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内皮素3对小鼠黑色素沉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究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及其对黑色素细胞黑色素沉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对EDN3、EDNRB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EDN3和EDNRB在小鼠不同毛囊时期皮肤样品中均有表达,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小鼠皮肤中EDN3 mRNA表达量是末期的2.18倍(P0.05)和1.15倍(P0.05),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EDNRB mRNA表达量是末期的16.8倍(P0.01)和9.9倍(P0.01)。为了进一步揭示EDN3在黑色素细胞色素沉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细胞转染技术使小鼠黑色素细胞过表达EDN3并测定其黑色素含量及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与空载组相比,体外转染EDN3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加。此外,MITF mRNA显著降低(P0.05);TYR、TYRP2、EDNRB、c-Kit和EDN1 mRNA显著升高2.04倍(P0.05)、1.44倍(P0.05)、1.41倍(P0.05)、5.21倍(P0.01)和3.27倍(P0.01)。MIT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TYR、TYRP2、EDNRB和c-Ki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48倍(P0.01)、4.61倍(P0.01)、1.27倍(P0.05)和2.64倍(P0.01)。综上所述,EDN3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中均可有效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黑色素细胞中过量表达EDN3,使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黑色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旨在阐明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形态学特点及MC1R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可能分子机制。采集大通牦牛(黑褐色)和天祝白牦牛(白色)各6头的背部皮肤组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黑色素和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含量差异及分布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C1R在不同毛色牦牛皮肤中的表达差异。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shRNA MC1R干扰载体后,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分析比较各组中与毛色相关基因(Agouti、MITF、TYR)的表达差异性,利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时间点黑色素产量。结果表明,两种毛色牦牛的表皮和毛囊周围均分布着大量的黑色素细胞,但天祝白牦牛仅在表皮基底层和毛根处检测到少量黑色素,而大通牦牛表皮层和毛囊处产生大量黑色素。与大通牦牛相比,天祝白牦牛皮肤中MC1R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成功抑制MC1R的B16细胞中,TYR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ITF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Agouti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同时黑色素含量减少。综上表明,黑色素大量沉积与MC1R高表达是导致牦牛毛色差异的原因。将shRNA MC1R载体成功转染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后,MC1R的抑制情况与下游调控基因TYR表达一致,进而降低黑色素含量,说明MC1R对黑色素的合成及毛色形成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3对小鼠黑色素沉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究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及其对黑色素细胞黑色素沉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对EDN3、EDNRB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EDN3和EDNRB在小鼠不同毛囊时期皮肤样品中均有表达,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小鼠皮肤中EDN3 mRNA表达量是末期的2.18倍(P < 0.05)和1.15倍(P > 0.05),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EDNRB mRNA表达量是末期的16.8倍(P < 0.01)和9.9倍(P < 0.01)。为了进一步揭示EDN3在黑色素细胞色素沉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细胞转染技术使小鼠黑色素细胞过表达EDN3并测定其黑色素含量及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与空载组相比,体外转染EDN3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加。此外,MITF mRNA显著降低(P < 0.05);TYR、TYRP2、EDNRB、c-Kit和EDN1 mRNA显著升高2.04倍(P < 0.05)、1.44倍(P < 0.05)、1.41倍(P < 0.05)、5.21倍(P < 0.01)和3.27倍(P < 0.01)。MIT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 0.05),TYR、TYRP2、EDNRB和c-Ki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48倍(P < 0.01)、4.61倍(P < 0.01)、1.27倍(P < 0.05)和2.64倍(P < 0.01)。综上所述,EDN3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中均可有效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黑色素细胞中过量表达EDN3,使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黑色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miR-186-5p对绵羊黑色素细胞迁移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miR-186-5p的表达差异;运用细胞转染使miR-186-5p在绵羊黑色素细胞中过表达,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6-5p的表达,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转染细胞中黑色素含量,运用划痕试验判定黑色素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结果显示,miR-186-5p在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均有表达,但白色皮肤表达高于黑色皮肤且差异显著(P0.05);在过表达miR-186-5p的绵羊黑色素细胞中,miR-186-5p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黑色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所降低。综上表明,miR-186-5p与绵羊皮肤黑色素的生成有关,绵羊黑色素细胞中过表达miR-186-5p降低了黑色素的生成,同时也抑制了绵羊黑色素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相似文献   

5.
6.
