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州。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降雨充沛。地貌属中低山宽谷盆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全州可分为7个气候带。气候、土壤、生态等环境条件适宜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存和发展,据调查,德宏州原住民族(德昂族)历史上就种茶,一直沿袭到今天。目前,州内发现100年以上的古茶树有10株,树龄超过800年的有1株。有2个野生茶种,20个野生茶群落。摸清野生茶资源分布现状,为开展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遵义市古茶树开展调查,分析了古茶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古茶树分布于习水县、凤冈县等10个县(市、区),资源储量为1 881株,其中单株古茶树1 844株,还有1个37株组成的古茶树群。共计3个种和变种,其中疏齿秃房茶(疏齿茶)Camellia gymnogyna var.remotiserrata数量最多,为1 613株。古茶树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茶树有1 873株、占99.575%,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茶树有7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茶树仅有1株。古茶树树高主要为>5.0~≤10.0 m,株数占比为76.87%;树冠直径大部分为>3.0~≤7.0 m,占比达83.42%;地围在1.0 m及以下的最多,占比达91.65%。由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保护措施不当、过度采茶等,导致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生境破坏。单一的古茶树资源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利用。该调查初步摸清了遵义地区古茶树资源状况,讨论了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634株古茶树单株的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种质主要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古茶树平均地径为26.729 cm,平均胸径为18.816 cm,主干高度平均为1.184 m,树高平均为5.655 m,冠幅平均为2.931 m;树势按照生长势强弱分为强、中、弱3级,大部分古茶树长势一般;500 a以上树龄古茶树遗传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6.5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873~1.858,表明古茶树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优异资源选育过程中可利用性高;聚类分析将42个调查点平均性状分为3类,各性状的遗传地域性特征不显著。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以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主,古茶树单株总体呈小聚落状分布,单株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该结果可以为茶树育种提供参考,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凤庆最早的先民濮人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利用茶叶的民族,最先开始驯化种植"本山茶",小湾镇锦秀村是世界茶树发源中心地带之一,境内拥有一棵树龄3200年的古茶树—锦秀茶尊,树高10.6 m,树冠南北11.5 m,东西11.3 m,根径1.84 m,树围5.84 m,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相似文献   

7.
1 改接树的选择 1.1 成龄树.树龄在15 a生以上,可选择20a生以下、低干、小冠树进行改接. 1.2 初结果树.树龄在10~15 a之间,应分年改接.对过密栽植的可隔行隔株改接,待接树成活后再伐未改接树.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对安溪县境内20株树龄较长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测定及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安溪县境内20株树龄较长的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上的地区。20株野生茶树资源中12株为灌木型,8株为乔木型;茶树叶长为6.00~10.00cm,叶宽为2.00~4.00cm,有4株茶树叶长超过15.00cm;叶形以长椭圆形为主,其次为披针形,椭圆形最少;叶色以绿色和深绿色为主,仅有1株茶树叶片颜色呈黄绿色;叶面平整有11株,叶面隆起有4株;叶缘以平直为主,叶尖以急尖居多;芽叶茸毛较少为主,仅有1株茶树呈现出较多茸毛的特征;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5.65%~41.79%,高茶多酚含量(36%)的茶树有7株;茶叶水浸出物变幅为17.78%~47.49%,高茶叶水浸出物(45%)的茶树有4株;咖啡碱含量变幅为0.24%~3.86%,低咖啡碱含量(0.31%)的茶树有4株;氨基酸含量变幅为1.78%~5.48%,高氨基酸含量(5%)的茶树有2株;酚氨比变幅为0.32~2.60,20株野生茶树酚氨比均低于8,适制绿茶品种筛选。综上表明安溪县境内20株野生茶树在树体形态、叶片特征和生化成分上存在多样性,又表现出明显的单株特异性,可为有针对性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凤庆是全国范围内古茶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之一。全县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古茶园1626.66 hm~2(24 400亩),野生茶树群落2106.66 hm~2(31 600亩),凤庆县共计有古茶树资源3733.33 hm~2(56 000亩)。其中,现存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类型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锦秀茶祖"及周边古茶树群落——锦秀村古茶山。锦秀村古茶山集中连片面积约20 hm~2(300亩),存在古茶树14 000多株,其中,胸径1 m以  相似文献   

