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最新培育的双价转基因短季棉新品种中棉所50,在内黄、滑县、汤阴、安阳县安排了33hm2进行示范,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高抗棉铃虫,1~3代棉铃虫不需要防治;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单铃重突出,铃重5.5~5.8g;纤维品质优良,棉花品质和产量居参试的6个短季棉品种之首。滑县白道口镇8hm2示范田,单产子棉3600kg。因其生育期较短,生育进程较快,必须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和需水肥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1适期播种中棉所50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20-25日,密度每公顷6万株。最晚可推迟到6月10日前…  相似文献   

2.
产品介绍     
中国农技推广网.cn重点推荐技术防治棉花烈性病虫害(防病虫、防早衰、一叶1~2铃,增产显著)1.浸泡棉籽和幼苗期。用奇农素1袋(10克)+50%多菌灵40克,加水5~7.5kg,可浸泡棉籽5~7.5kg。浸泡10小时左右,药液全部被吸收后播种,出苗快,苗壮整齐,显著防治棉苗烂根死苗。用奇农素1袋(10克)+50%多菌灵40克+尿素50克,加水15kg,可防治棉苗立枯病、猝倒病、棉根腐病等。防虫可加杀虫药。在棉花出苗后喷棉苗根部1~2次。2.壮苗促长,快速吸收营养,代替追肥混合液。用奇农素1袋(1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或硫酸钾100克+尿素50克,加水15kg左右。防虫可加杀虫药。…  相似文献   

3.
一、自力更生,创办棉秆纤维板厂珠珊公社有6170户,30340人,耕地面积27000多亩,稻棉各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是我区重点植棉公社之一。为把农村经济搞活,加快农民劳动致富的步伐,公社党委一方面在稳定粮、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发展了部份社队企业,广开多种经营门路,增产增收。1979年春,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工程师回家探亲,向公社提供了北京市郊红星公社,利用本社一年所产的50万斤左右的棉秆生产纤维板,成本低,收入大,利润多,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公社党委及时作  相似文献   

4.
棉花一身都是宝。除皮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外,近年来,棉籽、短绒、棉籽壳已被注意综合利用,成为轻化工业和副产品加工增值的重要资源,唯对占棉花主副产品总量60%左右的棉秆,则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县是宜春地区重点产棉县之一,每年植棉面积6万亩,平均每亩可收棉秆至少300斤以上,全县总产棉秆在1800万斤以上,这些丰富的资源,每年拔秆后,在已用煤作燃料的乡村,有的将棉秆随地堆放,任其风吹雨淋、霉烂变质;在燃料尚未解决的乡村,则将棉秆用作燃料,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殊为可  相似文献   

5.
息县红麻骨炭粉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息县是全国红麻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7000hm2,年产红麻纤维2000多万kg,麻骨4000多万kg.年产庥骨炭1000多万kg,有麻骨炭窑340多座.有20多年生产红麻骨炭的历史,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阐述了息县红麻生产现状,回顾总结了麻骨炭生产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分析比较了几类麻骨炭窑的优劣,对麻骨炭产业发展进行效益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2年宿迁市引进示范种植科棉1号0.7hm2,平均每公顷产子棉5139kg;2003年和2004年泗洪县大面积推广,2004年种植1466.7hm2,平均单产子棉4461kg,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苏棉9号增收子棉1153.5kg,其中34.7hm2高产示范方单产子棉5823kg,表现出明显增产优势。为了进一步挖掘科棉1号高产潜力,提高本地棉花生产水平,现根据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生产调查,对科棉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作如下探讨。1高产优质产量结构根据科棉1号生育特性,结合本市生产情况,确定的皮棉产量指标为每公顷1875~2250kg。据实践,其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有效铃数90万~105万个,…  相似文献   

7.
麦棉双套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荆州地区实行的麦棉两熟,4月中旬在麦林套棉,10中下旬拔棉秆整地播麦,麦棉共生期一般为50~60天。棉花借助迫麦林防寒保温、保墒,易获全苗。但是10月中下旬拔棉秆播麦,棉株上的部分青铃被逼熟,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特别是随着棉田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推广丰产后劲足的棉花品种,如鄂荆1号和鄂棉12,秋桃比例增大,拔秆播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加严重。我们在江陵县资市镇进行了不拔棉秆播  相似文献   

