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播前蒜种温度和光暗处理对大蒜二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蔡家坡红皮蒜以外层型二次生长为主,苍山蒜以内层型二次生长为主,改良蒜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播前蒜种在冰箱(0~5℃)或地道(14~16℃)条件下处理30天与室温(24~27℃)下处理相比,前者内层型和外层型。次生长株率均极显著地提高,使蔡家坡红皮蒜商品蒜头产量降低28.6~35.6%,苍山蒜蒜薹产量提高23.7~30.9%,改良蒜蒜头产量提高3.1~5.7%,并使前二个品种蒜薹和蒜头收获期提早约一周。蒜种处理期间见光与否对大蒜二次生长、早熟性及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异地换种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中牟蒜区常年主栽品种为试材,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在壤土地栽种不同换种年限、不同土质来源的异地蒜种,研究异地换种,特别是换种年限和土质来源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大蒜异地换种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指导。结果表明:不同土质来源的蒜种是影响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换种1a、来自粘土的蒜种处理(T4)表现最好,蒜薹和蒜头增产幅度分别达61.01%和22.85%;从大蒜植株生长势、蒜薹单重、蒜头单重、蒜头横径和大蒜产量上分析可知,大蒜异地换种以每3a换种1次为宜,粘土来源的蒜种优于砂土来源的蒜种,显著优于壤土来源的当地蒜种。  相似文献   

3.
大蒜二次生长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德国  韩晓玉  李娟 《蔬菜》2010,(7):16-18
<正>大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二次生长现象对大蒜生产影响较大,发生二次生长的蒜头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错乱,而且易松散脱落,严重影响大蒜品质和产量,使蒜农蒙受重大经济损失。通过长期试验研究,笔者全面掌握了该现象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解决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蒜二次生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尾蒜”、“面包蒜”,它使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蒜出现了二次生长,该如何预防?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产生原因1.1种蒜选用不当大蒜二次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遗传,所以栽种大蒜时首先应选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种蒜应头大、瓣肥,蒜瓣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若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将会大大促进大蒜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1.2蒜种贮藏场所环境不适若蒜种在播前30d(天)处于14~16℃或0~5℃,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5.
韩宇 《上海蔬菜》2022,(2):45-47
大蒜二次生长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找出引发大蒜二次生长的原因,作者开展了播种期、施肥量、地膜覆盖、蒜种大小等因素对鲁西南地区大蒜二次生长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施肥量、覆盖地膜以及蒜种大小等因素均会影响大蒜的二次生长率.播种过迟会促进大蒜二次生长,蒜农应根据品种熟性适期播种;每6...  相似文献   

6.
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不同品种类型、蒜种类型和栽培措施的大蒜植株的二次生长率.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二次生长发生率最高,中早熟品种其次,中熟品种最低.早熟品种二次生长主要以外层型(Gso)为主,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则主要以内层型(Gsi)为主;蒜种类型与二次生长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增施微肥、农家肥、NAA 50 mg/L BA 5mg/g与对照(常规施肥)间二次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增施微肥、农家肥有降低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的趋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率和死叶率比翻耕土壤覆盖栽培的明显高,死叶率高伴随二次生长率亦高.  相似文献   

7.
陈红娟  柏林  李彦苇 《蔬菜》2017,(10):36-38
为解决大蒜生产上常发生"面包蒜"、二次生长而造成鳞茎、薹蒜减产的问题,总结出前期氮肥使用达到一定量时大蒜易发生"面包蒜"这一规律,及短日照是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直接原因。探索出推迟播期防止二次生长,定时定量施肥控制"面包蒜"的产生,同时结合覆盖地膜以提高大蒜产量与品质等有效措施,为全面克服大蒜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鳞芽分化后外源GA3、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播前蒜种不同处理的不同品种大蒜二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对外层型二次生长影响较小,但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有极显著效应。GA3和乙烯利处理使SGi增加,ABA处理使SGi减少,不同品种、不同蒜种处理区激素效应显著性有异。蒜头产量和商品性受激素处理影响不大,但乙烯利处理使蒜台产量极显著降低,GA3和ABA处理也对蒜台产量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蒜二次生长主要受品种遗传的支配,并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蔡家坡红皮’蒜受影响最大,‘苍山’蒜次之,‘改良’蒜最小。播前30天,蒜种贮藏在低温(0~5℃,35~60%RH)或冷凉(14~17℃,85~95%RH)或低温加高温(75~100%RH)条件下,冷凉贮藏蒜种而且早期播种,土壤相对含水量高(90%),多次施用速效性氮肥以及稀植均有利于外层型二次生长和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大蒜瓣比小蒜瓣易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这些是大蒜二次生长综合防止措施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与二次生长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长江蔬菜》2011,(22):47-49
以成蒜早4号蒜薹为材料,通过解剖测量不同时期蒜薹、蒜薹尾、二次生长、蒜头等器官的生长变化,分析各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蒜二次生长的迅速生长呈现2个阶段,分别与蒜薹尾和蒜薹的迅速生长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庭院蒜黄     
张金树 《蔬菜》1990,(1):18-19
一、种蒜的选择和处理蒜黄生长所需要营养是依靠种蒜内贮存的养分,无需施肥,所以种蒜应选择鳞茎肥大、充实,不受冻害和变黄绵软的蒜头。为保证蒜黄的品质,以优质大蒜品种为宜,如苍山大蒜等。  相似文献   

