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含有突变的长穗颈基因eui1、eui2和野生型基因Eui的水稻(Oryzasativa L.),协青早不育系和保持系6个品系为材料,研究长穗颈基因在不同生育期对内源赤霉素(GAs)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和苗期、孕穗末期对GA3敏感性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协eB(1)和协eA(1)不同器官和组织的GAs质量摩尔浓度逐渐升高.到了孕穗末期,尤其是协eB(1)幼穗内的GAs质量摩尔浓度剧烈增加,是协B的7倍.协eB(2)和协eA(2)的内源GAs质量摩尔浓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基本也呈上升趋势,但不及协eB(1)和协eA(1),却明显高于协B和协A,表明:含eui1和eui2基因的水稻,其节间基部、剑叶和幼穗中含有较高的GAs,从而使最上节间明显伸长.不论在苗期还是孕穗末期,各器官和组织对GA3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依次为eui1>eui2>Eui.  相似文献   

2.
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60Co-γ射线直接照射11个杂交籼稻保持系(B系)干种子,从10个B系的M2群体中获得长穗颈eui-1突变体(eB),5个B系还获得长穗颈eui-2突变体。将突变体同相应的不育系(A系)杂交、回交,育成长穗颈不育系(eA)系,eA系既保留了原A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不育性,又从遗传上改善了异交特性,包括植株较高、穗颈伸长、达到完全或基本解除包穗、颖花增长、柱头外露率和颖花长宽比提高以及对赤霉素更敏感等。本文还就利用eA系建立新的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若干杂交稻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育成的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1)、协青早eA(2)、龙特浦eA(1)、龙特浦eA(2)、D297 eA(1)、D297 eA(2)及不育系协青早A、龙特浦A、D297A与恢复系R669、蜀恢527、明恢63为材料,组配成一套半双列杂交F1材料。分析了18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杂种性状主要受亲本gca作用,同时,sca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18个性状中,有16性状组合间遗传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亲本不同性状或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之间gca表现较大差异,无明显规律;不同eui基因型杂交稻sca值差异依组合及性状的不同而变化,未表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籼稻长穗颈不育系福eA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接辐射诱变保持系D297B,获得其eui2突变体,定名福eB6;再通过与D297A回交转育成不包颈不育系福eA6.福eA6穗颈长-6.1 cm,比D297A(-10.6 cm)伸长了4.5 cm,显著缓解了包穗现象,且异交性能好,对GA3的敏感性也显著提高,并能保持原不育系D297A的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用福eA6繁殖制种每公顷只需喷施1次30-60 g GA3即可达到解除包穗目的,制种产量可提高8%左右.用福eA6组配的杂种F1与D297A的杂种F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籼型长穗颈不育系K17eA选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999年 10月从福建农业大学引进“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用60 C0 γ射线直接照射籼型杂交稻亲本K17B等一批杨仁崔未处理过的保持系 ,M2 群体中获得长穗颈eui隐性基因突变体。用K17eB突变体与相应的不育系K17A杂交、回交 ,育成长穗颈不育系K17eA。 2 0 0 1年 7月 30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的现场验收评议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 60 Co-γ射线直接照射 11个杂交籼稻保持系 ( B系 )干种子 ,从 10个 B系的 M2 群体中获得长穗颈eui- 1突变体 ( e B) ,5个 B系还获得长穗颈 eui- 2突变体 .将突变体同相应的不育系 ( A系 )杂交、回交 ,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 e A系 ) .e A系既保留了原 A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不育性 ,又从遗传上改善了异交特性 ,包括植株较高、穗颈伸长、达到完全或基本解除包穗、颖花增长、柱头外露率和颖花长宽比提高以及对赤霉素更敏感等 .本文还就利用 e A系建立新的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否参与调控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以协青早A和协青早B为材料,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生理效应,比较2种材料对于外源MeJA敏感性的差异;通过检测机械伤害和幼穗发育过程中内源JAs(JA+MeJA)含量的变化,比较它们内源JAs合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外源MeJA抑制协青早A的种子萌发,但不能抑制协青早B的种子萌发;MeJA抑制水稻的第2叶生长,协青早B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应;MeJA诱导的离体叶片衰老进程2种材料无明显差异。当水稻叶片受到机械伤害后,协青早B内JAs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协青早A。而在生殖生长时期,当幼穗发育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协青早A花粉败育时,协青早B幼穗内的JAs含量明显高于协青早A,而在其他时期两者幼穗内JAs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对JA的敏感性具有组织和发育时期的特异性,协青早A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内源JAs的含量低可能是导致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水稻长穗颈基因eui2(t)共分离SSR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长穗颈突变体(eui2)是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突变基因已经被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中部。本研究以含有eui2(t)基因的籼稻品系协青早eB2与粳稻品种中花14杂交的F2代(8000个单株)作为定位群体,借助已发表的水稻SSR标记及根据GenBank中的水稻基因组序列设计的SSR标记,找到1个与eui2(t)基因共分离的标记RZH38,为eui2(t)基因的辅助育种提供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高秆隐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引进长穗颈协青早A不育系 (以下简称“长协A”)与恢复系“44 80”进行春季制种试验 ,获得了成功。同时进行了“九二 0”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喷施“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比“协青早A/ 44 80”增加 483.35kg/hm2 ,增幅达 5 2 .73%。在喷施 30g/hm2 “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可达31 0 5 .90kg/hm2 ,比“协青早A/ 44 80”增产 81 .5 2 %  相似文献   

10.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为 0 .0 2 %~ 0 .4 7% ;依不同B系遗传背景和不同剂量而异。eui基因存在遗传多型性 ,发现了eui2 (t)新基因。eA系穗颈节显著伸长、异交潜力明显提高。e 杂交稻株高增高 3~ 10cm ,早熟 2~ 3d ,粒重增大 ,有增产的潜力。就不用 (少用 )赤霉素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以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