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于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相望,西北及北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乐都区毗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另有回族,土族,藏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居住的民族自治县。1发展现状民和县境内光热条件光照充足,为农作物和饲草生长、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成渝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成渝经济区44个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泰尔熵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区域空间格局上形成了主要聚集区,地区差异明显;(2)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呈波动性减小的趋势;(3)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发展速度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发展速度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分异;(4)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全局空间聚集性不显著,但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三峡生态经济区的"万州—开州—云阳"城市群有集聚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GIS空间统计工具,将贵州省内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000—2020年共计21期WorldPop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揭示了贵州省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1年来的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坝区人口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按人口增长曲线特征可以划分为稳定增长期(2000—2006年)、快速波动增长期(2006—2010年)、快速负增长期(2010—2015年)以及缓慢下降期(2015—2020年)4个阶段,总体下降了0.99万人,其中五千亩耕地坝区上升了0.94万人,万亩耕地坝区下降了1.93万人;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人口分布以较低密度聚集区与低密度聚集区为主,人口分布差异较明显;人口密度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无明显差异,在局部表现为HH集聚、LL集聚和HL集聚;坝区人口重心迁移幅度较小,经向变化和纬向变化均呈往复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逐步扩大的趋势;(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从"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逐渐演变为"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阶梯状"空间格局,且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3)2004—2014年各地市农业经济空间差距总体呈缩小的趋势,其发展水平由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为主的橄榄型结构向全面平衡过渡;(4)农业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并渐趋稳定,表现为由西部HH集聚向东部LL集聚变化的特征,逐步演化为由东北HH集聚向西南LL集聚变化的空间格局,HH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襄阳、宜昌、荆门一带,LL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上饶、南昌、景德镇一带;(5)自然因素中耕地面积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而人口数量、农业机械动力、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的外在推手。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DMSP/OLS和BDRVIIR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关中平原城市群2002—2020年建成区的空间信息,运用城市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城市群建成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建成区围绕原中心城区,呈现出不规则扩展趋势,建成区的图斑数量不断增加;建成区扩张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变化特征存在年际差异,扩展过程呈现出“缓慢增长—持续加速—趋缓”的特征;(2)城市群建成区的重心轨迹基本上呈东北—西南的发展态势,重心移动距离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趋势,西安市主导城市群快速发展,城市群西部城市扩张明显;(3)城市群建成区进入“数量增长”和“规模增长”并行的扩张阶段,城市群内部扩张以极化蔓延为主,核心城市西安的首位特征较为明显,辐射带动作用有一定的增强;(4)城市群建成区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愈加明显,区域内城市规模差异有一定的缩小。城市群各县区发展差异显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仍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美国大豆种植状况及产量时间空间动态,辅助制定我国大豆生产政策、 调整大豆种植结构以及确定大豆国际贸易数量。【方法】基于2007—2017 年美国大豆产量 县域统计数据并协同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变化率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重心迁移法分 析了近10 年美国大豆产量年际变化、波动趋势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美国大豆产量高值 区域,仍是传统的主产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密苏里河流域。近10 年间大豆产量呈增加态势,且近5 年增长迅速,其中2009、2014 年增速较快;大豆产量全 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 指数介于0.669~0.726 之间,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局域空间自相关 Moran′s Ii 指数聚集图中高—高(HH)聚集区和低—低(LL)聚集区占比最大且有不断扩张 的趋势;大豆产量空间重心先南移后北移再向西南方向迁移,向西南方向迁移明显,总体位 移87.71km。【结论】近10 年美国大豆产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集聚效应明显,产量 重心显著向西南方向迁移,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综合共同驱动的结果。文章为分析全球 大豆运行态势、预测国际大豆价格以及我国农业相关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河南烟叶的香型和香韵区域分布特征,采用Origin绘制来自河南烟区的香型、香韵三维网状图。结果表明:(1)河南烟叶浓香型风格尚显著至较显著,香韵以干草香、焦甜香与焦香为主;(2)不同地区之间浓香型和正甜香、辛香差异显著,干草香、焦甜香、木香差异不显著;(3)浓香型标度值有从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焦甜香标度值有从西南部向北部及东部递减的分布趋势,焦香标度值有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辛香标度值有从中部向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香韵总标度值有从西南部向西北部和东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干草香、木香、正甜香、坚果香标度值呈斑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运用重心移动法、Moran'sⅠ和Getis-Ord Gi*指数法,选取2001—2011年江苏省畜禽养殖业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牛奶产量为指标,从增长趋势、地理重心移动、空间集聚角度探讨江苏省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空间布局变动趋势及其形成机理,提出优化建议。结果显示:畜禽养殖业整体呈增长趋势,生猪、家禽、奶牛养殖业也呈上升趋势;肉牛、肉羊养殖业呈下降趋势,且周围地区增长速度快于中间,形成包围圈。畜禽养殖业整体呈向西北偏移的趋势;主要集聚于徐淮农业区,各子类养殖业中肉牛、肉羊、家禽养殖业表现出类似的变动趋势,生猪养殖业主要集聚于徐海农业区和沿海农业区,奶牛养殖业主要集聚于徐淮农业区和沿江农业区。养殖业空间变动的驱动力有政府引导、规模化用地需求增加、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景点的时空演变研究对于掌握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渝东南地区为例,采用GIS技术和计量数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间乡村旅游景点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景点包含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乡村文化类和特色村镇类4个一级类别和9个二级类别,景点类型较丰富,各类景点发展差异较大;(2)2000-2010年,乡村旅游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增速缓慢,2010-2014年,乡村旅游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提速明显;(3)在时间维度上,区县间各类型景点发展存在较大差异;(4)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各类型景点整体分布不平衡,交通、水系对景点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5)区域内乡村旅游景点总体集聚程度高,分布不均,区县间乡村旅游发展等级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欠平衡.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配置,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旅游扶贫事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