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蚯蚓堆肥和蚯蚓液体肥对设施葡萄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设施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蚯蚓堆肥与蚯蚓液体肥对葡萄叶片光合能力、植株生长情况、土壤状况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蚯蚓堆肥与蚯蚓液体肥,可提高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净光合速率11.12%、15.31%,促进葡萄的生长,提高叶片面积、茎粗和新梢生长量7.58%、6.42%、18.86%,开花期促进茎叶磷素的吸收,成熟期促进茎叶钾素的吸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容重30.43%,显著增加总孔隙度8.63%,增加土壤EC值38.24%,pH值降低8.32%,提高速效氮、磷、钾10.56%、11.11%、12.67%,提升有机质3.15g·kg-1;活化土壤微生物,提高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66.86%、54.60%、82.03%,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是对照的3.20倍、0.43倍、3.28倍,提高微生物碳氮14.98%、20.23%,增加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24.31%、9.74%、5.49%、23.46%,降低可滴定酸13.51%;产量增加了21.73%。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玉米秸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丰富了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有效序列数量增多,菌群结构趋于丰富化,主要影响的菌群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改善盐渍化土壤的团聚体结构,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加快了设施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释放,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光合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功能性肥料对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的改良作用,以不同质量比的功能性材料与肥料混合施入设施土壤,以当地常见黄瓜‘德瑞特398’为研究对象,探讨功能性材料对设施黄瓜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黄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功能性材料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且显著增加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和黄瓜净光合速率。但功能性材料对土壤pH值、可溶盐含量、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由此可得,功能性材料对于提高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土壤环境和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品种黄金宝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影响西瓜生长、品质、养分及产量。其中,蚯蚓粪可增加西瓜的蔓长、茎粗、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提高土壤磷、钾素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性,缓解土壤盐害;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总糖、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比羊粪对照增产54.24%。综合来看,蚯蚓粪效果最显著,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菇渣对设施盆栽草莓土壤理化性状、根际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草莓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菇渣提高了盆栽草莓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值,显著提高了草莓苗期、开花期和盛果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施用菇渣显著提高了草莓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改善了草莓品质和风味。综合来看,设施盆栽草莓以施菇渣+无机肥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酵素菌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土壤及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酵素菌肥不同施用量对日光温室土壤、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盐含量随酵素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H则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15~45t/hm~2施肥范围内,随酵素菌肥用量的增加,芹菜产量线性增加,VC含量略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芹菜体内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但仍属于A级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7.
付学琴  刘琚珥  黄文新 《园艺学报》2015,42(8):1551-1558
以自然生草2、4和8年的南丰蜜橘园为对象,研究了自然生草和清耕条件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南丰蜜橘园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90%以上。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然生草除使土壤磷酸单脂酶活性降低外,总体使土壤酶活性提高。自然生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生草8年比对照增加了196.4%、56.53%、66.67%和77.08%。自然生草2年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生草8年反而比对照增加了25.98%、3.1%和90.57%。自然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年限自然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肥力,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西兰花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了习惯施肥、优化无机肥与不同微生物肥配施处理,进行优化施肥措施筛选。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提高西兰花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鲜重,总干重、鲜重等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植株吸收氮磷钾养分。施用含有细菌的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含量。