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棉 2 0号是徐州农科所新近培育的高产抗病中熟棉花品种 ,其组合为泗棉 3号 /苏棉 4号 / /中棉所 2 3,1998年参加徐州市棉花品种比较试验 ,1999~ 2 0 0 0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 ,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 3年的试验示范 ,证明其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适宜在江苏及周边棉区种植。1 特征特性1.1 形态特征与生育特性苏棉 2 0号苗期出苗较好 ,子叶较大、色深。植株较高 ,株型较松散 ,茸毛较多 ,叶较大、色深 ,果枝 16~ 2 0台左右。花白、中大 ,苞叶…  相似文献   

2.
苏棉12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江苏省东台市种子公司(224200)周龙官潘祯祺陈文银任颐苏棉12号是江苏省太仑市棉花原种场以(8004×冀合328)F1为母本、91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1995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籽棉、皮棉产...  相似文献   

3.
抗病棉苏棉9号苏棉9号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1985年用泗棉2号与中棉所12杂交,其后代在重病圃上进行多年连续选育而成。l995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参加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被评选中标,并列为全国“九五...  相似文献   

4.
苏棉14组合为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通过南繁加代,扩大群体,单株选择,多点鉴定,于1995年育成。1999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区试,平均总产皮棉比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居首位。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试,籽棉产量3331.65kg/hm2,皮棉产量1441.8kg/hm2,比泗棉3号增产5.36%,达极显著水平。1997年邳州市岱山乡示范11hm2,平均皮棉产量1875kg/hm2。1998年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1328.7kg/hm2。1997~1998……  相似文献   

5.
苏棉15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1985年配置的杂交组合(冀合328×泗棉2号)×徐州576,通过病圃筛选,南繁加代,多次连续单株选择于1991年得到株行1186。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突出 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平均子棉产量3645kg/hm2,皮棉产量1469.4kg/hm2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2.40%和7.38%,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产量3553.95kg/hm2,皮棉产量1440.45kg/hm2,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9.82%和7.37%。纤维品质优良 经品质测试和大样试  相似文献   

6.
苏棉24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于1996年以苏棉15号(91-1186)与泗棉3号选系配组选育的杂交棉,经4年所级比较,于2000年育成.2001-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并进行多点鉴定及示范,该品种丰产性好、熟期早、抗枯萎病及品质较优.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苏棉12号刘正銮姜维臣苏锦其张惠英(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215411)苏棉12号(原名太193)系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育成,其亲本为(8004×冀合328)F1×9101。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8.
苏棉12号系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已被江苏省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品种.在示范、推广过程中,该品种的结铃性、丰产性表现突出,但是该品种的无头苗发生率较高.1997~1998年对苏棉12号无头苗的发生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对苏棉12号无头苗及时整枝,其单株生产潜力超过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9.
承泓良  陈国平 《种子科技》2000,18(5):302-303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苏棉 17号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自育的品系 92— 0 97。 1993年组合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 14 80 .5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8.7% ,列参试组合之首位。 1994、1995年在江苏南京、安徽铜陵、湖南华容、浙江慈溪四地进行鉴定 ,平均皮棉产量 1311.0 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6 .3%。1996、1997年在江苏省杂种棉区试中 ,平均皮棉产量 14 92 .9k…  相似文献   

10.
科棉 1号由西南农业大学育成 ,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 ,2 0 0 1年初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特征特性1 .1 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在江苏省抗虫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中 ,科棉 1号平均单产皮棉分别为 1 4 0 8.5kg/hm2 和 1 52 4kg/hm2 ,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2 0 0 1年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 ,其实收皮棉达到 1 875kg/hm2 ,大丰市棉花原种场种植 ,产皮棉达 2 1 4 4kg/hm2 ,比对照苏棉 1 5增产 9.8%。1 .2 蕾铃体积大 ,单铃重高根据试验测定 ,科棉 1号蕾铃体积明显高于苏棉 1 2、苏棉 9号和中棉 2 9,平均单铃重达 5 .9g ,较…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抗病品种苏棉9号苏棉9号(原名新洋396)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利用泗棉2号和中12杂交,在重病圃内多重选择1991年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枯耐黄的中熟棉新品种。1995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年参加农业部“...  相似文献   

