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1年 ,笔者进行了三合激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试图探讨三合激素用于母牛催情和同期发情及在母牛发情后使用三合激素的作用。分析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对牛使用三合激素 ,应在发情后使用效果较好 ,可减少配种次数 ,提高受胎率。试验方法选择相邻的 3处乡镇 ,自然条件基本相同 ,全部采用人工授精。选择年龄、体重、体况相差不大的青年母牛 1 2 0头 ,其中 40头作为试验组 ,在发情配种时注射三合激素 ,每头 2ml;40头用于催情 ;40头在自然发情时直接进行配种 ,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 1 三合激素对自然发情母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国内应用三合激素对母牛的同期发情试验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导.但用三合激素对分散饲养、常年使役的延边黄牛不同月份进行试验的资料,尚未见到.为了探索和验证三合激素对延边黄牛发情试验效果,我们从1983年以来在龙井县东盛乡、三道乡等6个乡进行了377头母牛的试验.现将记录完整的51头母牛的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1982年,我县10个公社开展黄牛冷冻精液配种试验,对346头乏情母牛用三合激素进行处理,收效较好。三合激素为上海第九制药厂1982年产。试验在当地母牛发情旺季8月份进行,对不发情母牛目测估重,每50公斤体重肌注三合激素1毫升。妊娠母牛忌用。一般乏情母牛1次注射4—5毫升。注射后2—3天,90%左右母牛出现明显发情。发情持续期1—2天。  相似文献   

4.
应用雌激素在黄牛促情和提高母畜受胎率方面,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所用雌激素和剂量不同,试验结果也很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摸索雌激素对提高黄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效果,我们于1987—1989年用苯甲酸雌二醇和三合激素对母牛进行了诱导发情试验,并已初步取得了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效  相似文献   

5.
<正> 承德地区1979—1981年母牛繁殖成活率较低,分别为35.8%、35.1%和31.3%。大体是三年一犊,生产水平甚低。为改变上述状况,我们应用三合激素诱导母牛发情。1981年在围场县红松洼牧场做了100头母牛的试验,促卵泡发育率为82.8%,取得了初步效果。为进一步确定三合激素的使用价值,又在丰宁、隆化、围场、承德四县九个配种点进行了观察。一、试验方法:重点选择哺乳母牛,其次为2岁母牛和长期乏情母牛。  相似文献   

6.
产后母牛哺乳乏情期的延长,是影响农村零牧牛群繁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有人在进行牛的同期发情时,也用激素处理了部分哺乳母牛,因方法不同,效果各异。笔者于1987年7月用三合激素在本市多宝、挹市、张港三个罐点处理了产后哺乳的黄母牛31头,对不同哺乳阶段乏情母牛的发情、受胎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本研究以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的母牛为对照,对三合激素单独应用和与PMSG结合应用的水牛及黄牛的同期发情效果作了比较,同时还测定了三合激素和(或)PMSG处理前后的黄牛血浆孕酮和雌二醇—17β(E_2)水平,试图为分析三合激素作用机理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国产药物三合激素、促排三号、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激素对本地母牛进行产后诱导发情处理 ,并根据处理后发情情况进行人工授精。表明用促排三号结合使用氯前列烯醇的效果 (ovsynch法 )显著好于使用三合激素。结果提示用 ovsynch法比较适用于对母牛产后乏情进行诱导发情配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素诱导母牛发情,是近年来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上的一项实用技术。现在根据一九九四年对内蒙古乌盟察右中旗元山子乡阿林朝冷配点利用三合激素诱导母牛发情的试验情况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0.
在牧区和半牧区.肉牛主要以散放为主.以往多因发情不集中。加之散放母牛驯化程度不好.给人工输精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养殖户为保证繁殖.多在牛群中留有公牛.任其自然交配、这样很难达到对牛群的改良目的。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给空怀母牛肌注三合激素促其同期发情集中输精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及用药时间 试验在白城市洮北区草原站东兴牧场进行。用药时间选择在母牛膘情较好的每年6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之间。1.2试验材料 三合激素系国营南京动物激素厂生产.批号:990420。器…  相似文献   

