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江西南昌和上高的野生泥鳅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昌泥鳅和上高泥鳅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6.9%、1.1%、1.3%、19.9%和77.3%、1.3%、1.4%、19.2%.南昌泥鳅的18种氨基酸总量略高于上高泥鳅,分别为20.1%、18.7%;其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以上高泥鳅稍高,其他15种氨基酸均以南昌泥鳅含量稍高;含量最高的均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最低的均为胱氨酸和色氨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以南昌泥鳅的略高.2地泥鳅肌肉中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南昌泥鳅含量稍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上高泥鳅的含量稍高.总体而言,江西省内生态环境优良,野生泥鳅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种野生泥鳅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黑龙江泥鳅(M.mohoity)、北方泥鳅(M.bipartitus)、泥鳅(M.anguillicaudatu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泥鳅的5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7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7个。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三种泥鳅的多态信息含量都达到了高度多态的水平,平均PIC值在0.526~0.722之间,说明三种泥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和泥鳅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978,0.889和0.742,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83、0.781、0.721。三种泥鳅的遗传距离为0.189~0.559,泥鳅和北方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189,亲缘关系较近,而泥鳅和黑龙江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59,亲缘关系较远。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得出所有个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都无偏离现象。聚类结果显示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泥鳅群体分为二支,泥鳅和北方泥鳅聚为一类,之后两者再与黑龙江泥鳅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称之为水中"人参"泥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泥鳅的市场价格超过了"四大家鱼".发展泥鳅的养殖前景是美好的,不但在国内市场是消费者首选的水产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受消费者青眯的产品.泥鳅属鳅科,泥鳅属,为我国习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泥鳅肉味鲜美,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食品,也是养殖食用水生动物的优质饵料.泥鳅的生命力很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饲料粗杂,易于管理和运输,所以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泥鳅养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musa dabryanus)胃、肠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会影响泥鳅、大鳞副泥鳅小肠和胃蛋白水解酶活性.在DH值7.5时,泥鳅及大鳞副泥鳅的胃最适温度都为45℃,蛋白水解酶活性分别为1 005.23、975.6μg·min-1;泥鳅的肠最适温度为40℃,其酶活性为48.7μg·min-1,大鳞副泥鳅的肠最适温度为45℃.其酶活性为78.23μg·min-1.  相似文献   

5.
青虾、泥鳅轮作技术,是根据青虾、泥鳅生长期不同,充分利用水体资源,上半年养殖青虾,下半年养殖泥鳅,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我镇三庄村利用大面积低洼地稍加改造池塘,采用该模式实行粗放精养,每667平方米(1亩)产青虾30~40千克、泥鳅80~100千克.其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泥鳅养殖是赣榆县墩尚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研究介绍了墩尚镇泥鳅养殖产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泥鳅养殖“协会+企业+基地、会员”合作模式组织形式,分析了这种合作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河蟹、泥鳅混养是根据水产生物学、生态学原理,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河蟹、泥鳅混养.根据河蟹白天隐蔽,夜晚出来觅食的习性,蟹池投放白天活动觅食的泥鳅,减轻了生物负载力,达到水产养殖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之目的.现将河蟹、泥鳅混养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泥鳅是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主要阐述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夏秋季节野生泥鳅捕获量大,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较低;冬春季节野生泥鳅捕获量锐减,价格较高.近年来,江苏省盐城、连云港等地悄然兴起泥鳅分级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鳝、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毒害和环境污染,天然野生黄鳝、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对泥鳅体内不同组织(血液、心脏、肝脏、肾脏等)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泥鳅不同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的电泳条带较正常泥鳅有明显的增添、缺失等变化,表明洗衣粉有一定的毒性,能对泥鳅体内重要蛋白的合成和表达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洗衣粉干扰了泥鳅体内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秩序,参与了蛋白质合成酶系中的竞争或抑制,进而导致泥鳅体内蛋白质产生质和量的增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泥鳅越冬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泥鳅聚集底层,处于低溶氧高有害物质水体中,水面一旦冰封,加剧水质恶化,常引起死鳅;泥鳅带病越冬及低温性病害的危害,加剧泥鳅死亡;半冬眠,泥鳅免疫力下降、抗病力降低、抗应激能力差,也增加泥鳅死亡。为了减少越冬期泥鳅死亡,越冬前要增强泥鳅体质,越冬期要加强泥鳅池塘管理。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85-186
从对稻鱼互利的分析、养殖田块的选择与改造、泥鳅苗种投放及泥鳅、水稻生产管理等各方面,总结了无公害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染色体倍性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安徽蚌埠,湖北荆州,上海崇明、南汇、松江、金山6地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血液细胞和成熟精巢进行了染色体倍性检测,并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二倍体DNA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二倍体是泥鳅最主要的倍性形式,四倍体泥鳅出现的频率仅占总样本的1.12%,雄性和雌性泥鳅都发现了四倍体,这表明四倍体倍性与性别无关,与地域有关;②实验检测的四倍体均为泥鳅。未检测到大鳞副泥鳅存在四倍体,各地均未检测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天然三倍体;③由于同一地域的泥鳅存在不同的倍性,故不能认为出自某一地域的泥鳅就仅有某种特定的倍性形式;④有部分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的DNA相对含量介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之间,这可能是由于在自然环境下,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染色体发生交换所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 我国的稻田养鱼发展很快 , 但泥鳅的稻田养殖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而泥鳅最为适宜的养殖方式就是稻田养殖 . 此外 , 稻田养殖泥鳅由于具有苗种来源方便、技术简单、易成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 适合我国各地农村推广养殖 . 现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 供参考 .   ……  相似文献   

16.
邹聪 《农家顾问》2014,(7):50-51
<正>泥鳅养殖成为一个新兴的黄金产业,这一点已成为事实。由于大量的人工捕捞和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泥鳅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但全国的市场消费总量一直逐年递增,泥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泥鳅的价格将稳步提升。随着技术条件、市场条件日趋成熟,大力发展泥鳅养殖,正逢其时。1.消费者对泥鳅高度认同以  相似文献   

17.
周鸣谦  刘云鹤  姚东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61-17763,17765
[目的]研究比较泥鳅加工中的不同脱腥方法的脱腥效果.[方法]确定用于即食泥鳅加工的香辛料腌制脱腥的最佳配方以及用于膨化泥鳅加工的柠檬酸盐混合液浸泡脱腥的最佳配方,并采用GC-MS法对脱腥前后泥鳅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用于即食泥鳅加工的香辛料腌制脱腥最佳配方为食盐3%,料酒8%,姜汁4%,五香粉1%;用于膨化泥鳅加工的柠檬酸盐混合液浸泡脱腥最佳配方为食盐2%,柠檬酸0.15%,鱼液质量比为1:4.未脱腥泥鳅肉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醛类、酮类是其主要腥味物质,经脱腥处理后,腥味物质含量明显减少.[结论]研究可为开发生产不同的泥鳅产品所需相应的脱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在粘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粘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  相似文献   

19.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在粘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粘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就稻田养殖泥鳅的田间工程建设、田间管理、养殖管理、越冬及捕捞等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