12.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用抗枯萎病新洋76—75,与该场选育的泗阳791杂交有成。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泗棉3号.1产量表现:省区试平均87.7公斤/亩,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江苏省1982年以来参加区论中产量突破泗棉2号的棉花高产品种:在通州市1992~1993年抗病棉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6.1公斤/亩,比盐棉48增产19.23%,比苏棉3号增产9.13%。2抗枯萎病性:1991年沿海地区所新洋试验站签定,其病率、病指均为0。1992年省区试、沿江地区所、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人工病回抗枯鉴定结果平…  相似文献   

13.
苏棉6号(原名盐1015)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1983年以高产、抗病材料24-1为母本,优质材料AC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南繁加代、病圃筛选和多次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朱协飞  何金龙 《种子》1995,(4):7-11
用数量遗传学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目前4个陆地棉主栽品种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遗传评价。结果显示,泗棉3号在籽棉产量方面,苏棉6号在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为较理想的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通过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中棉所12号,苏棉6号在铃重、果枝方面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以此为亲本,可以筛选到高优势组合,上述分析表明,苏棉6号不仅是一个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并且也是一个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晋单 43原名春早单 2号 ,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 ,1 997年用自选系太早 95 0 2 /太早95 0 4为亲本育成的特早熟单交种。 1 997年春播鉴定试验 ,单产 63 75 .0kg/hm2 ,比对照冀承单 3号增产 1 4.9% ,各项选育指标符合育种要求定名春早单 2号。 1 998~ 1 999年参加本所夏播品比试验 ,1 999~ 2 0 0 0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0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旱。 2 0 0 0年 1 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晋单 43。2 产量表现1 998年…  相似文献   

16.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1996~ 1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试和 1998~ 1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结铃性强 ,丰产性好 ,高抗枯萎病 ,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苏棉 17号的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本所自育的品系 92 - 0 97。其选育过程如下 :   年 份育种内容1992抗 Al× 92 - 0 971993组合鉴定1994~ 1995多点鉴定1996~ 1997江苏省杂种棉区域试验1998~ 1999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棉花抗黄萎病QTL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并与陆地棉回交,获得1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苏VR043,抗江苏非落叶型黄萎病菌系BP2。分子检测表明,苏VR043兼有陆地棉苏棉8号的遗传背景和海7124的D4染色体片段。以苏VR043和苏棉8号为亲本构建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通过标记分析和F2:3家系抗病鉴定,发现抗病性状与标记NAU3392连锁,p值为2.3×10-12。根据棉花D组染色体测序结果,参照置换区段的基因组序列,合成92对SSR引物;PCR扩增分析发现,有5对引物在苏棉8号和苏VR043之间表现多态性,并将抗病主效QTL定位在标记ZHX32和NAU3392之间,标记间遗传距离为3.2 c M,QTL解释表型变异64.8%。同时参照棉花D组测序结果,提取对应的置换区段序列,预测包含63个基因,基因聚类分析表明7个基因参与抗逆反应,其中1个基因与抗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克隆抗病基因是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关键。本文根据前期的定位结果,结合棉花基因组测序信息,提取定位区段内基因组序列,预测获得63个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63个基因参加多种生物进程,其中6个基因参与植物抗逆进程。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选择15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包含各种抗逆的调控元件,其中6个基因包含了W-box元件。对海7124和苏棉8号棉花幼苗进行黄萎病菌处理,取病菌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根,选择14个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处理后,有8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其中在海7124和苏棉8号之间表达差异最大的基因是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214-a isoform 1)、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和Udp-糖基转移酶UGT89A2(Udp-glycosyl transferase 89a2-like)基因。本研究为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汕优149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的新恢复系成恢149与珍汕97A配制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汕优149于1993年和1994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区试、产量分别为8550kg/hm~2和860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和2.40%。199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在成都、什邡、  相似文献   

20.
豫豆 2 6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 1 999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2 0 0 0年农业部 1 2 2号公告认定为优质大豆品种。产量表现 豫豆 2 6于 1 995~ 1 997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 ,53个点次 ,平均单产 2 50 8kg/hm2 ,比对照豫豆 8号增产 9.0 4% ,达显著水平。 1 997~ 1 998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 ,2 4个点次 ,平均单产 2 63 7kg/hm2 ,最高单产可达 41 49kg/hm2 ,较对照豫豆 8号增产 8.6%。特征特性 豫豆 2 6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根系发达。椭圆叶 ,中等大小。白花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