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  侯敬丽 《甘肃农业》2014,(15):49-51
农民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和保护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并不高,基本处于被动保护状态;农户的耕地保护意识是决定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耕地保护行为主要体现在对耕地的利用上;耕地资源少、地块破碎、分布零散和农业收益低下是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的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响应程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产生积极的响应,主要表现在意识响应和行为响应两方面。文化程度、肥料选用、病虫害防治、地膜处理及秸秆处理与农户耕地地力保护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程度呈正相关;劳动力人数、地膜类型及耕地改良意愿与农户耕地地力保护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认识程度是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是否产生积极响应的关键问题,应从农户与政府两个方面解决目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探究欠发达地区政策激励和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指向、促进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Tobit模型探讨政策激励、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激励中的秸秆还田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激励方式没有发挥作用。农户认知中,对耕地用途的认知、土地流转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秸秆还田认知、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认知、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认知、低碳生活方式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补贴政策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无相关关系。农户的耕地生态保护认知在政策激励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中发挥中介效应,但农户耕地数量质量保护认知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因此,应该强化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监督考核力度来提升政策效果,也要结合农户需求完善政策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宣传培训等的政策效力,并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调整补贴力度和形式,从而降低农户耕地保护的实施成本,提高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重视农户认...  相似文献   

4.
刘航  杨俊孝 《吉林农业科学》2019,44(2):81-85,96
为了探究农户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响应的内在机理,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与行为决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农户响应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农户补贴响应机制的理论模型,提出6个相关理论假设。利用AMOS软件建立农户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基于奇台县8个乡镇的调研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耕地地力保护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的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其行为意愿与行为响应都有显著影响,农户响应遵循从认知到意愿再到行为的路径。据此提出开展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耕地保护知识技术培训和拓展补贴方式与类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滑县农户调研数据为粮食主产区代表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分化视角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4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和行为。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耕地保护意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耕地保护行为。多群组分析得出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均较大。样本区农户兼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纯农户仅占样本农户总数的1/5。最后,提出实行差异化的农户技能培训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积极推进耕地流转以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农户完全理性行为特征为假设,研究农户在这种假设下耕地保护的行为决策.研究方法:参与 式农村调查评估方法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由于农户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禀赋、耕地收益等因素 的共同作用下,开县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既体现在农户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关注滞后,又体现在农户对耕地 投入资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不高.研究结论: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户家庭年 龄特征、耕地资源禀赋、政府对耕地有偿保护投入、非农收入比和社会保障完善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2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农户总体认为近年来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主要作为建设用地使用;(2)农户对耕地价值及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均较高;(4)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差异受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家庭收入、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农户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其自身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程度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相一致时,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 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 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娟  赵凯  庄皓雯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88-193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山区农户耕地撂荒特征及代际异质性,借助代际社会学中的“社会代”理论构建了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代际差异分析框架,基于赣南于都县的微观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具体而言,代际差异每提升一个等级,农户耕地撂荒概率增加6.6%、撂荒程度增加2.3%;2)代际差异具有通过作用山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而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的机制,即山区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趋弱、生计策略非农转型趋强、经济作物种植趋减,导致其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变革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山区不同代际农户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山区耕地在农户代际间的配置,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设山区经济作物产业链,促进不同代际农户共同增收。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把"三农"问题提上了新高度,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农地细碎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耕地调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户是耕地经营的主体,其内在意愿是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农户的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山西省太谷县范村镇为研究区,通过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耕地细碎化背景下农户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和耕地数量与农户调整意愿呈正相关,农户对土地政策越了解、耕地数量越多,其更愿意进行耕地调整;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地块地形与调整意愿呈负相关,劳动力数量越多、地块越平,农户进行耕地调整的意愿越低;88.26%的农户愿意进行耕地调整,表明农户参与耕地调整的积极性较高。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农村耕地调整,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偏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研究耕地休耕政策主要参与主体农户的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加快耕地休耕试点政策的推进。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河北省衡水市683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农户中,风险规避型农户占比远高于风险偏好型农户;2)农户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风险偏好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明显强于风险规避型农户;3)风险规避型农户内部,风险规避等级与农户耕地休耕决策行为负相关,极度风险规避者耕地休耕意愿强烈;4)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收入特征和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休耕决策。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政策性耕地休耕保险产品、建立耕地休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联动机制和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风险的认知等,着手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政策的积极性,增加耕地休耕政策执行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河南滑县为例,基于生计资本对耕地保护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运用2016年调研的473份农户问卷,通过界定和测算农户生计资本和耕地保护行为水平,定量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处于较低水平。2)农户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较为丰富,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较为匮乏。3)粮食主产区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心理资本对其耕地保护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看,耕地质量等级、家中是否有人为村干部、幸福度指数、流转地比例和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均对耕地保护行为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细碎化程度、农户家庭年收入、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对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和技术的培训、鼓励农户采用耕地保护性耕作方式以及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乡县120户农户调研,按不同年龄结构分类,对其在耕地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行为思想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结构农户对耕地利用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的总收入和文化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农业与兼职收入比以及农户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呈上升趋势,年龄小的农户对耕地利用和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大规模耕地抛荒,通过政策手段有效约束和引导农户行为,是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关键。2016年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改革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涉及耕地数量保护、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多个方面,可对耕地抛荒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了农户耕地抛荒的行为解释模型。模型包括(拟)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两类行为主体,以及是否退出农业生产和耕地处置两个决策节点。基于该模型采用情景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在不同决策节点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政策实施可能对耕地抛荒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农户是否退出农业生产的决策,但会对耕地流转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遏制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政策激励对稻农重金属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基于南方重金属污染典型地区的调研数据,利用二元选择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国南方水稻主产省稻农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政策激励对于稻农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意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补贴资金可以直接改善稻农的预算约束;2)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主观规范可以改变稻农的收入预期,进而影响稻农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意愿;3)耕地地力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因农户类型而异,纯农户更容易受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金额的影响,兼业户更容易受到政策主观规范的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完善补贴的推广模式和增强补贴力度;其次,根据群体特点差异化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最后,创造条件促进稻农治理意愿向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滑县农户政策认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滑县为粮食主产区代表县,结合426个农户调研数据,从分析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入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定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粮食主产区农户政策认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比较薄弱,整体耕地保护行为现状不佳;农户政策认知与其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否为村干部、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值以及农业保险购买情况对其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总收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要增加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政策认知水平和耕地保护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莫雪菲  谢正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55-257+261
城镇化建设的加速给欠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以广东梅县区南口镇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当地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运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96.7%被调查农户表达了愿意对耕地进行保护,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农户的个体情况和家庭耕地情况。农户家庭总收入越高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烈;家庭拥有耕地数量越多,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  相似文献   

19.
厘清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对提升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城市圈的483份农户调查问卷,以耕地价值认知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作用于耕地价值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在较高的耕地价值认知水平下,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将会减弱;非农兼业带来的收入增加会提高劳动力被资本替代的可能性,这使得农户分化对于劳动偏向型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要大于资金偏向型保护行为。据此认为,应大力推广资金偏向型耕地保护措施,加大对耕地多功能价值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乡县120户农户调研,按不同年龄结构分类,对其在耕地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行为思想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结构农户对耕地利用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的总收入和文化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农业与兼职收入比以及农户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呈上升趋势,年龄小的农户对耕地利用和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