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珙桐(davidiainvolucrate)是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和世界著名的珍稀观赏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皖南黄山市祁门县从2002年开始,在江西九江种子公司引种,2006年再次引种,都在大洪岭林场苗圃育苗,种子虽经过处理,但发芽率都在12%以内,这是造成珙桐优良树种在祁门  相似文献   

2.
珙桐是珍稀的第三纪孑遗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兼园林绿化树种。开展珙桐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珙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该文从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败育基因和抗胁迫基因等方面对珙桐树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加快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珙桐乃至其他树种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珙桐的引种繁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珙桐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树种 ,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详细介绍了珙桐的播种、嫁接、扦插繁殖技术以及引种的关键技术 ,对珙桐的引种、繁育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树种。该属仅一种和一变种。据记载珙桐原产中国、北美及马来半岛。第四纪冰川时期后,珙桐属在国外已经绝迹,现为我国历特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花色洁白,奇特美观,开花盛期树上如群鸽栖止,风吹又象白鸽展翅欲飞,因此国外有“中国鸽子树”之称,驰名世界。珙桐在我省的分布原无文献记述。1961年陕西省林科所李家骏同志曾在镇坪县文彩  相似文献   

5.
珙桐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世界驰名的观赏树种,花絮奇特美丽,形如飞鸽,亦称鸽子树(Pove-Tree)。1982年5月,曾在我省镇坪县八坪山林场蛇家湾发现珙桐27株。现又在该场海拔1200~1800米的地域内,发现分布有1500余株,并有2亩大的一片纯林,胸径一般为14~20厘米,高约14米。其中不仅有变种一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Hemsl.),还有原种珙桐,它对研究古植物学和地理学等有关学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为给珙桐的引种、驯化、繁殖工作创造条件,以促进这一珍稀、临危树种的发展,我们于1982~1983年,先后三次去镇坪县重点珙桐产地,分别在不同坡向、坡度、海拔的不同类型的珙桐林分中,设置了固定样地,对珙桐各年龄阶段的测树因子的生长规  相似文献   

6.
星斗山珙桐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星斗山珙桐群落中珙桐种群及其6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较宽,珙桐与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但在环境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该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7.
珙桐引种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珙桐育苗栽培技术的探索,总结出珙桐北移引种育苗技术要点,为在秦岭林区大面积引种栽培这一名贵珍稀树种奠定了基础,对于保护和扩大繁殖珙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又名水梨子、鸽子树,为中国特有,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由于它稀有而珍贵,植物学家称它为“林海中的珍珠”、“植物活化石”和“绿色熊猫”。珙桐在植物分类学上,为珙桐科,珙桐属,仅1种和1变种,即珙桐和光叶珙桐(var.volmoriniana)。 珙桐为高大落叶乔木,材质纹理细致、  相似文献   

9.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 ,别名鸽子花、鸽子树、水梨子,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和世界著名的珍稀观赏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树形高大端正,以花开娇艳,风姿绰约,婀娜多姿而闻名于世。为适应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和城市乡村美化之需,浙江省淳安县新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树木种类172科、1271属、11083种。中国是世界上树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地域辽阔,珍稀树种繁多。珙桐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地球上发生第四纪冰川以后,仅幸存于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的高大乔木树种,也是植物界中最为著名的"活化石"之一。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相似文献   

