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紫花851、福克76和福克212在福建周宁试种。从品种的特征特性、晚疫病抗性及鲜薯产量综合分析,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克新3号高,对晚疫病抗性均表现高抗或抗病,除了福克76裂薯较多外,其余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好。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中薯3号、紫花851和福克212的引进力度,加快周宁县马铃薯老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同时继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增加农户对新品种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水平,筛选出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抗晚疫病较强的亲本资源,特此对引自全国的38份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晚疫病抗性的田间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材料的植株、块茎晚疫病和产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发病最轻的是‘L0527-4’、‘L9901-10’、‘L0527-7’、‘农天2号’、‘天薯12号’、‘同薯20号’、‘陇薯7号’等;块茎晚疫病未发病的为‘同薯20号’、‘陇薯7号’、‘天薯12号’等17份材料;‘陇薯7号’、‘天薯12号’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折合产量依次为26 300 kg/hm2、23 800 kg/hm2;最终筛选出‘陇薯7号’和‘天薯12号’两份晚疫病田间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作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的资源,并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的晚疫病抗性,利用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优势生理小种(1.2.3.4.6.7.9.10.11)和超级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对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品种中,没有对2个供试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对优势生理小种,‘云薯304’、‘云薯401’、‘镇薯1号’和‘紫云1号’4个品种表现抗病,‘合作88’和‘云薯505’表现中抗;对超级生理小种,仅‘云薯304’和‘云薯401’分别表现抗病和中抗。云南省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中‘会-2’、‘丽薯6号’、‘宣薯2号’和‘青薯9号’对优势小种均已丧失抗性,‘合作88’仅表现中抗。生产上迫切需要晚疫病抗性强且抗性持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减少晚疫病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抗病性和产量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抗病性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通过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及当地对照品种‘新大坪’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筛选适宜安定区种植的马铃薯抗病新品种。结果表明,‘青薯9号’对马铃薯早疫病及晚疫病的抗病性均表现最好,田间长势表现好,且产量最高(31 432 kg/hm2),适宜在半干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抗晚疫病马铃薯资源,研究利用4个不同毒力的晚疫病菌株,基于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四倍体材料‘陇薯12号’和‘L05Nsr-j-1’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陇薯12号’高抗除"超级生理小种"CN152外的其余3个菌株,‘L05Nsr-j-1’则对4个菌株均表现为高感;进一步利用晚疫病菌效应子E38在上述2份材料上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发现只有‘陇薯12号’可以识别E38产生特异的HR反应;抗病基因富集测序诊断(dRenSeq)结果表明‘陇薯12号’不含已知的晚疫病抗病基因,预示‘陇薯12号’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利用E38对‘陇薯12号’和‘L05Nsr-j-1’的F1群体215个单株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检测,结果显示67%的单株出现假阳性反应,表明其F1群体不适合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效应子识别鉴别基因型。研究结果为今后‘陇薯12号’的利用及其晚疫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商洛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商洛地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山区 ,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 3 5万hm2 左右 ,平均单产 80 0kg 6 6 7m。 为了促进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 ,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良品种的迫切需求 ,我所于 2 0 0 0年 3月从甘肃省农科院渭源县马铃薯繁育基地引进陇德1号、陇德 3号、渭薯 1号、渭薯 8号、陇薯 2 16 10等新品种 ,加上本所选育新品系 ,设置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从中筛选适于我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并摸索其生育特性 ,为我区马铃薯创高产提供种源和科学的栽培依据。2 材料与方法2 1 试验材料陇薯 1号、陇薯 3号、渭薯…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7,(1):1-6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的冬马铃薯品种,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在6个不同生态区域开展冬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成都平原,‘川凉薯9号’和‘凉薯97’表现突出;在川中丘陵区,‘川芋10号’产量最高;在川东地区,产量较高的品种除对照‘费乌瑞它’外,‘中薯2号’和‘中薯3号’产量表现也较高;在川东北山区,引进的新品种‘鄂薯4号’增产显著;龙门山脉地区‘中薯2号’和‘坝薯10号’产量较高;而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则以‘青薯9号’高抗晚疫病,产量表现最突出。由此可见,不同生态区域适宜的冬马铃薯品种差异较大,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工作应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新品种冬种品比及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西区外引进12个马铃薯新品种及广西地方马铃薯品种思薯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和种植密度二个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中甸红、合作-88、大西洋、会-2、东农303、中薯3号和郑薯5号等7个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适宜在广西冬种;种植密度以4400株·667m-2有利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0.
北美马铃薯新品种在福建冬种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为紫花851,该品种虽在福建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但其薯块芽眼深,裂薯率偏高,干物质含量偏低,商品性较差,晚疫病的抗性减弱,生产上迫切需要高产优质抗病等各类新品种。本研究引进北美育成的6个马铃薯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评价它们在福州的植物学性状、生育期、块茎性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其抗病性。6个品种的生育期介于90~98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为NY128。各品种抗性较好,干物质含量介于18.18%~21.18%之间,鲜薯产量每667m2介于1347.5~1924.0kg,其中Salem和CalWhite量较高,增产达显著水平,薯块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可进一步进行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