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金良  孙训彪  杨宁 《蔬菜》2013,(6):44-45
及时移栽脱毒马铃薯苗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并使原原种获得高产。从脱毒马铃薯组培苗的选择、移栽前的准备、移栽组培苗、微型薯原原种生产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对脱毒马铃薯苗移栽及微型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介绍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马铃薯茎尖剥离、组培苗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合格种薯生产等一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原种无土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马铃薯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得人们的喜爱。当今,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越来越多,但目前马铃薯栽培种性退化很严重,病害侵染特别严重,造成品质差、产量严重下降。为了提高马铃薯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在文洛式智能温室内,采用有机无土固体基质扦插脱毒马铃薯组培苗,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我们主要作了基质配方的筛选试验、马铃薯组培苗扦插密度试验、温度对组培苗扦插成活率与结薯率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适合广西地区的马铃薯种薯脱毒快繁技术,解决广西区马铃薯北薯南调原种供应不足及脱毒种薯普及率低等问题,2011年我们在广西西北部海拔1000m以上的天峨县进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不同密度夏繁试验。结果表明:0.8万粒/667m2是高海拔天峨县地区合理的播种密度,‘费乌瑞它’(A1B3)不但结薯数多,而且单粒薯重量适中,产量(1492kg/667m2)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不断减少,产量降低,成本也增加。由此可见,在夏繁脱毒马铃薯原种的繁殖生产中,合理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稳产增产很关键。  相似文献   

5.
许杰  生兆平  夏印文 《中国果菜》2023,(6):72-75+80
为提高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效率,本文开展了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技术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壮苗培养基配方(MS+活性炭10 g/L+蔗糖50 g/L+椰子汁100 m L/L)较常规培养基配方(MS+蔗糖30 g/L+活性炭5 g/L)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平均茎粗增加了42%,平均叶面积增加了60%;将壮苗培养后的组培苗暗培养时间改为10 d,然后散射光培养10 d,随后继续暗培养,改良条件下诱导试管薯平均单株数量为4.2个,较对照增加35.8%;平均单薯质量为319 mg,较对照增加10.9%。本文为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斯南白宗 《蔬菜》2018,(8):50-53
为了转变迪庆州马铃薯生产耕作粗放、绿色防控意识淡薄、肥料及农药施用不当、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健全、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步伐慢等现状,解决马铃薯单产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同时有效发挥当地土壤、气候、光照等资源优势,2016年迪庆州农科所立足迪庆马铃薯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特点,引进国际马铃薯中心推荐的马铃薯雾培生产设施,建立了1 000 m~2塑料大棚温室,开展马铃薯原原种雾培试验,以期促进迪庆马铃薯产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以及高单产、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从试验结果来看,共栽植组培苗7 600株,生产马铃薯15.2万粒,雾培生产较传统微型薯栽培大大提高了繁殖系数,缩短了微型薯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单株结薯率是传统栽培的10~15倍,在迪庆高海拔地区成功实现了马铃薯微型薯双季生产。  相似文献   

7.
雾培法生产微型脱毒薯是目前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一项先进的新技术,它通过营养液定时喷雾,使植株根系在黑暗和无基质条件下获得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属于典型的气雾法栽培。这种方法可以在保护地条件下,实现人为调控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条件,使植株生长迅速,可大幅度地提高繁殖效率,并可根据所需种薯的规格,随时采收符合标准的薯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会泽县科研设施建设大为改善,建成了“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会泽县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现有温网室2628m2、组培室560m2、种薯仓库2006m2、马铃薯质量检验室554m2,年生产脱毒组培苗100余万苗、脱毒原原种300余万粒,是云南省种薯(苗)快繁最大的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雾培管理新技术——槽内打顶整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雾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主要用于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生产(图1)。马铃薯雾培平均单株结薯多达50~60粒,每平方米结薯可达800~1000粒,是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的几十倍,大大提高了微型薯的生产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实生种子和种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马铃薯实生种子和种薯的区别马铃薯是茄科植物 ,通常是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 ,所有播种用的马铃薯块茎被统称作种薯。根据来源的不同、质量的好坏 ,种薯又细分为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等级别。马铃薯除了可以无性繁殖 ,也可以有性繁殖。它属于自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率在 0 .5%左右 ,授粉后产生浆果 ,浆果中的种子称为马铃薯实生种子。马铃薯实生种子很小 ,一般千粒重只有 0 .5~ 0 .6g。形状扁平、近圆形或卵圆形。种皮浅褐色 ,密布茸毛。使用马铃薯种薯和实生种子都可以繁殖马铃薯 ,但目前大部分农户采用种…  相似文献   

