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红壤区的自然、生态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现状等方面,以及红壤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红壤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原则,以及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特征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指标。分别从土壤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3个方面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对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试验示范模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经营模式设计原则,并总结出与当地地形地貌配套的梯田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缓坡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侵蚀沟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系统、陡坡面乔灌草复合经营系统、庭院经济复合经营系统类型与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4.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正>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者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在不同组合之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对农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局部小气候因子、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尘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类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调查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表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随树种、林龄、作物种类及配置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别。果农短期复合型生产力、肖能利用率低于果农长期复合型,农杨复合型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高于农桐复合型。  相似文献   

7.
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该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黄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系统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以及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原则,以及适宜于该区的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关联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关联稳定性理论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并对依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长期性质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讨论其关联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生产结构,如:农林牧、农牧结合和秸秆还田、农牧结合和无秸秆还田、无牧业和秸秆还田等情况下系统的稳定点。结果表明:只有在既有牧业,又有秸秆还田的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方向最佳。  相似文献   

9.
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的灰色局势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 ,把不同夏秋农作物组合作为事件 ,不同林木间距的搭配作为对策 ,对准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进行选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最优农林复合生态类型为 :春苔干—西瓜——杨树 (30 0 m× 30 0 m)类型 :优势农林复合类型有 :春苔干—红薯—泡桐 (10 0 m×10 0 m)类型、春苔干—秋蔬菜—杨树 (150 m× 150 m)类型。同时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系统类型的林木间距以 30 0 m× 30 0 m(杨树 )、10 0 m× 10 0 m(泡桐 )、150 m× 150 m(杨树 )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紫色土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和生态经济效益。【方法】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当地梨树林地及其林下不同作物形成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紫色土区梨树-油菜-玉米(M1)、梨树-油菜-花生(M2)、梨树-小麦-玉米(M3)和梨树-小麦-甘薯(M4)4种农林复合模式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比较。【结果】M1、M2、M3和M4 4种农林复合模式的能投结构相似,均以消耗不可更新资源为主,劳力和化肥能值占主导地位。M1模式的生产效率最高,产品在价格竞争上最有优势,独自发展能力最强;M4模式对自然可更新资源利用程度最低,自然环境负荷程度最小,能值可持续性指标最大;M2和M3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自给率相近,但M2模式对环境压力小,更具有发展潜力。【结论】紫色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科技水平低下,应加大有机能投入。梨树-油菜-玉米模式是当前最优的一种模式,梨树-小麦-甘薯模式最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林农间种、窄株宽行、低坝高拦发展水产等技术建立的林农渔复合生态系统,不利于钉螺孳生,灭螺防病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商洛低山丘陵区核桃(Juglans regia L.)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取样,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根系形态进行分析,比较核桃 黄芩复合系统与单作系统中植物根系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单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在垂直方向上呈负指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0~50cm土层,而复合系统中核桃根系主要集中在20~70 cm土层。在水平方向上,复合系统中核桃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0~150 cm。间作作物黄芩根系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于0~50 cm土层,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于距核桃树干100~150 cm,其对核桃根系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33-15035,15038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表述其理论内涵,对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该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的结构、类型和模式,并确定适合该区发展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模式,为该区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祥云  王翠  张婷婷  王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53-8854,8871
[目的]为了给辽西低山缓丘区营建高效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大扁杏、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测定,对土壤酶活性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在植物生长期,辽西地区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土壤表层高于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山脊”状变化且7月活性最高;蔗糖酶活性在6月较低,7~8月升高,9月开始逐渐降低。大扁杏林农复合系统脲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而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呈直线增长,在9月活性最高。[结论]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大扁杏×花生林农复合系统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关系最密切,在大扁杏×玉米、南国梨×花生、南国梨×玉米林农复合系统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关系都十分显著,具有一致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生态型农林复合经营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2001~2010年造林面积情况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江苏省森林资源中人造林比重过大、品种单一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森林的生态作用未得以有效实现。在对江苏省2001~2010年农林牧渔业各项产值的研究后发现,江苏省林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对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原理研究的基础上,从江苏省地形条件、自然资源、主要林产品、森林资源等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几种对江苏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现实意义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及内容,结合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不同特性状况具体指标对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给该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增强,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区农林复合土壤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土区小黑杨—大豆、长白落叶松—大豆和红皮云杉—大豆农林复合系统及大豆纯农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机质、N、P、K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黑土区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显著改善黑土区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增加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C/N。其中以小黑杨—大豆模式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可达41.20%,总孔隙度和土壤密度分别为60.60%、1.02g/cm3,CP/NCP高于大豆纯农地,且该模式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及有效磷质量分数方面最为突出;长白落叶松—大豆和红皮云杉—大豆模式的速效钾质量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19.
南京八卦洲林业生态试验地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杰  林涛  翟文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31-16632
该研究分析了3种经营摸式:林—农经营模式、林农生态旅游模式和经营—观光体验模式。模式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林业资源,构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土地产出率,形成多种群、多层次、多产品、多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与环境相和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试验地通过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永东  李淑杰  吕刚  魏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89-10991,11055
以辽西北沙地的大扁杏-花生-玉米、大扁杏-麻黄草、樟子松-花生及荒地(对照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N、P、K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辽西北沙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农林复合模式相对于对照原始荒地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量、提升土壤孔隙度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同时能够增大土壤有机质、N、P、K含量等土壤养分。这对于位于辽西北沙地如何利用有限的降水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肥力等关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