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现代养鸡生产中,人们对雏鸡进行人工育雏,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其后鸡的生产性能(蛋鸡的产蛋性能、肉鸡的产肉性能)。因此,人工育雏是养鸡生产中关键的第一环节,但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此雏鸡人工育雏成败诸多原因与各位同行进行分析探讨,敬请同行指教。人工育雏成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因素,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5,(12)
在现代养鸡生产中,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其后鸡的生产性能(蛋鸡的产蛋性能、肉鸡的产肉性能),因此,人工育雏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但雏鸡人工育雏成败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文章就雏鸡人工育雏成败诸多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4)
<正>刚出壳的雏鸡个体很小,绒毛稀少,对温度比较敏感,不能有效调节自身体温,既怕冷又怕热,应根据雏鸡的活动情况控制适当的温度,才能很好地生长,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雏鸡死亡率。因此,在育雏工作中,掌握必要的温度控制技术,对育雏十分重要。1育雏室育雏室的保温性能直接关系到控温效果,要求育雏室座北朝南,地势高燥,密封性好,没有贼风侵入。人口设有缓冲室,门口安装保温门帘,北墙窗  相似文献   

4.
王仕凡 《畜禽业》2011,(6):17-18
<正>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关键。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1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将育雏舍整修并打扫干净,备好育雏工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然后进行消毒,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  相似文献   

5.
黎业勇 《畜禽业》2007,(7):24-25
对提高雏鸡的育成率进行分析和综述。认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要从几方面入手: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和湿度;控制好饲养密度;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搞好卫生和消毒;选择优质的雏鸡;做好雏鸡的饮水与开食工作;做好雏鸡防病、驱虫和药物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去冬今春,我市两个养鸡户饲养的雏鸡先后发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雏鸡疾病,经综合诊断为黄曲霉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饲养情况及发病经过2003年11月20日,养鸡户张某,购1日龄海赛克斯蛋雏鸡1870只,饲养在2间25m2育雏舍内,采用火炉供温,地面育雏,盘式饮水器饮水。  相似文献   

7.
王玉祥 《畜禽业》2009,(8):66-67
<正>育雏期是指雏鸡在0~4周龄(速生型肉鸡)、0~5周龄(优质型肉鸡)、0~6周龄(蛋鸡)的时期,是雏鸡在人工给温控制的环境中饲养的时期。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期是非常关键的,其饲管  相似文献   

8.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鸡的育雏时期要精心照料,为雏鸡生长提供全面的饲料、清洁的饮水、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新鲜空气、适当的光照强度、有效的疾病预防和防疫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减少雏鸡死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育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成活以及将来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2008年9月7日至10月2日,通过对平南县大新镇大廊鸡场的1656只雏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25日龄统计,雏鸡存活数是1598只,死亡数是58只,总耗料600kg。随机抽取127只雏鸡称重为32.4kg,结果是25日龄雏鸡成活率达96.5%,绝对增重225g,相对增重882g,肉料比为1∶1.67。  相似文献   

10.
谢林荣 《畜禽业》2023,(8):63-65
育雏阶段对鸡场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面对开口、环境温湿度控制、消毒以及生物安全管理等问题时,必须结合鸡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措施进行解决;首日龄雏鸡开口药物可从抗生素、中药、微生态制剂以及消毒药中进行选择;育雏过程中须结合日龄变化逐步调低环境温湿度,使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保持一致;加强舍内消毒,对外来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将场外病原带入;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雏鸡平稳度过育雏期。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6)
麻鸡生产中育雏技术是养麻鸡的关键,直接影响麻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根据雏鸡体温调节能差、消化能力弱、既怕热又怕冷、又怕湿的特点,综述麻鸡育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4)
<正>春季舍外气温慢慢升高,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是鸡产蛋相对适宜的时期,也是育雏的关键时期。这时各种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且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春季不同阶段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雏鸡饲养管理1.1高温育雏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吸收不好,体质弱,抵抗力差,采用高温育雏可以促进卵黄吸收,降低死亡率。第一周3536℃,以后每周降低2℃。1.2湿度与通风育雏期温度较高,舍内湿度较低,易干燥,极易造成气管炎,因此,应定期增加湿度,可带鸡喷雾消毒、也可在  相似文献   

