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正>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辽地区玉米"吨粮田"建设,在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培肥地力,要保持农田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生态平衡,采取对土壤、植株测试监控施肥技术,合理调控化肥的施用。建议利用霍林河风化煤生产腐植酸配方肥。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呼玛县农业生产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主要农作物有大豆、小麦、马铃薯、蔬菜及部分经济作物等.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呼玛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多年来,呼玛县农民在农田保护、培肥地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致使农田部分沙化、地力降低.应做好培肥地力工作,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呼玛县培肥地力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建设高产量农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标准农田16项土壤指标的分析汇总,将标准农田分成三等六级,初步了解了全区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并针对建成标准农田存在作物生长的障碍现象,提出了秸秆粉碎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翻耕和种植绿肥等地力培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贵州省中低产稻田地力薄弱,普遍酸、粘、瘦等特点,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化肥配施厩肥、绿肥、秸秆还田和磷渣等措施对中低产黄壤稻田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中低产黄泥田通过综合培肥措施可以达到维持高产、培肥地力的效果。在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同时,也要考虑补充碱性含钙物质,以中和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并维持钙素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秸秆腐熟剂和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加快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推广应用,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商品有机肥相结合的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和增施有机肥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寒地稻田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总结出了寒地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适宜方式、适宜量及微生物促腐菌剂施用方法、氮肥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取决于土壤肥力和施肥技术。从来宾县的土壤肥力现状出发,采取建立良好的农田排灌条件,深耕改土,施用有机肥,冬种蔬菜及绿肥,稻草还田等地力培肥措施,结合配方施肥的科学施肥方法,使吨粮田得以持续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10.
发展有机肥生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地区常用的有机肥主要包括沤肥、高温堆肥、厩肥、秸秆还田和绿肥。生产实践表明:农田增施有机肥.对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田间污染,改善田间生态环境都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有机肥生产,不但能改善农田环境,而且可促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有机肥资源利用、培肥地力为目标,采取技术补贴方式,大力推进秸秆还田+有机肥的技术模式,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用量不增加。在保持稳产或者提高产量的情况下,通过有机肥试验,找到有机肥的施用比例、施用量,为合理选择有机肥提供依据,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为构建绿色、生态、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增加土地生产力和增强农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综述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其中可能的微生物学、酶学、动物学机制,并指出未来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应加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毒物质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酶和动物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因土看地施肥。沙土土壤沙性大,土质松散,粗粒多,保水性能差,肥水易流失,潜在养分含量低。沙土适宜多施有机肥,如土杂肥、秸秆还田,最好是结合施用复合肥、微生物肥或种绿肥适时翻压培肥地力,逐步改善土壤性状。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有机肥的一个重要来源,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和恢复地力最直接的重要方式,合理利用秸秆还田可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多年实践,在苏南稻-麦(油)二熟制地区,逐步形成了几种技术成熟、成效显著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逐步扩大,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最根本的战略性技术措施,国内外农业生产国家都十分重视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我国对秸秆还田技术也十分重视。据测定,1000-1500kg鲜玉米秸秆含纯氮3.65kg、五氧化二磷1.85kg,用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实践证明,土壤肥力在玉米增产份额中占80%左右,因此,秸秆还田对  相似文献   

16.
秸秆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要资源。实践证明,秸秆直接还田是利用有机物的一种较好方式,是培肥地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一项基本措施。我省农民群众素有稻草还田的习惯。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稻草还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旱地秸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是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一项农业技术,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成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还能杜绝因秸秆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秸秆还田的好处(一)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秸秆是丰富而又经济的肥料资源,含有农作物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8.
土壤肥力低是限制河北省部分地区粮食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来快速培肥地力非常重要。作者以单施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底施复合肥、复合肥+有机肥、复合肥+菌肥、复合肥+有机肥+菌肥+微肥等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鸡粪与牛粪混合施用或施入菌肥均可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施入鸡粪和牛粪均可明显促进冬前小麦植株生长,还可增加穗长和茎粗,且施用牛粪或施入低量菌肥均能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鸡粪与牛粪混合施用或施入菌肥均能够显著提高中低产田的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粮食产量,提高耕地质量,有效利用耕地面积,主要涉及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等方面。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农资企业可以发力的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地肥力、地力,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质和增施有机肥等。从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型泸天化九禾公司、农业科技公司党委书记田军表示,  相似文献   

20.
梯田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土壤肥力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互助县土壤供肥能力为62.9%。梯田的土壤培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主要有从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为主的有机培肥;以增施化肥为主的无机培肥;以深耕、少耕和免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