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作层土壤含速效P_2O_5 40mg/kg左右,施用磷肥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磷只是维持或提高土壤中磷素营养的含量。耕作层土壤含速效P_2O_5 20~30mg/kg,施用磷肥对分蘖出现与生长、产量的高低均有显著影响,以持续高产和提高土壤肥力为前提,每666.7m~2施标准过磷酸钙50kg为宜。耕作层土壤含速效P_2O_510mg/kg,施用磷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增施有机肥、氮肥条件下,每666.7m~2施标准过磷酸钙75kg,当季小麦产量可达400kg以上。研究成果可作为北方冬麦区、黄淮海冬麦区高产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湄潭县山地烟区最佳种植密度和最佳施肥配套栽培技术,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从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价密度与施肥配比的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互作下,以种植密度在1000株/667m~2,配合施用50kg/667m~2专用基肥(N:P_2O_5:K_2O=9:9:24)、50kg/667m~2自制有机肥,追施15kg/667m~2专用追肥(N:P_2O_5:K_2O=15:0:25)的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1986~1990年间80多个田间小麦肥效试验,研究了石家庄地区小麦生产进入高产阶段后不同肥力土壤上小麦肥效曲线方程、高产经济施肥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肥力麦田的小麦高产经济施肥指标为:高肥力麦田亩施N11.1~13.8kg,P_2O_510.7~13.9kg,中肥力麦田亩施N12.6~15.2kg,P_2O_59.8~12.1kg;低肥力麦田亩施N13.3~15.5kg,P_2O_59.1~11.7kg。还研究了小麦目标产量施肥法所需的三个施肥参数:(1)小麦百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空白区平均为:N2.32kg,P_2O_51.05kg,K_2O2.72kg;施肥区平均为:N2.82kg,P_2_51.03kg,K_2O_3.15kg。(2)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的校正系数(C_P、C_N)分别为:C_P=0.41+4.01/P,C_N=0.28+0.035P。(3)氮、磷肥利用率(Z_N、Z_P)分别为:Z_N(%)=42.1-0.35P,Z_P(%)=27.6-1.20P(P为土壤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4.
复合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削减农业源污染负荷,通过不同菌肥配施下化肥不同程度减量或与有机肥结合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N为200 kg/hm~2,P_2O_5为120 kg/hm~2)、B_1N_2P_2(菌肥1为7.5 kg/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25%)、B_1ON_1P_1(菌肥1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50%)、B_2N_2P_2(菌肥2为7.5 kg/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25%)、B_2ON_1P_1(菌肥2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_2O_5比CK分别减量50%),研究了复合菌肥配施下山东滨州冬小麦地上吸氮量和吸氮速率及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菌肥能增加拔节、灌浆和成熟期冬小麦地上吸氮量,菌肥配施下化肥减量25%能提高拔节和灌浆期地上吸氮速率和叶片SPAD值,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籽粒分配比例;B_2N_2P_2的氮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菌肥1和CK,收获时B_2N_2P_2的地上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和产量均最高。由此可见,与CK相比,菌肥配施下化肥减量25%能促进冬小麦吸氮并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桃树“3414”肥效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中、低肥力水平条件下,开展的桃树"3414"肥效试验的产量数据研究,运用农业部开发的"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分析器"分析处理,经分析整理,得出艳红桃基地桃树田间肥效试验的桃树肥效效应模型方程:Y=b_0+b_1*N+b_2*N~2+b_3*P_2O_5+b_4*P_2O_5~2+b_5*K_2O+b_6*K_2O~2+b7*N*P_2O_5+b_8*N*K_2O+b_9*P_2O_5 P*K_2O,对桃树肥效效应模型方程的统计分析检验,F值分别为14.67、22.05和13.51(均大于F0.05=6),反映出这三个地块试验的桃树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进而测算出,低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氮肥20.62kg/667m~2、磷肥7.99kg/667m~2、钾肥27.65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2.23kg/667m~2、磷肥14.69kg/667m~2、钾肥23.26kg/667m~2。中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氮肥19.162kg/667m~2、磷肥9.70kg/667m~2、钾肥23.09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8.63kg/667m~2、磷肥8.48kg/667m~2、钾肥19.01kg/667m~2。高肥力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氮肥15.26kg/667m~2、磷肥5.48kg/667m~2、钾肥16.88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5.31kg/667m~2、磷肥4.93kg/667m~2、钾肥15.72kg/667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农业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提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和配肥比例,结果表明:在喀什地区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磷、钾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依次为NKP,最佳施N量为41.42 kg/667 m~2、P2O5为31.95 kg/667 m~2、K_2O为26.26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2 848.5kg/667 m~2,N∶P_2O_5∶K_2O比例为1∶0.34∶0.63。  相似文献   

7.
高产小麦氮肥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多年多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定位试验及不同播期播量的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对高产小麦氮肥适宜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产土壤条件下,666.7 m2产小麦450~500 kg,以持续高产和提高土壤肥力为前提,每年应666.7 m2施优质有机肥3 000 kg、纯N 12~14 kg、P2O5 6~8 kg.  相似文献   

8.
为制定遵椒4号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单因素5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等当量肥料不同施肥方式对遵椒4号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经济效益较好的施肥方式是生物有机肥100kg/667m~2和N:P_2O_5:K_2O=15:15:15硫酸钾复合肥100kg/667m~2配合施用,其中有机肥100%作底肥,复合肥75%作底肥25%作追肥,干辣椒平均单产达252.2kg/667m~2。  相似文献   