13.
雏鸡的饲养管理和养殖发展是一个持续化的过程,始于母体育种的营养和健康,则其会影响到胚胎的健康,并继续通过鸡蛋的处理和孵化,所有这些都将影响雏鸡的生长质量和发育状况,直至雏鸡的饲养管理。主要从养鸡时育雏的密度,饲养环境的温度,通风情况,雏鸡的饮用水以及雏鸡的疾病防控进行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4)
<正>凡养鸡者,无论饲养肉仔鸡、产蛋鸡还是种鸡,都要经过育雏阶段。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而且影响到将来鸡群的补充和发展,甚至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必须把好以下十四关。1引种关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生产的目的,确定引进品种和品系的类型、名称、数量等。对所引进的鸡种要求每只都能高产,无论雏鸡成活率、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养禽业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育雏条件限制,农民从孵抱房购回的雏鸡,由于没有良好的保温育雏条件,导致死亡率极高,养殖成活率低,最终养殖失败,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为此,探究农村电热毯育雏技术,以期提高农民对家禽生产的养殖水平,推动我国养禽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2):12
<正>春季温度低、气温多变,雏鸡易患病,特别是育雏时雏鸡易缺氧。缺氧的鸡开始时表现出精神沉郁,尖叫,张口呼吸,喘气,伸颈甩头,不愿采食,停止饮水,咀喙发绀变蓝,严重时全身皮肤发绀,脚变蓝,最后倒地死亡。为此要合理解决保温与通风换气的矛盾。若人进入育雏室后,不感到郁闷和压抑则空气较为清新,氧气量较多,反之为空气污浊,氧气不足。必须注意的是决不能让雏鸡受凉发病,宁可一天多次以此方式换气,而不能一次彻底换气。  相似文献   

17.
1饲养管理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温度的调控问题,即使有自动控温设备,饲管人员也要经常进行检查和观察鸡群,注意温度是否适宜,特别是后半夜自然气温最低的时刻,也是值班人员容易疲劳的时候,稍有疏忽,温度下降,雏鸡马上会形成自然扎堆,这时容易造成受凉感冒,甚至踩伤或窒息死亡。雏鸡受凉会出现拉稀糊腔,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拉稀,许多人认为是鸡白痢,其实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温度不适造成的。雏鸡育雏阶段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第1周末比出壳时体重增长近1倍,2周龄时增至3倍,3周龄时增至5倍。此阶段雏鸡增重如此快,主要依靠采食饲…  相似文献   

18.
陈赛  王碧和 《畜禽业》2001,(11):65-65
十多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农户,农户养鸡水平不断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左右,但雏鸡8周龄前体重却达不到品种标准要求.在长期的农村养鸡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使蛋雏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洁 《畜禽业》2008,(2):79-80
<正>多种疾病和应激都可能引起雏鸡的糊肛,雏鸡糊肛多发生在出雏3~7d的雏鸡羽毛脏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粪便粘稠,粘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严重的堵塞肛门为主要症状。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病程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在育雏过程中雏鸡糊肛症是常见的病症,虽然危害性较小,但如果对本病重视不够或不及时防治,就会生长缓慢而延长  相似文献   

20.
邹胜龙 《畜禽业》2002,(6):24-25
1 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1.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室需先清洗和打扫干净,再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2次,最后再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在熏蒸前把所有的用具,包括工作服、饮水器、料桶等洗净、消毒后放入鸡舍中.熏蒸时要使鸡舍温度达到25℃以上,同时增加湿度.在进雏鸡2~3d前鸡舍开始生火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