8.
大棚双膜瓜套棉技术是指在同一地膜内西瓜棉花套种 ,外覆 4~ 8m的拱棚 ,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 ,从而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的一种立体栽培技术。一般西瓜在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成熟 ,上市早、销路好、效益高 ,一茬西瓜每公顷产量达 2 .63万~3.40万公斤 ,二茬西瓜每公顷产量达 6万~ 7.5万公斤 ,棉花每公顷产量达 90 0~ 1 1 2 5kg以上 ,比麦套棉中棉花产量高 ,每公顷综合效益达 4.59余万元 ,虽然大棚每公顷多投资 3万元 ,但每个大棚至少可使用 3年 ,每公顷大棚年均多投入 1万元 ,扣除此项投入 ,每公顷大棚双膜瓜套棉比麦套棉平均增收 1 .95余万…  相似文献   

9.
新陆中28于2006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新疆兵团农一师2005—2007连续3年示范种植,成为主栽品种。1示范种植表现2005年农一师十六团引进新陆中28种植两个连队,面积15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子棉6300kg,比中棉所35增产12%,比新陆中17增产17%。2006年扩大种植156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385kg,比中棉所35增产10.6%。2007年全团种植陆地棉0.4万公顷,其中新陆中28号0.3274万公顷,成为主栽品种。2005—2006年两年定点取样测定,新陆中28全株平均铃重5.5~5.7g,比中棉所35高0.2~0.3g。衣分42%~43%,比中棉所35高3%~4%。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系列品种获得突出成就 :中棉所 1 2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中棉所 1 6、中棉所 1 9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棉所 1 7、中棉所 2 0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以来 ,以中棉所 1 2、1 6、1 9为主的中棉系列品种的推广面积每年约 30 0万公顷 ,占全国棉花面积的近 50 % ,年创社会经济效益 1 2亿元。中棉系列棉花品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 ,主要在于全所上下能够认真贯彻执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1 历史与现状据史料记载,九江地区13世纪即已开始种植棉花。解放初全市有棉田9.8万亩,皮棉单产8.75 kg,60年代起,面积基本稳定在52—53万亩左右,单产由60年代末30kg 上升到1987年76 kg,总产增加到40kt。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4.3倍.单产提高了7.6倍,总产增加了45.6倍。1963年,我市彭泽县皮棉单产即已达到54.7 kg,跨进全国当时三个皮棉超50 kg 县的先进行列。1982年,全市首次突破皮棉亩产50 kg 关,其中有36万亩棉地皮棉亩产超过100 kg。1949—1987年三十八年中,全市单产皮棉超50 kg 的年份占15.8%.  相似文献   

12.
通过GGR6号在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赣棉杂11上示范应用比较,结果表明:使用GGR6号对棉花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尤以在移栽前和盛花期共喷施2次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总铃数可多6.45万个/hm^2以上,子棉产量增加11.57%。15.26%;纤维整齐度增加1.2个百分点,纤维比强度增0.6—1.3cN/tex,马克隆值可降低0.17~0.3;枯萎病病指降低0.3—2.5。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鄂北植棉区麦后直播棉适宜品种、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于2018年在襄阳市南漳县进行了3个独立的单因子5水平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晶华棉116产量最高。ZD2040纤维品质最优,晶华棉116其次。晶华棉116 在施氮肥150 kg·hm-2 下产量最高,在施氮肥120 kg·hm-2 下其次。综合分析来看,鄂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种植宜选用铃重适中、衣分较高的早熟和中早熟优质品种,种植密度在6万~7万株·hm-2,氮肥用量不超过150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灌云县地处淮北沿海地区,全县常年植棉2万公顷以上,平均每公顷皮棉1500kg,年产皮棉3万吨。但是,近几年台风、水灾频发,其中2000年、2003年、2005年连续遭受涝灾,棉花减产严重。灾后,对不同受灾棉田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水涝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抗灾抢管提供科学依据。1灾害情况2000年8月31日,灌云县遭受特大暴雨,全县平均降雨325mm,局部降雨达410mm。棉田普遍淹水50~70cm。淹水时间计192h,但灾后天气转入正常。全县2万公顷棉田,公顷子棉3427.5kg,较正常年份子棉产量减12.1%,其中僵瓣棉占43.8%。2003年6月21日—9月10日,雨日达69…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科技的20世纪十大进展和21世纪十项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近代棉业逐步形成并获得飞跃发展 ,这是我国 2 0 0 0年植棉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全国年度棉花总产从世纪初的 37万吨到世纪末2 0 0 0年的 435万吨 ,从居世界第 4位跃居第 1位 ;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也从世纪初每公顷 1 65公斤 ,增长到世纪末的 1 1 0 6公斤 ,进入世界棉花高产国行列。其间棉花科学技术起了十分强大有力的推进作用。1 2 0世纪我国棉花科技十项重大进展1 .1陆地棉的引入并替换了古老的亚洲棉亚洲棉绒短而粗 ,适宜小农种植手工纺织。而陆地棉产量高 ,纤维细而长 ,适于机器纺织。本世纪初以来 ,大量引入陆地棉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新湖农场自2000年开始推广机采棉,已形成一整套机采棉农艺栽培、机械采收技术措施。2005年本场种植机采棉1.03万hm2,实现机采面积0.51万hm2,机采棉平均子棉产量为4650kg.hm-2。现将本场机采棉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介绍如下。1存在的问题1.1脱叶催熟成本。每公顷选用脱落宝6  相似文献   

