂交水稻岗优22和Ⅱ优多系1号进行了抛秧与常规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稻田上抛秧栽培均表现增产,平均比手插栽培增产4.6%,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多。抛植比手插可缩短生育期6~8d,且效益明显,增收节支达每公顷1461元。因此抛秧栽培可在山区各类稻田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水稻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农  张玉烛 《作物研究》2006,20(4):297-307
针对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问题和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问题,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阐述了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形成及其理论基础。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研究和探讨了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多项技术措施及其控害效果。结果表明:经济作物与高产优质水稻连作种植模式及其农田景观多样性耕作制,可显著的影响与它关联的害虫及其天敌在种群数量上的变动,并促使田间生物群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非适应性减少,而蜘蛛等天敌种群则适应性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与此同时,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坚持合理施肥控制施氮量,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开展稻鸭生态种养,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都能显著减少稻田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8.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鱼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鱼生态技术,具有明显的生物除草、灭虫、防病、降低水稻发病率的作用,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是一项理想的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免耕稻田养鱼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可增产6%~12%。同时,还可以多收鲜鱼600~750 kg/hm2,可增值4 500~9 000元/hm2。综合本试验各放养鱼模式,免耕稻田养鱼每公顷平均产值19 969.8元/hm2,纯收入10 771.05元/hm2,比对照增加5 986.8元/hm2,增长125.14%。  相似文献   

9.
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日本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984年部分由于天气好,全国每公顷的平均产量达5.17吨糙米(6.46吨稻谷)。另一方面每Capita的水稻费用年年在降低,1985年为7.57公斤,几乎是三十年代的一半。因此,政府决定通过限制种植面积来调整供需平衡。1984年,全国2.78百万公顷的总稻田面积有51.7万公顷改种其它作物,如小麦、大豆、饲料作物、蔬菜等,把稻田变成旱土,另有3.9万公顷休闲。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稻田空出  相似文献   

10.
8.裹硫尿素颗粒肥——一种氮肥的前景在一些国家的灌溉稻田里,多季试验表明,粒重0.1克的裹硫尿素比粒重0.01克的普通尿素的肥效高得多。在相同情况下用这种肥料比一般尿素增产稻谷0.5吨/公顷。但国际肥料中心估计,裹硫尿素颗粒肥的成本比普通肥料高50%。菲律宾粮农组织特种肥料计划在菲律宾14个水稻农场施肥试验中,用含氮量35公斥的裹硫尿素颗粒肥作基肥,比含氮量相等的普通尿素每公顷增产0.5吨。(含氮量3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