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善涛  李忠声  李正强 《玉米科学》2004,12(Z1):026-027
莱早1号系F108和Mt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极早熟玉米一代杂交种.生育期87 d,鲜穗采收期70d,具有抗倒、丰产、抗病、耐低温、优质和适播期长的特点,平均鲜穗产量12 675 kg/hm2,成熟干子粒产量5 32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可作为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春播或夏播。  相似文献   

2.
丹玉旅系的选育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玉旅系是旅大红骨类群中主要自交系,其代表自交系旅28、旅9、旅9宽、E28、丹340等由于具有高配合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被全国各育种单位广泛应用.自70年代以来,用丹玉旅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的有59个,累计种植面积达3 400万hm2以上,年最大种植面积529.6万hm2,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重要的种质资源,确立了旅大红骨类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上的重要地位,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1324玉米自交系于1985年以NN14BHt2为抗源亲本、以Mo17为轮回亲本组建的材料,经过Ht2基因定向回交转育技术、基因诱变技术、不育节养增产技术和田间扩大选择群体与轮回选择等方法选育而成,使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体并使其遗传性得以稳定。丹1324玉米自交系为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13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雁 《杂粮作物》2005,25(6):345-348
用13个玉米自交系按8×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40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一般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是2321、212B、4H-1B3和5H-113.在育种上应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以便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1 丹340的选育玉米自交系丹340是周宝林1979年通过栽培玉米白轴旅9与有稃玉米杂交,S1代经Co60γ射线辐射处理后,通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自交系生长健壮,株高适中,株型清秀,配合力高,抗多种玉米病害,抗倒伏,适用性广,属中晚熟自交系。2 丹340应用情况丹340自育成以来,很快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育种,成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之一。而且目前其应用仍处上升阶段,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用丹340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组合41个,通过审定的杂交种26个,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的杂交种有10个。其中…  相似文献   

6.
陕单16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于1995年用自选系Y75为母本,自交系K12为父本杂交育成.1999~2001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出营养品质及外观品种优、综合抗性好、丰产潜力大、熟期中等、持绿期长、保绿度好、产草量高、可粮饲兼用或带穗青贮等特点.适宜在陕西春播、早夏播及同类生态区推广种植.到2002年底陕单16累计推广面积1万hm2。  相似文献   

7.
苗期PCR检测玉米丝黑穗病的取样时期及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份抗病及2份感病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模拟玉米丝黑穗病适宜的侵染及田间发病条件,采用室内菌土接种方法培养玉米幼苗,通过PCR检测病原菌侵染率,研究苗期PCR检测抗、感玉米自交系的最佳取样时期和检测部位.结果表明,SSR标记SR3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室内接种鉴定;同一自交系不同的取样时期叶鞘侵染率均显著高于叶片侵染率;感病自交系与抗病自交系三叶期第3叶叶鞘的PCR侵染率差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时期和取样部位,且该期4份自交系的侵染率与田间接种条件下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为鉴别抗感自交系最佳的取样时期和部位.  相似文献   

8.
早熟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发育比较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魏国才 《玉米科学》2004,12(Z1):011-012
通过对早熟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各8个自交系,按Greffing4组配成28个高油杂交组合和28个普通杂交组合的研究,发现早熟高油玉米形态发育与普通玉米相近.遗传分析表明,在两类玉米形态发育进程中,除株高、穗位高外,主要受制于非加性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9.
用150、200、25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研究其对成苗率、成株率、畸变率和苗高的影响,探讨不同自交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6个自交系中R08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K305、K169、698-3和郑58;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是48-2。以苗高降低30%作为指标,R08、K169、K305和698-3的适宜剂量为160~175 Gy;郑58和48-2分别为180~190 Gy及200~210 Gy。  相似文献   

