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花椒瘿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椒瘿蚊(Asphond ylia sp.)是1985年在陇南山区花椒上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据在文县黄家村观察,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直径0.5cm嫩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取食为害,使  相似文献   

2.
玫瑰瘿长尾小蜂( Torymus bedeguaris )为中国新记录种, 是玫瑰犁瘿蜂的主要天敌之一, 单寄生, 其生活史与玫瑰犁瘿蜂吻合性极好, 寄生率最高可达94.0%, 平均寄生率为78.6%; 在兰州一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玫瑰犁瘿蜂虫瘿内越冬, 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 雄虫先于雌虫羽化, 雌雄比为2.2∶1。  相似文献   

3.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4.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8.
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有霞  朱昱 《植物保护》1997,23(5):21-22
柳瘿蚊在新疆以老熟幼虫于柳树1~2a生的枝条中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化蛹,3月底到4月上旬羽化,4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期。柳瘿蚊在喀什地区1a发生5代,常规有机磷农药对幼虫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9.
荔枝叶瘿蚊(Mayetiolasp.)是国内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荔枝新梢害虫,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被害叶片的虫瘿内越冬,每年2月中下旬,在虫瘿内发育至高龄的越冬幼虫离瘿坠入土中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成虫产卵于嫩叶背面,孵化后幼虫侵入叶肉并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被害叶片虫瘿累累,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引致叶片干枯,提早脱落,树势衰退。严重时新梢受害率达80%以上。果园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的受害重。同一植株靠近地面或内膛荫枝的叶片受害率高;同一年份中,春梢比秋梢受害重,而夏梢、冬梢受害轻;偏施氮肥,荔枝叶片组织柔软,…  相似文献   

10.
桑根瘿蚊 ,又名黄瘿蚊 ,体长2mm~2.5mm ,橙色偏黄 ,在贵州遵义1年发生2代 ,以第2代老熟幼虫越冬 ,翌年4月下旬入土化蛹 ,5月下旬羽化 ,卵产于根际表皮或伤痕裂隙内 ,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 ,第2代于8月孵化。幼虫孵化后 ,向表皮与形成层钻蛀 ,排出粪便 ,致使危害处溃烂 ,轻者叶变黄或发芽后叶片萎缩 ,重者根颈处表层一圈腐烂 ,整株桑树死亡 ,苗圃被害率可高达50%~70 %。防治措施 :1.在冬末春初剪去被害部 ,在根际灌入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 %乐果乳油。2.增加寄主树干基部的表土厚度 ,使成虫不能…  相似文献   

11.
刺桐姬小蜂危害鸡冠刺桐荚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粦  康林  余道坚  焦懿  杨伟东  邵志芳  邱少松 《植物检疫》2006,20(4):207-208,F0004
刺桐姬小蜂能危害刺桐树的叶、叶柄、嫩芽和幼枝,作者最近观察到该虫还能危害鸡冠刺桐花和荚果.刺桐姬小蜂寄生在新抽出的花蕾和新结的幼果中,作者从荚果中找到了该虫的幼虫、蛹及正在羽化的成虫.该虫在深圳可全年发生.本文总结了受害鸡冠刺桐荚果虫瘿的种类与形成过程,指出虫瘿能导致荚果出现条形果、锤形果、打结形果、细腰形果、肿大形果等类型,并对各类型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栗瘿蜂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无雄蜂,营孤雌生殖。以初龄幼虫在栗芽组织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幼虫老熟在虫瘿里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脱孔出蜂,产卵于栗芽内。卵于7月中旬孵化,初孵幼虫先在栗芽组织表面危害,然后形成小虫室越冬。室内药效测定表明,10%六六六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50%乐果乳剂1000倍液,对刚脱孔和正在咬孔的成虫触杀效果都很好。田间栗树喷药试验结果表明,成虫羽化95%以上时,喷布10%六六六乳剂或超低量油剂,效果良好。冬季剪枝,保留结果母枝和有用发育枝,防虫效果明显。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长尾小蜂是防治栗瘿蜂值得注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刺桐姬小蜂检疫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2005年7月在中国大陆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对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为害,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观察了该虫的羽化、取食、寿命、产卵、越冬等生物学习性;研究了该虫检疫处理和田间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葛藤天敌紫茎甲生物学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葛藤天敌紫茎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紫茎甲的生活史、幼虫对葛藤的取食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紫茎甲对葛藤取食的分级标准,并且用于紫茎甲取食作用的评价。结果表明:紫茎甲一年发生1代;在8月份取食株率为80%,取食指数达33.2。另外,紫茎甲幼虫取食形成的虫瘿的大小(体积)与幼虫数呈显著的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s)是江西茶园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片上的重要刺吸性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该虫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江西黄马茶园1年发生8~10代,主要以成虫和少数若虫越冬。以若虫越冬的个体3月中旬开始羽化;以成虫越冬的个体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茶园始见初孵若虫。11月出现的成虫和少数若虫进入越冬。成若虫喜食嫩芽和幼叶,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在22~30℃条件下,温度对茶黄蓟马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卵期、若虫期和成虫寿命都逐渐缩短,卵期8~3.83 d,若虫期15~7.4 d,成虫寿命26.92~16.9 d。  相似文献   

16.
海棠透翅蛾在北京有机苹果园或生态果园的为害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描述了成虫(包括雄性外生殖器)、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观察了其在苹果园的生活史。结果表明,该虫在北京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树皮内结茧越冬,成虫发生期为5月底至7月底。本文还讨论了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提出了应用性信息素及其他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桔褐天牛是柑桔的重要害虫,国内分布与柑桔产区相一致,最北为陕西武功。桔褐天牛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因幼虫孵出时期迟早而不同:7月上旬以前孵出的幼虫,次年8月上句至10月上旬化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第三年4月下旬成虫外出活动;8月以后孵出的幼虫,则需到第三年8—9月化蛹,10—11月羽化,第四年春成虫才外出活动。越冬虫态有成虫、二年生幼虫、及当年幼虫。在成虫产卵期进行防治,造成成虫产卵的不利条件,杜绝成虫潛藏场所,消灭小幼虫于蛀入木质部之前。对已蛀入的幼虫,可采用药杀。  相似文献   

18.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 sublusca(Thomson)]在常山县危害大叶黄杨,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植株蛀道中越冬,4月上旬至6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荔枝泥蜂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研究,对荔枝泥蜂透翅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此虫在广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至6月初为成虫羽化期,5月至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孵化期。提出了荔枝泥蜂透翅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