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畜禽业》2016,(6)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特征是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以及疣状厚痂、觅食困难、逐渐消瘦,部分病羊继发其他疾病死亡,主要危害羔羊,一旦羊群发生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将带来较大的损失。1临床症状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潜伏期为4~  相似文献   

2.
山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羔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对这种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马志国 《畜禽业》2008,(6):89-90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羔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的口内外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等,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甘肃、青海和西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称为"口疮"。羔羊最为敏感,并可能死亡。1流行病学在本病疫区,几乎每年都在产羔后期出现该病,可呈流行性发生,也可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2)
山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羔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疣状厚痂。该病发病快,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因笔者所在的瑞丽市姐相乡是调进瑞丽商品肉羊临时放养地,近年来接诊了几起羊口疮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屈斌  高艳 《畜禽业》2012,(12):95
<正>2011年4月12日,精河县茫丁乡巴音那木牧业村绵羊发生口疮。1病因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性口膜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一口腔黏膜及嘴唇形成红疹、脓疱、溃烂为特征。病原为一种副痘病毒。2临床症状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  相似文献   

6.
1直线强化育肥的概念与技术体系直线强化育肥技术体系的要点是:根据羔羊的发育生物学特性,采用现代动物营养技术,充分发挥羔羊在初生早期阶段生长快的潜力,利用高效乳羊料从羔羊出生后的第5d开始实施强化育肥,20~30日龄断奶,100~120日龄体重达到出栏标准。从生产环节上讲,羔羊的早期断奶和断奶后的强化育肥紧密相连,在短期内实现羔羊出栏,不再经过断奶后的再次育肥或出栏前的第2次育肥。2羔羊超早期断奶的概念羔羊超早期断奶,是指羔羊在出生20~30d内实现完全断奶。羔羊早期断奶技术是高效养羊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羔羊实现早期断奶,具有四…  相似文献   

7.
<正>传染性脓疱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口疮,是有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而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本病一旦发生,会因管理的好坏而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2005年,本地一养殖户由于管理不当造成部分小羊发病加重,部分羊终因口疮严重,造成采食困难,甚至无法采食而饿死。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羔羊,成年羊有一定抵抗力;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主要经过皮肤黏膜或伤口感染健康羊,根据临床表现,可划分为口唇型、乳房型、蹄型和外阴型4种,对生产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危害较大;预防该病需要加强环境消毒和羊群管理,适时免疫疫苗,治疗可采用局部消毒法对病灶部位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谭光奇 《畜禽业》2023,(3):75-77
羊口疮病由口疮病毒感染所引起,是一种急性、接触性黏膜皮肤病,病羊以感染部位出现丘疹、脓疱、溃疡、血痂等为主要特征,羔羊易感,除了口唇外,乳房、蹄部、外阴等处也是重点感染部位。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发病期间病羊采食量下降,机体衰竭,对羊的危害较大。从合理降低饲养密度、科学消毒等方面详述了该病的预防方法,同时也阐述了病羊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广大养羊户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6)
<正>1严把羔羊出生关性能优良的种用公母羊是生产优质羔羊的前提。小尾寒羊或湖羊、小尾寒羊或湖羊的杂交羊等都性能优良,生产优质羔羊,既能保证羔羊的数量,又能保证羔羊的品质。羔羊健康需要在母羊怀羔阶段抓好母羊的饲养管理,要给母羊均衡优质的精粗饲料,使产出的羔羊健康,加之母羊奶水充足,保证羔羊的断奶前的生长速度。接产人员应做好消毒等方面的常规工作,对新出生的羔羊应立即握住羔羊的嘴,擦净口腔、鼻眼内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0,(4)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山羊和绵羊都可发病,成年羊的抵抗力大于幼羊。此病是一种常发病和多发病,几乎所有养羊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其特征是口腔黏膜、唇部、面部、腿部和乳房部皮肤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对养羊业危害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介绍一个规模化羊场发生羊口疮病的情况,供养殖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中发生的羊传染性脓疱病也被称作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原主要就是具有传染性的脓疱病毒。该病在临床中感染发病的情况比较多见,而且具有比较快的传播速度,羔羊是该病的主要感染群体,即使经过合理的治疗痊愈之后,也还是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围绕羊发生传染性脓包口炎的情况进行论述,并且总结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山羊痘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oripo Xuirus)的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其特征是羊全身皮肤,尤其是无毛或少毛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痘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疱,随后变为脓疱,脓疱干结成痂,脱落后痊愈。山羊痘对羔羊致死率高,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挫  相似文献   

14.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  相似文献   

15.
<正>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的幼龄羊。羔羊出生后,因其各个器官发育尚不健全,调解机能差,适应能力弱,是比较难养的时期,如果管理不当,不仅影响其成活率,而且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种用特性,所以这个时期是养好羔羊的关键时期。针对羔羊以上特性,根据笔者多年的养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闫旭  闫甫  张争劲  戴晖 《畜禽业》2007,(4):9-10
<正>2000—2002年期间,我们对海门山羊、波杂山羊进行了定点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每年3—5月份,部分山羊羔在生后10~50d内生长缓慢,皮毛粗乱,四肢行走反应迟钝。断奶后1—2个月内羔羊白肌病症状较为明显,育成羊生长缓慢,成年羊繁殖性能下降,出现症状后用0.1%的亚硒酸钠液进行预防和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据中畜所报道:江苏从连云港以  相似文献   

17.
张广文  宋志满  孙耀华 《畜禽业》2002,(3):Y042-Y042
1症状 病初在唇部皮肤和口腔粘膜上发生许多单个红斑,继而变成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棕色痂皮,痂皮变硬,易破裂,撕脱后表面出血.羔羊病后,因唇舌肿胀,疼痛不愿吃奶和采食.由于病毒侵害舌、颚、齿、龈、口腔发生病变.口内的脓疱破溃后经久不愈,形成溃疡灶,上有膜状淡黄色沉积物.此时若有坏死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时,会造成病势恶化,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3)
<正>1发病情况2015年4月,华坪县中心镇2个农户饲养山羊发生羔羊和青年羊嘴唇疣状结痂为症状的羊病,饲养数为226只,其中羔羊32只、1岁内青年羊82只,发病羔羊29只、青年羊31只,羔羊发病率为90.6%、青年羊发病率为37.8%。询问畜主后得知往年也曾发生过类似病症。2诊断2.1临床症状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温39.1~39.5℃。初期在口  相似文献   

19.
顾拥建  陈启康  马永烨  沙文锋  戴晖 《畜禽业》2002,(10):Y028-Y029
1 育肥羔羊的选择 选择好的羔羊是羊肉高效生产成功的一半.据有关资料,杂交羔羊与地方山羊羔比较,其胴体重提高39.46%,净肉重提高19.26%,屠宰率提高8.71%.盖羊育肥一般利用当年春产羔羊阉割后进行,品种为"波尔×本地"杂一代或杂二代等;或为"萨能×本地"杂交后,也可是本地(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良种羊所产羔羊,但根据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研究分析,以"波尔×本地"杂交组合最理想.杂交羔羊具有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生产性能高等杂种优势,是羔羊高效育肥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羊腹泻是危害养羊业比较严重的一类病症,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通常引起羔羊发病比较严重。它发病后严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可以导致羔羊的发病和死亡,给养羊场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羊腹泻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和归纳,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为养羊场在养殖过程中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