与单施无机肥料相比,增施微生物肥料降低植株氮含量,提高钾含量;其中丰满囤生物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为研究试材,研究不同梯度生物炭添加处理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在土壤表层0~30 cm处每hm~2分别均匀施入0、5、10、20、40、60 t生物炭,在结果盛期测定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和细菌物种群落,在结果末期测定产量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结果盛期,生物炭各处理对其茎粗、根系数、根体积、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物炭为20 t·hm~(-2)时,可提高黄瓜的根系数36.11%、根体积72.41%、干质量11.66%、总产量12.15%,及显著提高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39.86%、速效磷含量135.95%、速效钾含量81.35%、有机碳含量82.89%、全氮含量73.77%。在20~60 t·hm~(-2)时,可明显提高结果盛期根际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通过调控并提高变形菌门生丝微菌属、变形菌门紫色非硫细菌属等细菌数量和比例。说明生物炭在结果盛期对黄瓜生长、产量及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选择轮作木薯年限达3年的蕉园,采取木薯茎叶100%粉碎还田措施,测定蕉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理化性质、香蕉长势和枯萎病发病率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空白)比较,木薯茎叶还田可显著降低可培养真菌数量、枯萎病病原菌数量及总真菌数量,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总细菌数量和碱解氮含量,B/F、A/F(可培养细菌数/真菌数、放线菌数/真菌数)均增大;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香蕉株高、茎粗、叶面积和SPAD值(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大,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至33.9%。说明木薯茎叶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善,且有效促进香蕉生长、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田福发等(2004)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研究了红菜薹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红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及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红菜薹Polima CMS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粉,属无花粉型,此不育系花药不形成绒毡层和中层;而红菜薹Ogura CMS花药败育发生于小孢子母细胞期或四分体时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挤压四分体,导致四分体和绒毡层同时解体而败育.  相似文献   

12.
浓香乳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浓香乳菇 Lactarius cumphoratus Fs.香气浓郁,是理想的食品风味剂和天然香料。本文对浓香乳菇的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 pH 值是3~4;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最适宜,其次是甘露糖、麦茅糖、棉籽糖、甘露醇、蔗糖、果糖、山梨醇、蜜二糖,而对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二糖和木糖利用较差。对十六种氮源的利用,中性大豆蛋白显著优于蛋白胨、(月示)蛋白胨、酪蛋白;较适宜的无机氮源是硝酸钾、硫酸铵,不能利用尿素;添加盐酸硫铵素、复合维生素B、反丁烯二酸、L-酪氨酸、DL-β-苯丙氨酸对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浓香乳菇菌丝体能产生香味。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Shoot tips established in vitro better than single nodes. Five-cm shoot tips gave better Stage I results than 2-cm shoot tips. The best microshoot proliferation rates were obtained with isopentenyladenine (2iP) at 5 and 10 mg l?1; tetrahydropyranyl-benzyladenine was ineffective. Microshoots rooted well,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of 2iP in the Stage II medium. Stem-cutting-macropropagated plants generally were more variable in height, had less basal branching and were more erect than plants from microculture.  相似文献   

14.
15.
以我国云南省嵩明海菜花为试材,研究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x=22=12m+8sm+2st)。结果表明:嵩明海菜花核型类型为"2B"型,与海菜花属的核型非常相近,这为进一步研究水鳖科海菜花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资料,为海菜花的1个新变种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物候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的物候观测,探究了其物候变化规律和物候特性,分析了红花玉兰幼苗春季物候期对温度和降水量的响应规律,为红花玉兰在北京的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单叶刺槐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f. unifolia)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单叶刺槐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启动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50mg/L,预培养7d,再转至1/2MS0培养10d;在此体系中诱导率可达95.0%,增殖系数可达5.72,生根率83.3%,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19.
马蔺与溪荪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晓颖  娄琦  郑洋 《园艺学报》2011,38(5):977-984
 以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和溪荪(Iris sanguinea Hormen.)为试材,对常规授粉后结实性及花粉管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马蔺和溪荪正反交结实率的影响,探讨了其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马蔺与溪荪杂交表现不亲和性,常规授粉正反交结实率均为0;常规授粉2 h后,溪荪的花粉在马蔺的柱头上能萌发,但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较两亲本自交滞后,柱头和通道内胼胝质现象明显;马蔺的花粉在溪荪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几种不同授粉方式处理中,马蔺 × 溪荪组合最适授粉方式为0.1% 6-BA处理柱头后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0%和16.67%。溪荪 × 马蔺组合的最适授粉方式为提前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5%和25.7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