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杜仲优良无性系剥皮再生能力及剥皮综合技术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剥面愈合生长能力都很强,其中华仲1~5号表现最好;主干多次剥皮剥面仍能很好愈合,杜仲适宜的剥皮周期是2~3年主干全剥一次;杜仲适宜的剥皮时间为5~6月份;剥皮后喷施高效树木增皮灵,能显著提高再生皮生长速度,剥面愈合率达100%,再生皮厚增加76.7%,胸径生长量提高41.6%  相似文献   

2.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我国特产的著名药材。杜仲全身是宝,杜仲树皮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其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乘材料,杜仲叶又是很好的动物饲料添加剂,经济价值很高。杜仲一般栽培后6~10年才可剥皮。我们采取环剥再生,不砍伐杜仲树剥皮的方法,可以提高杜仲皮的产量。现将这项技术介绍如下。1.环剥技术当杜仲树胸径达5厘米以上时即可剥皮。剥皮最佳时间,长江以南为5~6月,长江以北为6~7月。为减少损伤,宜在杜仲树根部灌水后或阴天或下雨后进行剥皮,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  相似文献   

3.
杜仲、厚朴和黄柏是树皮类中药材树种,运用如下方法可使其增加产量。一、刀分树干。在树干离地面30厘米~100厘米处,用刀以横向排列斜砍数刀,深浅以稍伤木质部为度,刀口之间应留有空隙。这样可以使有机养分更多地聚集在树皮上,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此法可以在伐树剥皮前四年间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二、环状剥皮。在树干上环状剥皮一圈。首次剥位在树干距地面30厘米处,此后每次要提高剥位0·5米左右,环剥宽度以树干剥位处直径的1/10为度。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有机养分聚积于树皮上。此法可在伐树剥皮前四年间每年的夏季进行一次。三、敲…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采收杜仲方法,是将生长10年以上的大树伐倒取皮。这种方法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药生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都不利。环剥再生技术.打破了伐树取皮的旧框框,为提高杜仲产量开辟了新路子。实践证明,环剥再生技术可使一树多收,成倍提高单株产量,并且能够使商品木材增值.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环剥时间 最好是在4月中旬、下旬至6月下旬间进行。因为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气温一般比较稳定,是剥皮的最佳季节。同时.要根据树木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杜仲为常用大宗药材,全身是宝,皮供药用,叶可饲喂牛、羊等牲畜,树干可作工业用材和建筑用材,枝干用于造纸业.它既可绿化荒山荒坡,保持水土,又可增加林农收入.如采用全剥皮再生技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显著提高. 一、两段育苗法.采用此法是杜仲速效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其方法:将种子集中播于小面积内,待长到3~4片真叶时按一定株行距带土排栽.  相似文献   

6.
杜皮厚的研制成功,促进了杜仲早期丰产和永续利用,杜仲主干树皮可以全部剥光,剥皮时不用小心谨慎,不必担心手及刀片碰伤剥面,剥皮后5天即形成新皮,成活率和剥面愈合率均达到100%,还可有效防止新生皮腐烂病的发生。剥皮时间从每年4月中旬—9月上旬均可进行,并且每年可全部剥皮  相似文献   

7.
闻放 《吉林农业》2002,(9):23-23
传统的采收杜仲方法,是将生长10年以上的大村伐倒取皮.这种方法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药生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都不利.环剥再生技术,打破了伐树取皮的旧框框,为提高杜仲产量开辟了新路子.实践证明,环剥再生技术可使一树多收,成倍提高单株产量,并且能够使商品木材增值,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杜仲植株得到永续利用,避免破坏性采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本文从对杜仲剥皮植株的选择、剥皮周期、剥皮时间、剥皮前准备、剥皮方法、剥皮后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杜仲剥皮再生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强宏 《现代种业》2006,(5):53-53
杜仲是工业、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珍贵资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历来常用的杜仲剥皮技术,是将杜仲树皮按需要全部剥下,杜仲林木随后死去;另一种方法是应用“环剥法”剥取杜仲2/3的树皮,但增产效果不明显,人们很少应用。究其主要原因,是“环剥法”在理论与实践管理中还不完善。人们在剥皮保树再生操作过程中,不知道要保护好剥皮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因而破坏了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所致。传统的杜仲皮剥方法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杜仲全剥皮再生方法”是一项真正保护性开采林木、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增值的科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陕南地区进行杜仲(Eucommiaulmoides)主干剥皮再生最佳时间,1992~1993年在略阳县金家河镇天台村的杜仲速生丰产试验林内进行了不同时间(5月下旬至8月上旬)剥皮再生试验。剥皮方法采用“三刀剥皮包扎法”,包扎材料为地膜。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剥皮都能再生新皮,成活率均达95%以上。其中6月20日,7月2日剥皮再生成活率为99%,7月20日、8月1日和15日的达100%,当年再生新皮形成的速度,随着剥皮时间的推迟而递增;再生新皮的厚度,随着剥皮时间的推迟而递减。7月上旬以前进行剥皮的,再生新皮厚薄不均,表面粗糙;7月中旬以后进行剥皮的,再生新皮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气温达30℃以上进行剥皮,尤其是在剥皮后的前10d,剥面产生灼伤、易感染腐烂病。7月下旬以后,杜仲树皮与木质部逐渐难剥离,剥面当年形成的再生新皮很差,且易产生冻伤。  相似文献   