12.
蔡新波 《蔬菜》2000,(9):8-8
邳州白蒜是蒜头专用型品种,蒜头以色白、个大、辛辣、质优、不散瓣的商品性状而享誉海内外市场。通过地膜覆盖等一系列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使白蒜鳞茎横径在5.5cm以上的出口级蒜占产量的85%,每667m2产干蒜头1400kg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植蒜的经济效益。 一、播前准备 1.整地施肥选择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白蒜。因白蒜生长期长,覆盖地膜后,其增温保墒作用强,可促进大蒜旺盛生长。因大蒜需肥量较大,加之覆膜后使大蒜中后期追肥困难,必须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优质厩肥3000kg,白蒜专用…  相似文献   

13.
大蒜二次生长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二次生长严重影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及质量,分析大蒜二次生长的类型及发生原因,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三适、四防、二择种、水肥膜要科学弄"等防止大蒜二次生长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董过兵 《蔬菜》2001,(11):28-28
大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之一,也是市场上一年四季都颇受欢迎的蔬菜。但由于种植技术欠佳,出现了独头蒜,影响蒜的商品性,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搞清楚独头蒜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很有必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分析,认为独头蒜的产生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头蒜产生原因 1.种蒜选用不当 栽种大蒜首先应选用适宜本区内种植的大蒜品种,种蒜应具备蒜头大,蒜瓣肥,并每瓣蒜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蒜。若选用蒜头小、蒜瓣瘦的种蒜,播种后幼苗生长弱,吸肥能力差,严重影响鳞盘分体,易形成独头蒜。据1999年调查,春…  相似文献   

15.
熊飞 《蔬菜》2008,(10)
大蒜在生长中后期,顶芽萌发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丛生叶,壮如马尾,农民俗称其为"马尾蒜"或"松毛蒜"、"吐丝蒜"、"吐须蒜".马尾蒜最后虽然也能抽生蒜薹、形成蒜头,但蒜薹个体很小,利用价值不大,蒜头多为畸形的多瓣蒜或散瓣蒜,商品率很低.因此,在大蒜生产中,过多的马尾蒜将严重影响最终的产量、品质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及栽培措施不当等,致使大蒜的二次生长及洋葱型大蒜等异常生理现象发生严重,大蒜瓣数增加,蒜头变小,裂瓣现象严重,蒜头、蒜薹产量及商品品质急剧下降,尤其是发生洋葱型大蒜的地块可减产50%~70%,甚至绝产,极大阻碍着大蒜产品的加工出口、内销和农民增收。下面将大蒜异常生长的控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三都县种植大蒜具有悠久的历史,群众过去都是种植本地紫皮蒜,该品种抽薹晚,成薹率低,后期因春季温暖易受病虫侵害,且群众无提纯复壮观念,故而出现品种严重退化,抽薹率降低,蒜头变小.为此,2004年我县特引进四川大蒜二水早、成蒜早2号、成蒜早3号、温江蒜等品种与本地紫皮蒜进行同田对比试验,以选择适宜我县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予以更换,使农民获得更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一、大蒜系统选育的特点系统选育是通过单株选择后再连续优中选优,从老品种中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大蒜以营养体蒜瓣无性繁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营养倍数效应:蒜母大者株体健壮,生长势旺盛,蒜苔粗壮,蒜头硕大;蒜母小者植株矮小,生长势弱,蒜苔细,蒜头小,甚至不抽苔,产生独头蒜。营养倍数子母比(蒜头与蒜母之比)一般为0.85~5.05∶1,栽培用蒜种的子母比值平均均为4.5,大、中、小三等蒜瓣作种的产量比接近于9∶5∶1。在同一栽培条件下,不管蒜母大小,其子母比是一定值。子母比与栽  相似文献   

19.
以"金乡大蒜"、"中牟紫皮蒜"(对照)、"豫蒜一号"、"宋城白蒜"(对照)、"豫蒜二号"5个大蒜品种为试材,在河南中牟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豫蒜一号"、"豫蒜二号"蒜薹产量分别为3 076、2 918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宋城白蒜"、"中牟紫皮蒜";"豫蒜一号"、"豫蒜二号"蒜头产量分别为16 310、16 185kg/hm2,与对照品种"宋城白蒜"、"中牟紫皮蒜"达到极显著差异。"豫蒜一号"、"豫蒜二号"蒜头大、综合性状好,叶片蜡粉多,抗性强,适宜在河南中牟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大蒜是成都地区冬季重要的经济作物。成都常年种植1.07万hm2,蒜薹和蒜头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留种外,每年向北方各省、市及港澳地区销售1000万余kg蒜薹,向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销售蒜头约5000万kg。成都大蒜品种多样,叶用、叶头兼用、薹头兼用品种齐全,早、中、晚熟品种配套,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方式,蒜薹上市时间从12月持续到翌年4月底,避免了集中上市相对过剩而“烂市”,成为国内大蒜品种布局成功的典范。1主要品种类型及特点按抽薹与否,成都大蒜可分为抽薹蒜和不抽薹蒜,按用途可分为叶用蒜、叶头兼用蒜和薹头兼用蒜,按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