11.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Davidiainvolucrate)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树种,属于珍稀濒危的单属单种植物。近年来,由于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致使这种古老而珍稀树种的天然分布生境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此,本文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研究了珙桐的生物和生态特性,系统分析了珙桐在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理分布状况,探讨了促使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年份标准样地调查表明,在没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增加;但是在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减少;随着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珙桐种群数量呈对数曲线y=-100.7ln(x)+178.09的速度下降,这表明珙桐种群已由优势种群衰退到濒临灭绝的程度。基于对珙桐的现有研究,提出了珙桐的保护措施。图3参31。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有珍稀树种珙桐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树种珙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珙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策略.建议在继续做好就地和异地保护工作的同时,应加强珙桐遗传多样性、生殖生态学及发育生物学研究,惟有如此,才能对珙桐的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及具体的工作框架和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珙桐与气候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在古代分布较广,第四纪冰川后,国外已绝迹,仅存于我国一些省区的山林中,被誉为“活化石”。本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从我国引种,如今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园林树种,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为有利于珙桐的引种栽培工作,本文以我省珙桐产地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其对光、热、水的适应范围,以供引种栽培时参考。光、热、水是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及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我省珙桐分布于北纬25°01′~28°36′,  相似文献   

14.
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3个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珙桐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我国特有珍贵植物,一类保护树种。我省野生珙桐产于黔东北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250—1500米,常见于流水沟谷两旁。我园地处北纬26°35′,海拔1258米,常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34.4℃,最低-7.3℃,年降雨量1290毫米,集中5、6、7三个月(贵阳气象台资料)。从珙桐在我园  相似文献   

16.
珙桐又名鸽子树、水梨子树等。1种1变种(光叶珙桐)。为我国特有之国宝。是第四纪冰川后古老孑遗植物,亦是世界公认名贵观赏树种。植物学家称“植物活化石”、“绿色熊猫”、“林海中珍珠”等。国家列为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树种。《中国绿色时报》曾推荐为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一、种子与苗圃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具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贵的资源,在南京进行了珙桐的容器基质栽培试验.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栽培基质配方、营养液浓度、栽培容器3因素对珙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1基质(泥炭土:沙:珍珠岩=3:1:1) 50%营养液 红色塑料盆是栽培珙桐的最佳组合,珙桐一个生长季的生长高度可达35.5 cm,地径可达1.05 cm.  相似文献   

18.
美丽的“中国鸽子树”——珙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珙桐(Dauidia involucrata Baill)系珙桐科珙桐属,别名又叫鸽子树、山白果(湖北西北部)、水梨子(四川)、水冬瓜(四川宝兴)。珙桐是驰名中外的观尝树,为我国特有树种。珙桐因具有美丽奇特的苞片,开花时形如满树群鸽栖止,非常独特雅丽。木材白色,心材淡黄色,纹理细致,质轻而坚,干后不翘不裂,略带光泽,是良好的家俱、箱板材。早在一百万年前,珙桐在世界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国外即已绝迹。但我国是冰川时期很多植物的“避难所”,珙桐得以幸存,传种接代迄至于今,被誉为“活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珙桐驯化繁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珙桐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被列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但以珙桐为主的阔叶林群落逐渐衰退,局域种群的稳定性不尽相同。本研究根据"近区采种"的原则,对成都平原珙桐生物学特性、繁育、栽培及驯化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嫩枝插条在50 mg·kg-1吲哚丁酸处理下,树龄为5~6年的珙桐生根率分别约为70%;树龄在11年~15年的珙桐生根率却在50%以下。不同激素(IBA、NAA、IAA)对嫩枝生根率比较发现,以IBA和NAA处理生根效果较明显,生根率在65%~97%间。与嫩枝扦插比较,硬枝扦插明显生根率低,其生根率最高的基部萌生条下段也只达5.5%。2)嫁接苗株高比实生苗低,地径比实生苗大;嫁接珙桐愈合好,植株健壮。3)不同时期沙藏方式对种子出苗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条件下沙藏的珙桐种子出苗率除低温沙藏出苗率较低外,其余处理对出苗率无促进作用。4)高压育苗繁殖成活率高达87.6%,尤其在珙桐林区,短期内可提供早开花的珙桐苗木。同时,对珙桐人工种植管理栽培技术从低海拔引种栽培、播种繁育、扦插繁育和嫁接繁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珙桐的引种繁育及自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0.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 Ball)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现仅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局部地区。但1985年笔者一行三人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