11.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名贵中药材。以树皮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等功能,又是天然的抗衰老药物。除树皮供药用外,其叶、皮及果实含有硬性橡胶,其性能优于天然橡胶,是我国第二大橡胶资源,这种胶是国防、化工、电器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发展杜仲生产前景广阔。但由于我们过去多采用砍树剥皮,加上剥皮技术不当,致使杜仲资源日益减少。为此,近几年对杜仲树采用环状剥皮再生新皮的方法,既保护了杜仲资源,又增加了产量,实现了一株树上多次剥皮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杜仲是一种利用其树皮和根皮的名贵中药材。目前,也有不少地方把它作为经济林,在退耕还林中大力发展。以往贯用伐树取皮,每株树只能剥皮1次,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提高杜仲树的出皮率,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杜仲环剥再生技术,具体方法是: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枝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再垂直向下纵切一刀,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然后撬开树皮,向树干一侧或两侧往下撕开,一边撕一边切断残连的韧皮部,至离地面约10厘米处再环切一刀,取下树皮即可。环剥后3~4天,被剥去皮的树体表面呈黄绿色,说明已开始形成愈伤组织。20余天后新皮雏形基本形成,以…  相似文献   

13.
杜仲、厚朴和黄柏是树皮类中药材树种,运用如下方法可使其增加产量. 1、刀分树干 在树干离地面30~100cm处,用刀以横向排列斜砍数刀,深浅以稍伤木质部为度,刀口之间应留有空隙.这样可以使有机养分更多地聚集在树皮上,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此法可以在伐树剥皮前4年间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各进行1次.  相似文献   

14.
四、保花保果①开甲.开甲就是在开花期对树干进行环状剥皮,切断韧皮部,促进开花结果.开甲期一般在枣树进入盛果期、树干直径约10厘米时进行,每年开甲时期以枣花开花率达50%左右为最适期.初次开甲的方法是:在主干距地面30厘米处用刀剥法剥去宽度0.4厘米~0.6厘米的环状树皮,每2年又在其上约5厘米处环状剥皮,环剥处用塑料薄膜绑扎,以防止害虫危害愈伤组织.②喷施生长激素和微量元素.在枣树盛花期喷施0.01‰~0.015‰赤霉素或0.05‰萘乙酸.  相似文献   

15.
蟾蜍(癞哈蟆)野生资源丰富,几乎遍布全国各地。采集蟾蜍的皮,传统的方法是将活蟾蜍剥皮,剥皮后放归大自然,这样的皮只能剥一次,经济效益低。为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养蟾蜍事业,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青年农民蒋建月,经过多年的努力,独创了一套人工养蟾蜍采纯天然蟾蜍衣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杜仲 杜仲定植15年以上开始剥皮.剥皮于4~6月进行.用锯子齐地面锯一环状口,深达木质部,向上间隔80厘米处锯第二道环状口.在两环状口之间纵割一切口,用竹片刀从切口处轻轻剥动,使树皮于木质部脱离.第一筒剥下后,把树砍倒,按上述方法依次剥皮.  相似文献   

17.
杜 仲 为 工 业、医 药 、食 品 保健 等 领域 不 可缺 少 的 重 要的 珍 贵 资 源, 也 是古 生 稀有 植 物 。 历来 常 用 的 杜仲 剥 皮技 术,是 将 杜仲 树 皮 按 需要 全 部 剥 下杜 仲 林随 后 死 去 ;另 一 种 方 法是 应 用“环剥 法 ”剥 取 杜 仲2/3的树 皮 ,但 增 产效 果不 明 显 ,人 们 很 少 应用 。究其 主 要原 因 ,是 “环 剥 法 ”在 理 论 与 实 践 管 理中 还 不完 善 , 人 们在 剥 皮 保 树再 生 操作 过 程中 , 不 知 道要 保 护 好 剥皮 树 的形 成 层细 胞 组 织 ,困 而 破 坏 了树 的 形成 层 细胞 组 织 所 致。 …  相似文献   

18.
『一只癞蛤蟆抵一头大肥猪』,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却被安徽省安庆市长淮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变为现实.据该所技术人员介绍,采取癞蛤蟆(蟾蜍)的外衣,传统的方法是将活癞蛤蟆直接剥皮,然后经过加工成干蟾衣.一只癞蛤蟆只能加工成一张干蟾皮,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经济效益,且费事费时.采用现在的新技术,使癞蛤蟆象蛇一样,年年可脱皮,而且每年可脱3 ~ 4次,并且丝毫不影响癞蛤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将树干或枝用利刃或特制的刀具剥去一定宽度的一周树皮.这种做法叫环状剥皮,简称环剥.在北方果树中,环剥技术应用最早的是枣树,俗称枣树开甲.环剥可促进坐果,有利成花和抑前促后的作用,但环剥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李茜 《新农村》2007,(9):16-16
厚朴是木兰科落叶乔木,为药用经济树种。树高10多米,主要药用部分为树皮,是国家统购统销的名贵“三木”树皮药材之一。过去人们常用的采药方法是:待树木长到15~20年时,将树木砍倒后剥皮。这样只能一次砍伐利用。而采用逐年分段环状剥皮的办法,可在其后约1个月形成再生树皮,3~4年后可再次剥皮,其药用成分和价值无明显变化。不仅可以缓解药材市场供需矛盾,而且可显著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确定环剥时间宜在“立夏”至“夏至”期间的阴天或多云的天气进行。切忌在有强光的晴天或雨天进行。2.选定环剥部位从树干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