旨在研究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采集黑色和白色各3只绵羊的背部皮肤组织,用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BPTF和BRG1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BPTF和BRG1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结果表明,BPTF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黑色绵羊的皮肤中BPT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PTF蛋白和BRG1蛋白在绵羊皮肤中毛囊的毛根鞘及毛球部均有表达。综上表明,BPTF和BRG1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索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是否存在差异性表达,确定其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随机选取C57BL/6J品系出生12d的黑、棕、灰小鼠各3只,背部剪毛后,每只小鼠各取3块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GPNMB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分析,结果显示,灰色小鼠皮肤中GPNMB表达量最低。过表达GPNMB后,与空载体组相比,MC1R、β-catenin和SLC45A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用紫外线B(UVB)处理黑色素细胞,同时检测GPNMB和MC1R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UVB对GPNMB和MC1R有影响,并且不同剂量UVB辐射对GPNMB影响不同。综上表明,GPNMB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存在差异性表达,并且通过影响黑色素细胞色素的生成进而参与毛色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究特定杂交模式下产生全黑被毛绵羊TYR、MC1R及Agouti基因互作调控毛色的机制。随机选取黑色和白色被毛绵羊各4只,采集皮肤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测定MC1R、Agouti及TYR基因mRNA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C1R、Agouti及TYR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有表达,其中TYR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皮肤(P<0.01),MC1R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色绵羊皮肤,但差异不显著,Agouti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绵羊皮肤(P<0.05)。综上,该杂交模式下产生的黑色绵羊可能是由于Agouti基因表达量低而使α-MSH诱导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上调了TYR基因表达量,导致真黑素含量上升,出现黑色毛色性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lpa-miR-nov-66对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TYRP2的影响。采用细胞转染技术,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过表达lpa-miR-nov-66,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转染lpa-miR-nov-66后黑色素细胞内TYRP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RT-PCR结果显示:TYRP2的部分片段扩增,扩增片段长度为151 bp。q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YRP2在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降低0.44倍;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降低0.78倍。结果表明,lpa-miR-nov-66可以影响TYRP2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动物毛色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突触融合蛋白4(Syntaxin4,STX4)在皮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确定其是否与毛色形成存在相关性。选择白、灰、黑3种毛色皮肤组织样品(6只昆明小鼠白毛色背部皮肤、6只C57BL/6小鼠灰毛色腹部皮肤和黑毛色背部皮肤)和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细胞样品,通过PCR扩增、Real-time 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对STX4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毛色皮肤样品和黑色素细胞样品中均扩增出897bp CDS区序列片段;Real-time PCR检测显示,STX4在白灰黑3种毛色皮肤样品中均有表达,黑色皮肤表达量最高,灰色皮肤表达量次之,分别是白色皮肤的3.44倍和1.92倍;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白色和黑色皮肤表达于整个毛囊,包括角化细胞;在体外培养黑色素细胞也显示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白、灰、黑色皮肤和黑色素细胞样品中均有STX4阳性条带,表达量与荧光定量结果一致。综上表明,STX4在小鼠皮肤组织、毛囊角化细胞、黑色素细胞有效表达,且表达量在白灰黑皮肤中呈递增趋势,推测STX4与小鼠毛色形成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POMC基因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发育以及色素生成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比较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POMC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POMC蛋白的定位和表达进行蛋白水平分析。结果显示:POM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棕色羊驼皮肤中的POMC mRNA相对表达量为白色羊驼皮肤的23倍(P0.01),POMC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层和毛囊的毛根鞘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内,且POMC在两部分的表达显示棕色羊驼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色羊驼(P0.05),表明POMC可能参与羊驼毛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IFN-γ对黑色素细胞增殖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不同浓度IFN-γ(0.0、0.5、2.0、8.0、16.0、32.0、64.0ng·mL-1)分别处理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24、48和72h。MTT法检测黑色素细胞活力,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黑色素含量,qRT-PCR检测MC1R、TYR、TYRP1、MITF、DCT及NOS2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24h黑色素细胞活力受到抑制,72h细胞活力恢复且黑色素合成增强;IFN-γ可促进黑色素含量的增加,以32.0ng·mL-1 IFN-γ增加极显著。TYRP1、MITF、DCT、NOS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MC1R、TYR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不显著(P0.05)。IFN-γ可促进黑色素细胞树突增长,可能有助于黑色素的转运;IFN-γ诱导黑色素的合成,可能与黑色素细胞中NOS2和MITF的高表达有关,可能通过NO/cGMP/PKG介导的信号通路合成黑色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不同毛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利用qPCR法检测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mTOR mRNA的相对表达特性,用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在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磷酸化的mTOR(PhosphomTOR,p-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p-mTOR蛋白在绵羊皮肤中的定位。qPCR结果显示,mTOR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和棕色绵羊的23.8和3.6倍,其在棕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绵羊的6.7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绵羊皮肤组织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89 ku的产物,p-mTOR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在白色绵羊皮肤表达量最低,在黑色绵羊皮肤中表达量最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mTOR在绵羊皮肤的表皮、根鞘、毛干、毛基质及毛乳头均有表达。以上结果显示mTOR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皮素3在绵羊皮肤毛色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对内皮素3在黑色和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内皮素3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是其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的2.89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内皮素3在黑色绵羊皮肤总蛋白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在白色绵羊皮肤总蛋白中的表达量(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内皮素3在白色绵羊皮肤毛囊的毛乳头上方、毛球底部及外根鞘呈阳性表达,而在黑色绵羊皮肤毛囊的毛球底部和部分外根鞘呈阳性表达。综上表明,内皮素3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96-503