11.
从两年的人工授精配种记录中,分别随机抽取用三合激素,氯前列烯醇处理及自然发情配种的母牛80头追踪调查其产情况。结果是:三合激素处理组产率6.25%(5/80);氯前列烯醇组产率36.25%(29/80),经统计分析,三合激素组明显低于氯前列烯醇和自然发情组,而氯前列烯醇组与自然发情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牛人工授精中,采用同期发配种技术时,选用氯前列烯醇可以获得与自然发情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两年的人工授精配种记录中,分别随机抽取用三合激素,氯前列烯醇处理及自然发情配种的母牛80头追踪调查其产犊情况。结果是:三合激素处理组产犊率6.25%(5/80);氯前列烯醇组产犊率36.25%(29/80);自然发情组产犊率40%(32/80),经统计分析,三合激素组明显低于氯前列烯醇和自然发情组,而氯前列烯醇组与自然发情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牛人工授精中,采用同期发配种技术时,选用氯前列烯醇可以获得与自然发情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产药物三合激素、促排三号、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激素对本地母牛进行产后诱导发情处理,并根据处理后发情情况进行人工授精。表明用促排三号结合使用氯前列烯醇的效果(ovsynch法)显著好于使用三合激素。结果提示用ovsynch法比较适用于对母牛产后乏情进行诱导发情配种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 近两年来,由于我县自然灾害较严重,大部分母牛的饲养管理粗放,劳役繁重,膘情很差、延迟发情或长期不发情。严重影响了母牛的受配率和受率,为扭转这一局面,提高三率,两年来应用三合激素对母牛进行催情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探讨三合激素对水牛应用效果,我们于一九八六年11~12月份在东乡县长林乡和小璜乡,随机选择了45头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空怀母水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和受胎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用激素诱导母畜同期发情,是家畜繁殖中的一项新技术,我们采用三合激素进行母牛同期发情试验,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用药品:采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三合激素(人用),每支安瓿1.0毫升,含丙酸睾丸素25毫克,黄体酮12.5毫克,苯甲酸雌二醇1.5毫克。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结合高安黄牛的实际情况,探讨三合激素对高安黄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我们进行了试验。一、试验对象为年龄3—12岁的无生殖器官疾病的空怀高安母牛。二、药品、用药途径及用量使用三合激素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每头牛每百公斤体重颈部一次性肌注0.8—1ml。三、试验方法确诊空坏后目测体重,计算用药量,颈部肌注。记录注药时间、发情开始时间、发情症状、带  相似文献   

18.
同期发情是家畜繁殖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同期具有使母畜集中发情,便于人工授精(包括冻精)工作的完成,集中生产等特点。因此,同期发情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处理牛同期发情试验报告很多,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药物复杂,副作用大,情期受胎率较低,尚属试验阶段。1982年,我们在全县10个输精点用“三合激素”处理黄牛同期发情试验,试验牛272头,同期率达95.5%,情期受胎率达41.3%,连续三年推广三合激素促情共计2623头,并在全区九个县推广使用,效果此较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同期发情是根据母牛生殖器官和垂体产生的某些激素在发情中的特殊作用为理论依据,根据这些生理现象应用合成激素制剂注射后,人为地造成畜群发情同期化。在畜牧业生产中可减少母畜的空怀时间,提高母畜利用率。在边远山区进行牛的同期发情,集中输配,极有利于牛的冷配工作的开展。为了探讨不同药物对黄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我们选用了氯前列稀醇与三合激素进行了牛的同期发情比较。1材料和方法试验从2000~2002年先后在我县雨冲、黄泥、普底、猫场、安乐五乡镇对628头黄牛进行试验,时间均在每年9~11月即秋配时间。1.1试验牛产犊两个月以上的黄母…  相似文献   

20.
三合激素对奶牛催情试验效果满意○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市350013)林朝星据1993~1994年在福州市国营奶牛场和养牛专业户对1200头奶牛进行调查,奶牛产后3至5个月,育成牛超过18月龄未见发情的母牛,占31.66%。为提高奶牛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