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海峰  王联国 《农业网络信息》2012,(11):111-112,115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现象,如何对返乡农民进一步组织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新型农民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培养出一大批新型农民,实现从少数富裕到共同富裕,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1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荣华 《新农村》2007,(7):37-3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需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求,综合各种措施,全面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2-4683,46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层面的系统性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必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农民的教育问题,解决当前农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8):100-1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民素质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保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戴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36-1837,1858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出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开展技能培训和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鼓励新型农民返乡创业,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留守儿童、萧条化问题,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长远之举。提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和谐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之举。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浅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莉 《福建农业》2006,(12):28-2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迈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部确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伊吾县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主体,是建设的实践者和推进者。只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是伊吾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教育培训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抓住了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县级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农村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进一步发挥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这是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我们只有把八亿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当就是新型农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推动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那么,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就是新型农民。我们只有把八亿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训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民培训管理体系、多渠道经费投入支持体系、科技知识培训队伍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了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