17.
麦-棉-瓜-菜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张家宪  刘超 《中国棉花》2006,33(4):23-24
为了解决植棉面积萎缩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麦、瓜、棉、菜间作套种多熟制栽培模式。推广示范表明,以优质棉淮杂3号与小麦、西瓜套作为主的棉田高效多熟种植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比传统的麦棉、油棉、瓜棉栽培模式增效显著。1常年经济效益以小麦、棉花、西瓜、秋冬菜为主的间套种植模式,一般小麦每公顷6000kg,收入8400元;冬菜每公顷1.5万kg,收入7500元;棉花每公顷子棉3000kg,收入1.5万元;西瓜每公顷产量4.5万kg,收入3.15万元;毛豆或豆角每公顷生产1.125万kg,收入1.5万元;总计每公顷收益7.5万元以上。由于经济效益高,农民种棉积极性高涨,棉…  相似文献   

18.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 ,属湖北省主产棉县 (市 )之一 ,常年植棉面积 2万公顷左右 ,80年代棉田种植方式基本是麦棉或油棉两熟栽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 ,传统的栽培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 ,本市棉农从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油菜、西瓜、棉花一年三熟栽培模式 ,年种植面积达 667公顷 ,一般每公顷产油菜子 1 60 5 kg,价值 385 2元 ,西瓜 4.5万 kg,价值 1 .35万元 ,皮棉1 42 5 kg,价值 1 .8万元 ,合计年产值达到 3.61万元。1茬口配置1 0月下旬棉花拔秆后 ,深耕作畦 ,畦宽 3.6m(包沟 ,下同 )为宜。油菜 1 0月下旬在畦中定植 1 …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优质新疆棉向下游生产制造企业和终端品牌传递的应用价值,对中棉-罗莱1号(中棉9001)纤维品质、纱线品质、布匹品质等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中棉-罗莱1号和美棉混纺进行成纱和布匹品质对比。结果显示:中棉-罗莱1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2 mm以上,平均马克隆值4.11(A级),纤维品质关键指标表现优良;成纱品质以及布匹品质表现优良,其中纱线品质达到60支纱优等级别。这些结果可为该品种纤维合理利用以及提升罗莱家纺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茶叶副产物开发利用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年产茶叶已达到56万多t,茶叶在生产过程中,茶叶的副产物也相当可观.据调查,生产1吨红茶约有30~50kg的茶灰、筋毛、梗朴等副产物;生产1吨绿茶或其它茶类,有20~30kg的副产物.据此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茶叶加工中的副产物至少在1.6万t以上;茶树更新修剪下来的枝叶等有数万t之多;全国已开花结果的茶园约为80万hm2,茶籽年产量也有8~10万多t;此外,还有大量的低档粗老茶叶.因此,综合开发利用茶叶副产物,不仅可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丰富人民的生活.现将茶及其副产物开发利用情况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