10.
早熟春玉米杂交种龙单20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单20(黑334)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交系HR25为母本,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早熟春玉米品种.1996~2002年在各级各类试验及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好等特点,产量在8 500~9 000k/hm2,适宜在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沈单13号(原沈9708)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沈137为母本,沈280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1999-2000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旱,适应性强,一般产量9000kg/hm2以上,适在辽宁大部及河北,山东省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1989~1993年利用当地主要致病菌──禾生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新鲜菌剂,采用伤根法对436份自交系和53份杂交种进行了人工接菌试验及其杂交种与自交系间抗性遗传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亲缘的姊妹系对玉米茎腐病的抗性表现基本相同,利用含有一个高抗亲本的二环材料不一定能选出高抗新品系来,而应用含有两个抗病亲本的二环材料却易育成高抗系;玉米自交系对茎腐病的抗性与对其它病害的抗性无“拮抗”作用,杂交种F1代对茎腐病的抗病指数一般表现出优于其双亲平均抗病值;杂交种F1代对茎腐病的抗感病性多趋向于母本的抗感病性。  相似文献   

13.
铁单18号玉米杂交种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铁C9324为母本,自选系铁9010为父本组配成的强优势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铁单18号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4.
岳辉  陈晓旭  徐晓辉 《玉米科学》2007,15(3):055-058
通过对丹玉(丹科)系列玉米杂交种的分析得出,其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旅大红骨、瑞德、P系统及兰卡斯特,四平头和外引血缘也有少量应用,遗传基础较广泛。不同年代的杂优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丹玉(丹科)系列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育成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抗性遗传规律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艳凤 《玉米科学》2009,17(6):124-126
用不同抗性的自交系配制了97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杂交种发病率与双亲发病率的关系,发现要配制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小于25%的杂交种,组合中至少1个亲本的发病率不能大于10%,且双亲抗性越强越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粗、单株穗干重、单株粒干重、穗轴粗、子粒长、株高、叶片宽、生育期、百粒重、行数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上叶夹角、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等对产量增加直接作用最大;穗粗、密度、穗干重、百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的提高、株型的改善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卢媛  韩晴  王义发  颜韶兵  沈雪芳 《玉米科学》2017,25(6):34-37,41
申W93是以黑糯玉米品种"荆黑糯2号"为选系基础材料,采用二环系方法,经多代自交选育获得的配合力高、品质优、抗性强、转色早、蒸煮不掉色的紫黑色糯玉米自交系。以申W93为亲本组配的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品质好、转色早、转色快、蒸煮不掉色,适宜在我国东南区、云南等西南地区种植。截至2016年,该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累计种植面积达1万hm~2,增创经济效益2.4亿元。  相似文献   

18.
优良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姊妹系新6是以优良玉米杂交种为基础材料,利用热带种质资源8085泰杂交,用昌7-2回交后,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属于塘四平头类群,具有中早熟、高抗、高配合力、质优等突出优点。直接利用新01A3、新6及其改良系,选育出多个通过省审和国审玉米杂交种,其中新单68为河南省第一批审定机收组品种,新单58、新单65、新单68、新单88为国审机收品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种植,适宜玉米全程机械化操作。新单33、新单36、新单38、新单61及豫单606为普通玉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抗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Mo17玉米自交系具有高产、稳产、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由其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单2号、丹玉13、本育9号和烟单14等,这些玉米杂交种种植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的历史.随着时间流逝,Mo17玉米自交系明显表现出易感大小斑病、早衰等退化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全国各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优良Mo17衍生系,如吉846、吉842、丹1324、龙抗11、4F1、419和495等,这些玉米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深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东部山区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模拟荫湿环境,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明显影响,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b值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性状的变化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计算出18个杂交种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751 1,标准差为0.178 5,变异系数为23.76%;30个自交系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678 1,标准差为0.155 4,变异系数为22.91%。根据综合耐荫湿系数,采用t检验选出耐荫湿性强的杂交种有8个,自交系有12个;耐荫湿性中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耐荫湿性弱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