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年前的冬天,涟水县委、县政府在该县境内78公里长的废黄河沿线实施“三百”工程,即百里果园、百里鱼塘、百里经济林。沿线9个乡镇,投资5200万元,出动92万多个劳动力,挖土235万方,栽果树3.3万亩,营造经济林1.5万亩,开挖鱼塘1万亩,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5%、40%和22%,在黄河故道上营造了一条绿色的“巨龙”。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博兴县处于黄河下游,现有黄河堤防长度14.04公里,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内共有宜林土地157.7公顷。 自2000年冬季开始,博兴县河务部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绿化黄河、美化环境、保护母亲河行动中,连续两年开展了以建设黄河“三林”工程为主的大规模的植树绿化活动。先后完成了防浪林、行道林、生态防护林和用材林的栽种任务,共计植树35.38万株,成活率达到96%,工程管理范围内林木覆盖率达到95%以上,提前实现了“十五”末山东省黄河宜林土地“植满植严”、达到了“浓荫掩黄河,绿树抱大堤”的目标要求。 博兴县在植树绿化中探索出了“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背区生态防护林、  相似文献   

3.
影子 《绿化与生活》2013,(12):44-45
圣湖暖日出.雾色水韵悠。展翅氤氲处,优雅随波舞。镶嵌在黄土高原和万里黄河之间的圣天湖,地处山西芮城县陌南镇的黄河之滨,北依黄土高坡,南与河南灵宝函谷关隔河相望.是黄河中游最大的湿地.有着“黄土高原第一湖”之称。  相似文献   

4.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3):F0002-F0002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山东黄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适地适树、植满植严”的植树绿化原则,消除淤区植树绿化空白段和种粮段,在各单位的积极努力下,截至3月28日,山东黄河2008年春季植树全部完成,共计植树85.06万株,投入工日6.34万个,完成投资906.86万元。  相似文献   

5.
一 昨天的烦冗1973年春天 ,在马莲河畔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热潮把昔日宁静的山村闹腾得沸沸扬扬。漫山遍野 ,人山人海。建设工地 ,彩旗飞扬。改土造田的口号响彻山谷 ,劳动号子此起彼伏。这一壮观的劳动场面 ,就连在马莲河畔沉睡了 2 50万年之久的“黄河古象”也被惊醒了。它好奇地一骨碌钻出地面 ,以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雄姿闻名于世。从此 ,“合水”这个县名就伴随着“黄河古象”的雄风 ,在祖国的版图上便越来越引人注目了。拥有 15万人的合水县 ,地处陇东高原残塬沟壑区 ,巍巍子午岭斜贯全境 ,荒山荒坡面积达 12 9万亩 ,其…  相似文献   

6.
宁夏固原地区“九五”期间将实施三大林业建设项目,一是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承担建设任务的有西吉、固原、隆德、泾源、彭阳五县,规划造林面积122万亩;二是六盘山外围针叶林建设工程,是在原有50多万亩的基础上新增21万亩,总面积发展到80万亩;三是两杏(仁用杏、山杏)一果(苹果、梨及其他水果),新增造林面积50万亩。目前这三大工程除黄河  相似文献   

7.
一、宁夏湿地的基本情况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主要由黄土高原、丘陵和六盘山地组成,中部和北部由于处于黄河“几”形大弯之中,形成了卫宁、银川两块平原,加之历史上黄河的几次改道和两千多年宁夏回汉人民开发利用黄河水发展农业的历史,使宁夏平原形成了以黄河干流两侧为主的、丰富的黄河湿地资源,并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在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又形成了8万亩的水库基地,增加了湿地区域。宁夏的湿地面积为25.6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9%,具有数量多,面积小,集中连片等特点,在构筑本地区生态安全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和…  相似文献   