11.
探索菜豆组培苗最佳移栽条件和一代原种在田间的性状表现,以期更好地对优良菜豆原种进行保存和利用。以‘连农架豆10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移栽条件、一代原种的生育期、产量、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时蘸生根粉对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大,达80%以上;使用V_(草炭土)∶V_(细河沙)=1∶1的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100%,远高于其他基质组合。组培苗原种一代在田间生产试验中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1~2 d,总产量为2 193 kg,比普通原种总产量1 590 kg高37.9%;组培苗一代原种病毒病在幼苗2叶1心期、抽蔓期、开花期、盛果期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1.5%、2%,比普通原种1.5%、3.5%、4%、5.5%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组培苗一代原种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染进植株体内后,会逐代传递并积累,最终导致种性退化而大幅度减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采用生物技术脱除已侵染到块茎中的病毒,使之恢复原有品种的生长特性。1脱毒种薯繁殖技术由脱毒微型薯长出来的种薯一般叫做原种,有人把它叫做原种一代。原种经过繁殖后可以直接用于大田生产。隔离条件好的情况下,原种可经过两代繁殖后用于大田生产。原种及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和喷施多效唑条件下马铃薯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对产量的影响,说明采用蛭石+草炭+羊粪的改良基质移栽试管苗,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成活率,植株生长健壮。随着蛭石里面草炭和羊粪的添加,结薯数明显增多。喷施多效唑对马铃薯性状和结薯量影响显著,喷施后植株粗壮、叶片大、叶色深、节间短、结薯数显著提高,起到良好的控苗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优质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其营养成分全面而均衡,市场开发潜力很大。脱毒马铃薯对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它具有无病毒感染、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脱毒马铃薯一般可增产30%-50%,(亩)产值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陕北是全国马铃薯五大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30万公顷,其中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到10万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1200千克左右,增产增值效益显著。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榆林大地种业公司联合组建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工厂,具备年产试管苗1500万株,微型原原种薯2000万粒,基本满足现有脱毒种薯种植面积。为了防止马铃薯退化,以保证及扩大脱毒薯面积,应加大现有的原原种工厂化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离地栽培模式下马铃薯脱毒苗高密度栽培对农艺性状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毒苗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当密度增至300株/m2时,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栽培密度有利于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当密度为300株/m2和260株/m2时,合格薯(单薯质量3~5 g)占比较大,分别为53.59%和41.8%,说明提高栽培密度能够增加合格薯比例。当密度为180株/m2时,单株有效结薯数最多,为1.8粒/株;当密度为300株/m2时,总产量最高,为489粒/m2;当密度为260株/m2时,有效结薯数最多,为390.3粒/m2。生产上建议采用260株/m2的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7.
以继代培养不同时间、移栽生长不同阶段薰衣草组培苗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阶段组培苗叶片及根系形态解剖及超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瓶内壮苗培养30d左右,组培苗叶片和根系已分化出相对完整的形态组织结构,具有初步的气孔调节及光合自养能力,但与移栽50d苗和栽培1a生苗木有显著差异。温室移栽50d时,组培苗组织器官功能已基本满足露地生长的基本要求,在栽培条件合适时,可进行田间移栽相关工作。该研究为薰衣草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技术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钙[Ca(NO3)2·4H2O]、锌(ZnSO4·7H2O)肥滴施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新大坪原原种为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分别设置3种不同钙、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钙肥滴施处理的马铃薯产量较高,马铃薯块茎单株大中薯数、单株大中薯质量、单株薯质量均比CK显著增加,其中T1(150 kg·hm-2)处理产量达67 619.05 kg·hm-2,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粗淀粉、锌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锌肥滴施处理马铃薯植株生长较好,品质较高,其中T6(45 kg·hm-2)处理产量达70 555.56 kg·hm-2,马铃薯块茎钙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综合分析,钙肥施入量为150 kg·hm-2、锌肥施入量为45 kg·hm-2,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农艺性状较好,块茎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9.
对露地和网棚繁育的2个不同熟性马铃薯品种原种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网棚条件下繁育还是露地条件下繁育,对晚熟品种陇薯3号、早熟品种LK99的幼苗生长势、整齐度、生育期以及植株高度均没有显著影响.露地繁育的陇薯3号原种花叶病发病率比网棚繁育的高3.57~5.01个百分点,而繁育条件对卷叶病影响不显著.LK99无花叶病、卷叶病发生.2个品种晚疫病露地繁育的原种发病率均比网棚繁育的原种高5.0个百分点.生产的一级种网棚与露地相比.2个品种的单株块茎数、单株生产力差异均不明显.网棚繁育的陇薯3号比露地繁育的增产9.3%,LK99增产4.5%,增收不明显.差异不显著.种植一级种产量跟踪发现,生产的二级种网棚比露地减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20.
连续3年从定西、兰州和张掖等马铃薯基地引进4个马铃薯新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庄薯3号’)进行比较试验,通过生育期、植株性状以及经济性状等指标的观测、记载、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青薯9号’单株结薯个数、大中薯重率以及增产潜力明显优于其他品种,适合在华亭县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