旨在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对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α-MSH调控泰和乌骨鸡黑色素合成的机制。利用体外培养的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观察不同质量浓度α-MSH(0、2.5、5、10 mg/L)及其拮抗剂([D-Trp7,Ala8,D-Phe10]α-MSH(6-11)-amide,D-AD-MSH)处理后黑色素细胞增殖、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receptor,MC1R)基因表达、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和黑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α-MSH对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2.5mg/Lα-MSH处理组细胞的增殖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α-MSH的对照组(P0.01)。α-MSH剂量依赖性地提高MC1R基因表达。2.5mg/Lα-MSH处理组细胞cAM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α-MSH处理均极显著提高细胞TYR活性(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2.5mg/Lα-MSH极显著提高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含量(P0.01),5、10.0mg/Lα-MSH具有提高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含量的趋势(P0.05)。α-MSH拮抗剂D-A-D-MSH预处理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显著抑制α-MSH对黑色素细胞MC1R基因表达、cAMP含量、TYR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上调作用(P0.05)。α-MSH能促进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提高MC1R基因表达、cAMP含量以及TYR活性并进而促进黑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山羊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及其部分家族基因与山羊皮肤黑色素沉积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黑色素细胞中的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qRT-PCR检测HOTAIR和HOXD10、HOXC11、HOXC12基因在健康成年雌性酉州乌羊((19.16±1.44) kg)、板角山羊((23.27±3.24) kg)皮肤组织中的mRNA水平,及其在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分化过程中(培养1、3、5和7 d)的表达模式,并分析HOTAIR与其他3个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皮肤组织中,酉州乌羊HOTAIR和HOXC12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板角山羊(P0.01),酉州乌羊HOXD1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板角山羊(P0.05);HOTAIR与HOXC12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HOXD10表达显著负相关(P0.05)。在B16-F10细胞增殖阶段,HOTAIR在各阶段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HOXC11、HOXC12和HOXD10呈"高-低-高"的表达模式,且均在培养1 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和5 d(P0.01);HOTAIR与HOXC11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B16-F10细胞分化阶段,HOTAIR表达持续上升,HOXD10表达持续下降,HOXC11在各阶段的相对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HOXC12在培养1和5 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和7 d(P0.01);HOTAIR与HOXD10表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HOTAIR在乌皮山羊皮肤中高表达,在B16-F10细胞分化阶段的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OTAIR对HOXD10存在负向调控作用。HOTAIR与HOXD10互作可能调控山羊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化与黑色素生成。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分析水貂被毛黑色素含量差异及观察皮肤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分布特征,为水貂毛色形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乌贼黑为标准品,利用酶标仪测定并比较金州黑水貂、银蓝水貂和吉林白水貂被毛总黑色素(Total melanin,TM)、真黑色素(Eumelanin,EM)及褐黑色素(Pheomelanin,PM)含量;通过甲苯胺蓝、多巴及多巴联合甲苯胺蓝分别对不同毛色水貂皮肤组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金州黑水貂毛皮成熟期被毛TM和PM含量分别是换毛期的1.17和1.20倍(P0.01),EM含量显著高于换毛期(P0.05);银蓝水貂换毛期与毛皮成熟期被毛3种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吉林白水貂毛皮成熟期被毛TM和PM含量分别是换毛期的1.27和1.22倍(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金州黑和银蓝水貂皮肤中均存在成熟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金州黑水貂的表皮和毛囊顶端,毛囊外根鞘和毛纤维髓质层有少量多巴阳性着色带;银蓝水貂皮肤的表皮和毛囊顶端多巴阳性着色带较少,毛囊外根鞘阳性着色较浅;吉林白水貂皮肤组织未见明显多巴阳性着色区域。综上表明,PM含量可能与水貂灰色和白色被毛表型相关,毛囊顶端的成熟黑色素细胞可能是水貂被毛色素沉积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AGRP基因在山羊皮肤表达模式以及对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qRT-PCR法检测AGRP基因在3只酉州乌羊不同组织和3只板角山羊皮肤组织表达情况。同时,通过体外试验分析不同浓度外源性AGRP蛋白对黑色素细胞影响,利用EdU法检测细胞活力、环磷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试剂盒检测cAMP活性、并检测其对真黑色素含量和黑素生成相关基因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酪蛋白酶(tyrosinase,TYR)、酪蛋白酶相关蛋白酶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opachrome tautomerase,DC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GRP基因在酉州乌羊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垂体中表达最高,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板角山羊与酉州乌羊皮肤中AGRP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5)。添加不同浓度AGRP蛋白对黑色素生成和黑色素细胞增殖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AGRP浓...  相似文献   

19.
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的关系。以成年白色和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β-catenin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皮肤组织的1.662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85 ku与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在羊驼皮肤的表皮、毛乳头、毛根鞘和皮脂腺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得出,除皮脂腺之外,在表皮、毛乳头和毛根鞘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定位以及表达的差异,表明β-catenin参与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受体B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er B,EDNRB)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在不同毛色中的差异比较,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用RT-PCR法检测EDNRB基因在不同毛色皮肤中的表达,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羊驼皮肤EDN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EDNRB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EDN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1651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DNRB蛋白在棕色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毛组(P0.05);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EDNRB在羊驼皮肤的毛乳头、毛根鞘及表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棕色皮肤组织中显著表达(P0.05)。试验结果提示,EDNRB与羊驼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密切相关,并参与了羊驼毛色和肤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