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11年中国农资流通协会首次推出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第一份系统性、全景性研究成果—《2010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以来,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已成为协会的精品,其编撰工作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亲自挂帅,担任行业报告编委会主任,为行业报告开篇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全力打造的精品型研究报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资行业的广泛关注。《2013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延续以往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种子5大品种的报告结构体系,全面阐述2013年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的运行状况和2014年发展趋势,记录行业轨迹,展望未来格局。更为独特的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认真、客观分析评议,独家公布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3,(15):24
<正>为充分展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改革发展新形象,积极引导区域农资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推进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加快发展健康运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连续两年推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0名)"、被国家发改委采纳为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招标评审工作重要参考指标的基础上,2013年将继续在全行业开展"2012年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日前,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主办的"2014年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及"2014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在潍坊召开,烟台众德集团喜获丰收,一举囊括三项荣誉——2013年中国农资行业知名品牌(产品类)、2014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最佳合作厂家第3名、2013年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8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China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Association★国际、国内形势分析预测更具前瞻性。★新增专题调研和热点课题研究更具深度和首创性.★首次集中展示中国农资行业知名品牌对行业发展具有宣传引领性.★独家推出"2014年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台竞争力排名(前100名)"和"2014/2015年度(第三批)中国农资行业知名品牌(服务类,产品类)"。《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全力打造的精品型研究报告,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连续四年成功发布,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农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报告坚持首创精神,以严谨的分析、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全面记录农资行业发展轨迹,展望农资领域趋势格局,为行业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企业经营提供重要参照和分析。《2014/2015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承续了行业报告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种子5大品种结构的经典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13,(16):22
<正>为充分展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改革发展新形象,积极引导区域农资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推进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加快发展健康运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连续两年推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0名)"、被国家发改委采纳为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招标评审工作重要参考指标的基础上,2013年将继续在全行业开展"2012年中国农资流通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13,(21):15
<正>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协会将在今年8月份,向社会公布第一批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知名品牌,载入《2012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并向国家主管部门、主流媒体隆重推荐。请于2013年6月25日前将新申报的《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知名品牌申报资料表》报送至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相关参评要求和申报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全力打造的精品型、专业性研究报告,已连续7年发布推出,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农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2016/2017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报告》锐意创新,开设了多项新章节,呈现出更多亮点和特色。一、前瞻性:1、忠实记载2016年度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翔实的数据,着重对今后农资行业发展走势进行科学预测;2、关注国际。利用数  相似文献   

9.
刘学胜 《中国农资》2011,(11):26-40,8
从1998年化肥市场开始开放到2009年化肥市场彻底放开,农资经销商群体在经历市场竞争洗礼的同时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接受采访的经销商也不再仅仅是谈产品价格,而是开始向记者谈论理念、模式和创新。经销商的发展状态在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基于多年的报道经验,借"第四届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推选"活动之机,对200位行业的优秀经销商的发展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的个案访谈,从而推出《2011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让行业对经销商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精心打造的前瞻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专业研究报告,也是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唯一权威年鉴,极具参阅和收藏价值。《报告》已连续8年发布推出,业已成为国家有关部委和农资行业广泛关注的品牌报告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工具。《2017/2018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报告》锐意创  相似文献   

11.
苏农连锁集团被授予“2007年度中国农资流通销售二十强企业”称号 为扎实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引导农资流通区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展现农资流通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象,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于2008年4月在全行业开展了“2007年度中国农资流通销售二十强企业”评比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评选,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8日,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各地农资人欢聚一堂,回顾"昨天"、畅谈"今天",展望"明天",业内精英饱满的热情和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以及他们对农资行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无不感染着每一位参会代表,此次年会是一个农资行业交流的盛会,是一个鼓舞士气的盛会。此次年会也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为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弘扬农资人顽强拼搏、扎实奉献精神而举办的大型主题活动之一。在掌声中,在欢笑声中,与会代表回望农资流通行业20年的改革征程,见证20年的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足迹,总结经验、梳理思路、辨明方向、汲取力量,再次  相似文献   

13.
郑敏 《中国农资》2012,(28):6-7
<正>从国务院1998年39号文件———《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到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2009年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每一次流通体制改革都会对农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次通过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下称《意见》),更是首次肯定了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也更加精准地阐述了流通产业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突出问题,无论是在高度还是力度上都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意见》的出台也引起了行业的极大关注,为此,中国农资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业内权威人士,请他们解读《意见》出台对行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服务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深化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从2018年起启动了中国农资流通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根据协会《中国农资流通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三年,每年复评一次,三年期满后应重新评审"的规定,协会于2019年10月-12月对2018年获得中国农资流通行业信用评级A级以上的企业开展了年度信用复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资》2007,(12):58-58
<正>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依据参评企业2005年以来在工商部门信用等级、银行信用等级、税务部门信用等级、质量体系认证、客户满意度调查及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完成情况,综合打分后确定以下10家企业为"2007中国农资流通诚信建设十佳示范企业",20家企业为"2007中国农资流通诚信建设示范企业"。发布时间:2007年11月4日发布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资》2011,(46):5-6
从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开始到2009年化肥市场彻底放开,农资.经销商群体在经历市场竞争洗礼的同时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接受采访的经销商也不再仅仅是谈产品价格,而是开始向记者谈论理念、模式和创新。经销商的发展状态在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基于多年的报道经验,借“第四届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评选”.活动之机,对200位行业的优秀经销商的发展状态遗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的个案访谈,从而推出《2011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让行业对经销商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化肥市场的持续低迷,让行业再次关注"产能过剩"。为此,中国农资传媒积极联系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进行座谈,并得到领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的鼎力建言,连续三期分别推出了《产能过剩中,磷复肥企业如何下一步好棋》、《产能过剩中,氮肥企业在冬天完成春天布局》、《产能过剩中,农资江湖中的理性一面》三篇报道,分别从磷肥、氮肥、流通行业全面深入剖析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行业面临的困难及企业的应对措施,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产能过剩,在应对严峻现实的同时,又将如何筹划产业未来?  相似文献   

18.
开栏的话: 从本期起,《农资科技》新辟“老总视角”栏目,旨在对入世后,中国的农资流通企业的发展思路,对农资系统内外的联合,对农资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对市场网络建设,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诸多方面作一探讨。本期以安徽省农资公司副总经理程书泉的《企业做大做强的思考》为开篇,我们期盼更多有志于振兴农资流通企业的老总不吝赐教,踊跃撰稿,共同将这一栏目办活、办好,进一步促进农资流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编者  相似文献   

19.
郑敏 《中国农资》2011,(40):5-5
从提出倡议要给农资产品配戴上“身份证”,到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的首发.再到{20lo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的正式发布,自去年11月第十一届磷复肥产销会召开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就一次次地刷新着中咽农资流通领域大事记的记事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12,(45):5
<正>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是"行业的盛会",农资人借这一平台可以充分交流信息、探求思想共鸣、分享智慧结晶。而今年的农资经销商年会还有更深的纪念意义,即庆祝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成立20周年!这20年,是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20年,农资流通协会参与和推动了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农资人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的艰难行进路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今年举行的"创新改变流通,服务振兴三农"大型主题活动,历时一年,做到了全方位深度回顾与展望。活动内容很丰富,出版了回顾行业历史的书籍、拍摄了行业发展专题纪录片、举办了"汇力杯"有奖征文活动、推出了"中国农资金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