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断喙是雏鸡饲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集约化蛋鸡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合理的断喙可以有效防止雏鸡啄羽、啄肛、啄蛋等啄癖的发生;能避免鸡只勾抛饲料,从而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雏鸡发育整齐度。但断喙也会使雏鸡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断喙不当,可引起雏鸡出血、抵抗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一、断喙方法雏鸡断喙的方法主要有热刀断喙(也称电烙断喙)和红外线断喙2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刚 《农家致富》2014,(17):39-39
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啄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进行,也可在2-10周龄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齐,对这些鸡应及时进行修喙。修喙时不要切削过多,达到鸡喙圆滑即可。  相似文献   

3.
1.及时断喙断喙目的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食血等恶癖。产生啄癖的主要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食槽、水槽不足,饲料粗纤维含量过低,通风换气不良等。断喙通常在6~9日龄进行,为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在断喙前2天,可在饲料中添加2毫克/千克的维生素 K,断喙后3~5天,可在饮水中加入多维。  相似文献   

4.
减少鸡断喙应激的措施在蛋鸡和种鸡饲养管理中,为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蛋、挑食等恶癖的发生,减少饲料浪费,有效控制鸡群正常生长和提高公鸡的授精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在雏鸡生长前期进行断喙.为了正确掌握断喙技术.提高断喙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断喙对鸡的应...  相似文献   

5.
<正>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喙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时进行,也可在2~10周龄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实在舍不得,则至少应把鸡群中的"凶手"捉出进行断喙。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  相似文献   

6.
<正>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喙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时进行,也可在2~10周龄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实在舍不得,则至少应把鸡群中的"凶手"捉出进行断喙。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的养鸡生产中,当鸡只生长到一定的日龄,就要对其断喙。断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蛋、啄趾等恶癖的发生;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报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使鸡群采食缓慢均匀,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所以,断喙是饲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集约化养鸡生产中,鸡只易形成啄癖,如互相啄羽、啄肛以及争斗打架,并且一旦形成习惯则很难去除。光照过强、通风不良,或者饲养密度过大,发生啄癖的比例还会增加。为了防止啄癖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往往在7~10日龄雏鸡进行断喙。本文就肉鸡断喙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断喙时鸡群要健康  相似文献   

9.
对5~7日龄雏鸡断喙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但这一重要环节常被忽视,而由没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断喙的操作,给以后种鸡饲养埋下隐患。断喙是种鸡雏必需经历的处置,它对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和24周龄时的性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喙的目的种鸡雏断喙可防止生长期鸡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提高鸡群的成活率和均匀度,同时也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断喙的准备工作:①断喙宜在6~8日龄进行,这时喙不很坚硬,出血量较少,鸡体较小,容易操作;②开始断喙前停食3~4小时,使雏鸡保持轻度饥饿。断喙后提供…  相似文献   

10.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及时断喙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进行,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应激。  相似文献   

11.
蛋鸡断喙不仅能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产蛋期死亡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焦子珍 《新农村》2022,(1):35-36
1.断喙应激的预防 蛋用雏鸡采取1日龄精细断喙,可减少饲料浪费,降低产蛋期啄癖发生和死淘率.目前,通用的雏鸡断喙方式主要有电灼断喙和红外线断喙.其中,电灼断喙使用电烙铁,容易造成喙部出血和伤口感染,断喙整齐度差;而红外线断喙使用高强红外线光束,喙部当时不脱落,不会造成伤口感染,对雏鸡损伤程度较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断喙,...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经营中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之间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是饲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科学上已经证实断喙能引起鸡极大的疼痛和终生的行为损失。行为学研究显示,断喙的鸡不能正常采食、饮水和适当的打扮,同时,断喙严重的破坏了神经,易发展成为神经瘤,这也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这对鸡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因此,断喙在养鸡业上的运用及存在的福利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由于光线过强、密度较大、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等都可以造成啄癖,断喙是防止啄癖、减少饲料浪费和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断喙是否得当关系到未来鸡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断喙是规模化养鸡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减少浪费、防止啄癖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不正确断喙或操作不当时,也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断喙是规模化养鸡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减少浪费、防止啄癖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不正确断喙或操作不当时,也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李王平 《农技服务》2014,(5):150-150,149
<正>1病因1.1饲养管理不当1.1.1密度:禽群密度过大,料桶或饮水槽过少,强弱争食,强者啄弱者,如果管理员没及时采取措施,禽群就会出现啄癖。1.1.2光线:光照太强会刺激家禽,家禽过度兴奋,互相追逐,如果管理员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出现啄癖。1.1.3断喙:家禽天生有啄物的习性,如果断喙不好或不及时,一只带头啄,其它的都跟着学,啄伤一、两只后,会引起整个群的互啄,造成恶性循环,引发整个禽群的啄癖。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1995,(9)
1.适时断喙断喙后可以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有助于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断喙一般在雏鸡6~7日龄时进行。若错过此时,也可在30日龄或70日龄时进行。2.限喂控制体重蛋鸡在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必须实  相似文献   

19.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断喙可以有效避免啄癖的发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提高育雏率,有利于鸡只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雏鸡的断喙     
断喙目的:为了防止啄癖、降低死亡率、减少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