10.
遵义地区部分县市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茶树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对遵义地区部分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探明古茶树资源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大部分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海拔963~1 230m地区,大多数生存在偏僻的乡村,土壤多为砂质黄壤,周围环境多为林地、房屋、农田,古茶树周围有很多或者零星的茶树分布,古茶树资源为野生资源,有性繁殖,乔木,树龄在100年以上,长势优良。  相似文献   

11.
正在越南安沛省文振县江泉乡,该县人民委员会近日举行了江泉乡400株山雪茶树群《越南遗产树证书》颁发仪式。江泉乡的山雪茶树群在海拔1 300 m以上的上黄连山山脉自然生产,树龄从100-300年,被视为较大的古老茶树群。科学家已确定,这些茶树是世界茶树的始祖。越南环境与自然保护协会副主席、越南遗产树理事会主席邓辉黄博士强调,江泉乡山雪茶树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中国邮政部门先后发行过许多与茶有关的邮资票品。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叶博物  相似文献   

13.
<正>1改接树的选择1.1成龄树。树龄在15a生以上,可选择20a生以下、低干、小冠树进行改接。1.2初结果树。树龄在10 ̄15a之间,应分年改接。对过密栽植的可隔行隔株改接,待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群落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摸清了该市古茶树群落种类、分布现状和生长情况,主要包括其海拔高度、树龄、树姿、树幅、干径、叶形和花瓣特征等。以12个代表茶区8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8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5.51%~57.74%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最低分枝高叶面积树幅树高叶长叶宽花冠直径果实大小;古茶树农艺性状13个特征向量中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3.026%,第一主成分至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为:34.830%、15.824%、12.902%、9.47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对广西德保县野生茶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主要形态特征、检测生化成分进行了描述,指出德保县野生茶集中成片生长,面积达300 hm2,是迄今为止广西发现的连片野生古茶树面积最多、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为保护开发该茶树种质资源和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嫁接英红九号改造低效益茶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研基地20多个不同茶龄茶树品种砧木上,采用英红九号为接穗,嫁接茶园总面积5.3 hm2,嫁接总株数10万多株,总成活率87.1%;嫁接后一龄以上茶树主要生产性状多数优于英红九号移栽种植的四龄茶树:嫁接后3~4龄每667 m2干茶产量161.2 kg以上.超过了常规改植四龄英红九号茶园;嫁接后红茶品质好,汤色红艳,滋味鲜浓,香气高爽,叶底红亮,产品卖价高;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嫁接换种费用每667 m2比常规改植节约480元,产值增加42.1%~165.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陇南茶树栽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中国茶树品种名录》对生长于康县太平乡的"老鹰茶"有着详尽的记录 至今仍健壮生长于康县太平乡和文县李子坝境内的几株老茶树其树龄在300年以上。但当时的茶树栽培处于自生自灭状态。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  相似文献   

18.
正澜沧是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野生茶树、过渡型大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等几种类型的茶树均可在澜沧找到。据资料显示,早在民国15年(1926年),县政府就颁布《澜沧县强迫栽种茶桐章程》,购茶籽下发各地种植,并规定每户每年至少种100棵茶。澜沧现有野生茶树7867 hm~2(11.8万亩),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有全世界迄今发现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惠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林。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有限的面积,该文对古茶树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共包括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5种,以及普洱茶和白毛茶2变种。拟合的胸径与年轮数之间的S型函数表明,当树龄为100 a时,胸径约为18cm;由胸径按树木干型的削度换算结果表明,100a古茶树的地径为22.50cm。因此,胸径大于或等于18.00cm,或者地径大于或等于22.50m的茶树为古茶树。另外,建议将古茶树按林地权属性质分为严格保护型、部分(非生产性)利用型和生产利用型3类保护利用类型,并开展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以上内容的论述,既可为云南省古茶树(园)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又可满足人们对古茶树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翅柃古茶作为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信阳茶饮品极具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翅柃古茶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嫩枝有3棱,叶革质,花期为10~12月,果熟期为次年7~9月;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信阳大茶沟分布有地径8 cm以上的翅柃古茶树37株,最大树龄400~500 a,对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根据情况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快大茶沟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通过规划茶园建设、旅游开发、加大宣传、政府支持等措施促进对翅柃古茶树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