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苦瓜是葫芦科蔬菜作物,雌雄同株异花,杂交制种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授粉方式,工作量大。种子产量低,成本高,严重制约着杂交苦瓜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利用苦瓜强雌系配制杂交组合,只需将父母本按一定比例间行种植,及时去除强雌株上少量的雄花花蕾,让其自然授粉,即可大大降低制种工作量,同时还会提高种子产量。我们在苦瓜新品种选育的同时也进行了强雌系选育的尝试,现已选育出单株主蔓雌花率95%、强雌株率达100%的强雌系“屿强-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种技术措施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其适宜的密度为1.5万~1.8万株母本/hm2,适宜的植株调整方式为留主蔓和1枝侧蔓,母本单株适宜留种瓜为4~5个.  相似文献   

3.
从制种田的选择、制种时间、育苗、整地与施肥、定植方法与密度、肥水管理、搭架整枝、授粉、采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正明  况浩池  罗俊涛  沈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8-2898,2927
以川苦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选出最佳父母本行比.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为1∶(5~6)时,其产量最高,1∶4时其产量次之;父母本行比为1∶(3~4)时,其种子纯度最高;综合考虑制种产量与制种质量,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其最适行比为1∶4.  相似文献   

5.
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品种资源分布和收集、良种繁育、有性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强雌系的选育与利用、育种性状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应用等研究,并对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全雌苦瓜诱雄效果,开展了硝酸银不同浓度和不同喷施次数对全雌苦瓜诱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雌苦瓜小苗用0.02%硝酸银液喷2次,诱雄效果好;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液诱雄数量等效果不同,但用其给全雌苦瓜雌花授粉得到的全雌苦瓜种子用于杂交制种效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苦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很多的药用功效。近些年来,苦瓜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逐渐加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苦瓜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苦瓜优良品种的选育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苦瓜强雌系的选育、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品种提纯等育种方法,综述了苦瓜遗传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苦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苦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莹莹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42-143
综述了苦瓜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强雌系的选育以及离体培养等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郝云良 《新农业》2011,(5):31-31
赣优1号是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苦瓜强雌系Q11—2为母本,以早熟高代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绿白色苦瓜一代杂种,具有特早熟、优质、丰产、抗病、  相似文献   

10.
苦瓜强雌系“Q_(11-2)”的选育及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1个长白苦瓜材料的变异单株进行连续4代自交分离,定向选择,获得苦瓜强雌系"Q11-2",其雌花率在96%以上且雌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以其作母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大大提高,杂种优势明显。是选育早熟丰产苦瓜新品种的重要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二、攀杂苦瓜二号 1.品种来源母本是攀枝花市农科所从湖南引进的株州白苦瓜(A9),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稳定的强雌系A9-8-2-2,父本B9为经提纯后的蓝山苦瓜,历时1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苦瓜杂一代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白沙早丰3号苦瓜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沙早丰3号苦瓜是采用90-01A强雌系为母本、94-03B苦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该品种表现熟性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与翠绿大顶苦瓜相比,前期产量增加3.8%,总产量增加3.2%-8.9%,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适宜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二、攀杂苦瓜二号 1.品种来源母本是攀枝花市农科所从湖南引进的株州白苦瓜(A9),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稳定的强雌系A9—8—2—2,父本B9为经提纯后的蓝山苦瓜,历时1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苦瓜杂一代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科技》2010,(1):14-17
<正>苦瓜新品种三、川苦88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2.品种来源母本Q01是用槟城苦瓜萌动种子辐射突变产生的高雌花比例单株,经多代定向选择而形成的强雌系;父本C028是从蓝山大白苦瓜中选瘤条明显、雌性较强的单株经多代自交成系,于2002年配组而成。  相似文献   

15.
苦瓜新品种 三、川苦88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母本Q01是用槟城苦瓜萌动种子辐射突变产生的高雌花比例单株,经多代定向选择而形成的强雌系;父本C028是从蓝山大白苦瓜中选瘤条明显、雌性较强的单株经多代自交成系,于2002年配组而成.  相似文献   

16.
甜瓜全雌系做母本可提高制种效率,降低制种成本,理论上制得的种子纯度可达到 100%。在甜瓜花芽分化时期,对全雌系厚皮甜瓜WI998 喷施硝酸银,诱导可促使其形成两性花, 该技术目前在大庆大同地区示范,推广甜瓜全雌系化学诱雄制种技术,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苦瓜杂交制种的各项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苦瓜杂交制种的各项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20.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 “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