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育种革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秉华  杨丽 《北京农业》2007,(14):11-12
<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都得益于品种遗传改良的进展。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种质资源和育种方法的创新。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小麦育种都处于爬坡状态,选育品种的综合性状无重大突破,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育种方法和亲本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2.
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成果和进展。可得出以下结论:(1)杨树抗寒抗旱性改良基本上有两个途径:即选择天然杂种和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而且人工杂交的育种成果远远多于选择随机存在的天然抗寒抗旱杂种。(2)白杨派树种的研究和进展远远落后于青杨及黑杨派树种。主要表现在杂交方式简单,以单交方式为主;选用的亲本有银白杨、新疆杨和山杨;在青杨及黑杨派树种的改良中,小叶杨是一个很好的抗寒抗旱亲本;(3)在杂交方式上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交到多交(三交、四交),抗寒抗旱改良和综合改良的效果随着杂交方式的不断复杂而愈来愈好。同时认为:在遗传工程、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杂交育种这一古老的方法仍是杨树抗寒抗旱育种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在已有的抗寒抗旱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杂种作亲本,进行更复杂的杂交方式是创造杨树抗寒抗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香梨是优良的地方梨品种和优异的育种资源,也是我国梨产业发展中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骨干亲本.本文对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过程中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库尔勒香梨家族新品种选育的情况进行了归纳,以期为生产和育种上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杂种组合优势改良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Dudley方法研究油菜杂种组合优势改良的供体亲本选择和育种决策.结果表明供体亲本可向超亲优势组合提供显著的遗传改进量.通过亲本的地理来源对供体亲本选择的影响分析研究,间接证明了用该方法来选择供体亲本是有效的.按Dudley方法分析并给出了分别8个待改良高产组合的有利基因供体亲本及改良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甘蔗亲本创新与突破性品种培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甘蔗亲本创新的意义着手,把亲本创新归纳为亲本改良、新亲本的创制和独立亲本系统的培育三个类型;并结合甘蔗育种的历史和现实,把整个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分为突破阶段和改良阶段,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甘蔗育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探讨了不同亲本类型的培育方法和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小麦抗旱育种及水分高效利用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抗旱高水分利用类型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植物新种和小麦新品种引种、驯化及研究方向;用改良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抗旱性遗传生理研究和品种抗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新疆特定生态条件下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新疆各主要棉花育种单位近几年来选育出的性质,丰产陆地棉新品种(系)为材料,估算了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和栽培模式下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新疆棉区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遗传力的分析表明单铃重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大多数性状最好在高代采用连续混合选择。新疆自育品种的遗传变异度都不大,说明新疆的遗传资源利用有限,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变异范围。聚类分析将所用材料分成六类,具体结果说明新疆主要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亲本选配上有相似之处,在新疆的育种工作中遗传基础贫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水稻遗传改良是提高水稻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之一,是水稻育种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掌握水稻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育种目标,选择适当的亲本,采用恰当的育种方法和手段,可以大幅提高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效率。文章对几种水稻育种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原理,采用5种不同方法选育和改良保持系,介绍和分析了每一种方法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测交筛选是选育保持系最基本且省工省时的方法,保持系×F1代杂交种、品种(系)×保持系、基因累加法、多亲本复合杂交法,均为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法,育种者可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和现有的种质资源,选择最佳的选育与改良亲本的方法,以达到预期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