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种植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农业种植,水稻产量也居于世界排名靠前,自从袁隆平成功研发杂交水稻以后,我国在水稻种植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阜阳位于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在北方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之下,水稻种植不仅在水稻的营养物会增加,而且水稻产量也可以提升,对于推动地区农业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水稻种植的主要环节1.1选择种子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理位置也比较独特,南方和北方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主要种植区域为东北和长江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科技的发展使水稻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大田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气候变化等影响,水稻的病虫害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威胁了我国北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积极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以确保北方大田水稻生产安全,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之首,水稻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栽培技术的提高,水稻产量也在遂年上升,但是有些种植户,由于延沿袭传统的种植观念,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针对北方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何跃 《新农业》2023,(6):21-2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发挥着保证我国居民餐桌需求以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跨越多个气候带的国家,所以,在我国北方、中部以及南方地区都有水稻种植。但是,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产量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气候,来对优质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进而为我国的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水稻产业的大国,不仅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也在种植水稻,并且在袁隆平研发出杂交水稻之后,我国的水稻产量更是节节攀升。北方种植水稻与南方相比,不仅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提高水稻的营养质量以及产量,还可以推动北方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探究,从而不断提高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其种植过程中主要是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因而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大力的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要提高我国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小麦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是南方种植的,小麦是北方种植的。水稻最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产量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人民所关注的问题。过去随着我国科学家不断的专研,水稻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是近几年我国水稻单产的产量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在杂交水稻的生产当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贵州省杂交水稻的特点以及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到其中之后水稻的产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具体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市场对水稻需求量的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以推动水稻种植,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究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不论是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比较普遍,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不仅仅是自给粮食需求,其高产、稳产、优质也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如气候、雨水、病虫害等等。因此,如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科学合理的种植和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我国水稻种植需要切实面对的一大问题。本文通过探究水稻科学种植及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为水稻种植及管理提供科学支持和帮助,为农业生产助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东北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但是增长和增收不协调问题始终困扰着农民种植积极性。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因此,大力的提高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要提高我国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生长的基本条件水稻属于禾本科类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以及营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我国较为重视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普遍担心的问题,而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发解决了我国粮食的燃眉之急,我国的水稻产量在从前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水稻产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水稻作为我国的历史传统农作物,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还能够大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稻的种植地区范围跨度大,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均有种植,且特点各不相同,在水稻的实际种植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想要切实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完善水稻的种植技术。本文将围绕水稻种植,浅谈在其主要环节中的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希望为当代水稻种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的早衰是水稻的一种生理障碍,这种早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所以说,分析水稻发生早衰的原因,进而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是当前水稻种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对水稻发生早衰的原因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这对大面积防治水稻早衰,实现水稻的增产和品种的改良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农业。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在北方种植,但目前水稻早衰的发生对其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把农业发展作为建设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因此,大力的提高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要提高我国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陕西省的水稻种植展开论述,希望给广大读者以帮助。  相似文献   

14.
水稻属于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北方的一些城市中,水稻的种植非常多,要想提升水稻的产量,提升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因为南方和北方在地理环境上,气候方面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主要对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产量,提升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水稻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研究的重点项目。北方受到光照和年积温的限制,水稻为一茬或两茬,在追求产量时就要从种植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北方水稻种植现状和水稻的成长习性,然后从选种和浸种、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北方地区限制水稻种植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水资源的匮乏,因此在北方进行水稻种植应用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北方水稻种植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策略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北方水稻生产效率及节水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种类。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科学者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目标。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技术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水稻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影响产量的弊端。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需要从理论上、技术上、实践上加以结合,保证水稻种植能够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下进行。基于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水稻种植整体产量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8.
对水稻大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水稻种植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合北方大田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是同行相互探讨,进而为今后北方的水稻种植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高产作物。我国水稻常年面积30189kha2,种植面积占谷物种植面积的30.3%,产量21212.9万吨,占谷物产量的34.8%。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从南方的海南省到北方的黑龙江省,从东边的江苏省到西边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从平原、丘陵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地带,都有分布。进入春季之后,水稻生产也进入了大忙季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都逐步进入议事日程。从水稻的生理特点、产地气候与土壤等条件考虑,春季水稻生产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论北方水稻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玉秋 《吉林农业》2011,(7):155-155
“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食物。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尤为重要,而水稻的种植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大力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提高及探究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将对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作一次总结和讨论,并对其意义作出一番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