8.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4):F0002-F0002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山东黄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适地适树、植满植严”的植树绿化原则,消除淤区植树绿化空白段和种粮段,在各单位的积极努力下,截至3月28日,山东黄河2008年春季植树全部完成,共计植树85.06万株,投入工日6.34万个,完成投资906.86万元。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自1954年党中央提出“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宏伟计划后,在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水利一马当先,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新局面,在1958年全民整风胜利的基础上,水利建设事业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高潮。如陕西省在1949年以前,仅有水地353万亩,到1957年达973万亩,但1958年仅9个月就兴修了2200万亩,此已往的总和还超过1.2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根据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资源承受能力,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使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真正得到休养生息。对工程区内的94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十一五”期间,公益林建设任务579.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8.1万公顷,封山育林390.9万公顷,飞播造林100.3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进一步突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  相似文献   

11.
黄河占称“河”或“河水”。《说文解字·水部》:“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在古代,“河”专指黄河及整个黄河水系各支流,如渭河、洛河、汾河等等。直到唐代,“黄河”一名才成为这条大河的固定名称。 黄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河流,河面辽阔,水流浩荡,故称“大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纣之园,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在古代,黄河也称“洪水”、“洪河”。洪,大也,洪水、洪河亦即大河之意。《水经注》卷四引  相似文献   

12.
重读三门峡     
提起三门峡,人们的思维往往定格在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电站上,其实,三门峡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重温、去发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路蜿蜒奔腾的万里黄河,穿过黄土高原来到豫西边陲,将挡在前面的高山“刀砍斧劈,凿成“人门、“鬼门、“神门三道畅通的大门,引黄河水东流入海,三门峡由此得名。1957年,成千上万建设者们汇聚在三门峡,建成了万里黄河第一坝,这是三门峡建市的初始,也是三门峡工业城市的由来。作为一个城市,三门峡的历史不算久远———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如果上溯这块土地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礼泉县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之一,也是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县和“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县现有林地面积72万亩,其中防护林22万亩,经济林50万亩,森作覆盖率为48.9%,活立木总蓄积10.51万立方米。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持  相似文献   

14.
一张张牛皮筏,迎着滔天的浊浪逆流而上。眼前似乎呈现出人与咆哮的黄河搏斗的情景,还仿佛听到黄河船夫一声声的闯滩谣。这是木纹画《黄河颂》展示的意境。创造“华夏第一奇画”的人,就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桃花源根石艺术作者丁大洋先生。他的作品被美术大师刘开渠誉为“天下一绝”,海内外专家学者撰联称之“奇根奇石奇画奇书奇才奇艺传宇内,天然天趣天工天成天骄天宁美神州”。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古往今来,一位又一位丹青高手以黄河为主题的作品如过江之鲫。但不借助任何绘画工具和手段,主要以木板上的天然纹路来表现万里黄…  相似文献   

15.
杨东 《甘肃林业》2005,(3):25-27
兰州市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三县五区,市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40万人。兰州深居大陆腹地,黄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环抱,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历史上被誉为“瓜果之城”。  相似文献   

16.
<正>九曲黄河在神州大地擘画出了巨大的“几”字。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几字弯”的生态治理尤为重要,其是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发起地,也是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中之重。随着“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会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召开,内蒙古全面打响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重要江河的发源地。“三江”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以上。由此,青海有“江河之源”的美誉,占地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省经济  相似文献   

18.
宜川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与陕北丘陵沟壑区的过度地带,是黄河岸边的一颗绿色明珠。1999年以来,宜川县林业局领导班子,抢抓“建设秀美山川”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就。六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64.56万亩,124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蓄积净增52万  相似文献   

19.
宜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南部的黄河西岸,全县有林地124万亩;新造林73.96万亩。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有效巩固林业工程建设成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组建了退耕办、林业站、护林大队“三位一体”的工作机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征服“征服”——由黄河被“征服”谈起@冯世则征服“征服”——由黄河被“征服”谈起○冯世则柯受良先生飞车一跃,跳过了黄河壶口。传媒的交口惊呼和称誉备矣,毋须我来加美。倒是随处可见到“征服黄河”的谀词,为之愕然。黄河素有“母亲之河”的美称,大概是从西方捡来的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