9.
在京郊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进行小麦、玉米两茬间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全年氮素投入0.036~0.048kg/m~2,以小麦、玉米各半或玉米居多为宜.冬小麦施氮在下茬玉米上无明显后效.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0.024kg/m~2,夏玉米适宜施氮量0.030kg/m~2,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磷肥不仅对当季有增产作用,而且对下茬作物也有明显的后效.冬小麦施P_2O_5 0.015kg/m~2、夏玉米0.007kg/m~2为宜.夏玉米比冬小麦对钾肥高度敏感,土壤速效钾含量在90×10~6以下,冬小麦施钾有一定增产效果,而夏玉米施钾肥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有机肥在萝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有机肥与化肥当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情况下,萝卜的生育期及经济性状均未明显差别;单产上,施用化肥与不同有机肥配比的单产亦无明显差异,生产上,推荐施有机肥(含N1.2%、含P_2O_55.5%、含k_2O 1.5%)1008kg/667m~2,既能保证稳产增产,又能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有代表性地块进行氮、磷、钾肥料"3 4 1 4"试验,确定了玉米种植合理的肥料配比,建议昭阳区玉米种植中N、P、K适宜的施肥配比为N 33.35~35kg/667m~2,P_2O_524.0~33.3kg/667m~2,K_2O 8.10~11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对减少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作用,及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统一施用500kg/667m~2腐熟油菜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配方施肥量基础上减少10%~30%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纯氮(N)9.9kg/667m~2、磷肥(P_2O_5)4.95kg/667m~2、钾肥(K_2O)8.1kg/667m~2的产量最高,水稻单产达到507.8kg/667m~2,纯收入达到1381.14元/667m~2,是腐熟秸秆还田栽培水稻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薄地小麦单施有机肥、单施氮肥、单施磷肥,都有明显增产效果,但其效果远不及氮磷配合。氮磷配合增施,当季可由低产变为中产400kg/666.7m^2。而有机肥与氮磷配合施用,则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当季由50kg/666.7m^2左右的低产跃至高产,丰年甚至可达450kg/6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超高产条件下农艺措施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超高产小麦定量化、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方案,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的播期、播种量、施氮量、施磷量及施有机肥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函数关系,建立了产量目标数学模型。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不同,播期与播种量、播种期与有机肥、播种量与施N量、施N量与施P2O5量、有机肥与施P2O5量之间的相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生产中注意协调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豫麦49-198’产量达到(9393±234.8) 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是:播种期10月11-13日,播种量91.9~99.4 kg/hm2,施N量213.5~231.4 kg/hm2,施P2O5量144.7~157.2 kg/hm2,有机肥施用量41117.0~41367.0 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麦田示范推广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 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需磷临界期在分蘖出现之前。小麦在需磷临界期缺磷无法用后来的充足供磷进行补救。因此,磷肥应全部基施,不宜追施。磷肥移动性小,是影响小麦对其吸收的主要矛盾,磷肥的施用,在于均匀性。以畦面撒施深耘,使其均匀地分布在3~15cm耕层内为最佳。在666.7m2产小麦50kg左右的薄地,施标准过磷酸钙100kg、尿素25kg的条件下,不施有机肥,当季可增产小麦300kg以上,接近甚至达到高产的下限—400kg;施优质圈肥4方,当季小麦产量可达450~475kg。  相似文献   

17.
应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进行不同肥力水平下土壤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肥力高水平时,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平均增产效果为NKP,施氮效果最好,增产率为21.2%;土壤肥力中、低水平时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平均增产效果为KNP,施钾效果最好,增产率分别为25.1%、26.0%。高肥力水平土壤上,仙草氮磷钾经济施肥量为N 195.2 kg/hm~2、P_2O_583.8 kg/hm~2和K_2O 204.4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3:1.05;在中肥力土壤上,仙草氮磷钾经济施肥量为N 193.8 kg/hm~2、P_2O_589.2 kg/hm~2和K_2O 238.7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6:1.23,多施用钾肥;在低肥力土壤上,仙草氮磷钾经济施肥量为N 186.4 kg/hm~2、P_2O_590.5 kg/hm~2和K_2O 231.8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9:1.24,少施氮肥,多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高产稳产的适宜氮磷营养基础及合理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和N2,但处理N1和N2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收获指数以N2处理最高,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更加明显。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38.46~250.78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28~207.18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小麦滴灌经济施氮量以174~207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NPK配施对天然羊草草原产草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退化羊草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在内蒙古南缘羊草草原以"3414"方案进行NPK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羊草地上生物量在N_2P_1K_1(133.63 g/m~2)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且增产235.66%。总地上生物量在N_2P_2K_2、N_2P_1K_1、N_2P_0K_2和N2P3K2均较对照增加显著(P0.05),且在N_2P_2K_2、N_2P_1K_1分别达到210.68、206.73 g/m2,各增产116.86%、112.80%。土壤电导率在N2P3K2达到最大值422.13μs/cm,并较N_0P_0K_0、N_1P_1K_2和N_1P_2K_1增加显著(P0.05);全氮在N_3P_2K_2(0.31 g/kg)和对照(0.23 g/kg)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全钾在N_2P_2K_3、N_1P_1K_2分别为1.58、1.57 g/kg,较对照(1.45 g/kg)增加显著(P0.05);速效磷最大值出现在N_3P_2K_2(11.79 mg/kg),而速效钾则出现在N_2P_3K_2(358.83 mg/kg),并较各自最小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N_0P_2K_2较N_2P_2K_0、N_2P_2K_3和N_3P_2K_2增加显著,而在N_3P_2K_2较N_0P_2K_2、N_2P_1K_1降低显著。总的来看,该羊草草原N_2P_1K_1配施是提高产量,且不造成物种多样性下降的最佳选择,即施肥量为N56 kg/hm~2、P+2O+589 kg/hm~2、K_2O 3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