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以新疆大叶苜蓿品种为对照,对通过田间综合农艺特性评价筛选出的12份优良苜蓿种质材料分别进行了其盛花期第一茬草和再生草茎、叶及植株(全株)的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刈割供试种质材料(包括对照)植株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1.83%,叶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7.99%,茎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6.10%;再生草植株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3.78%,叶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17%,茎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7.19%;供试的12号、9号、3号、5号、2号和8号种质材料含有相对于新疆大叶苜蓿品种较高的总氨基酸, 来自前苏联的12号种质材料还含有较高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紫花苜蓿种子(Medicagosativa)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做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的粗蛋白含量为31.63%,粗脂肪含量为9.85%。脂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40.13%。此外,紫花苜蓿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23种矿质元素,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0.57mg/g。因此,紫花苜蓿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被誉为牧草之王而著称,紫花苜蓿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尤其是粗蛋白质,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8%~25%,总能4.22MJ/kg,含有10多种必需氨基酸、以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较高:苜蓿干草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以胡  相似文献   

4.
12份苜蓿种质材料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疆大叶苜蓿品种为对照,对通过田间综合农艺特性评价筛选出的12份优良苜蓿种质材料分别进行了其盛花期第一茬草和再生草茎、叶及植株(全株)的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刈割供试种质材料(包括对照)植株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1.83%,叶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7.99%。茎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6.10%;再生草植株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3.78%,叶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17%,茎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7.19%;供试的12号、9号、3号、5号、2号和8号种质材料含有相对于新疆大叶苜蓿品种较高的总氨基酸,来自前苏联的12号种质材料还含有较高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的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陶雅  玉柱  孙启忠  赵淑芬 《草业科学》2009,26(9):151-155
通过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与苜蓿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全氮、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会在秋冬季升高,并在整个冬季保持较高水平,春季返青时下降,苜蓿根内MDA含量在秋季升高,并随晚秋气温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此外,各紫花苜蓿品种综合测定的参数说明,阿尔冈金抗寒性最强,金皇后次之,甘农3号最差。  相似文献   

6.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_1Zn_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_2Zn_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_1Zn_2)含量最高,Se_2Zn_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_1Zn_0)、高硒低锌(Se_2Zn_1)、高锌(Se_0Zn_2)与低硒高锌(Se_1Zn_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锌微肥和富啡酸,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适量硒锌或富啡酸的施用均可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且以两者配施效果最好,产量达16.28 t/hm2,显著(P<0.01)高于对照,增幅为42.43%;施用硒锌混合微肥或富啡酸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硒、锌含量及积累量;硒锌和富啡酸配施极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而对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三者配施显著提高了氨基酸总量及缬氨酸(Val)、亮氨酸(Leu)以及赖氨酸(Lys)等3种必需氨基酸(EAA),同时提高了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的天门冬氨酸(Asp)、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和酪氨酸(Tyr),其他氨基酸变化不明显。因此,适量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有利于增加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改善紫花苜蓿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Bara310SC’为试验材料,于初花期刈割收获后调制成干草;分别在贮藏30、60、90、120 d时测定营养品质和氨基酸组成,研究苜蓿干草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和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营养品质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CP)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FV)逐渐降低,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则逐渐上升。此外,苜蓿干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功能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贮藏30 d后其氨基酸比值系数最高。粗蛋白含量与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与丙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各氨基酸组成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发现,贮藏30 d的干草品质最好。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干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品质呈降低趋势。为保证苜蓿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9.
评价了新选育柞蚕品种川柞1号的雄蚕蛾营养价值,对雄蚕蛾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川柞1号新鲜雄蛾中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82%、16.91%、0.97%、3.05%,略高于青6号雄蚕蛾中的14.65%、15.84%、0.58%、2.20%;川柞1号和青6号的雄蚕蛾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4.54%和13.64%,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8.24%和37.9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分别为79.97%和73.02%;雄蚕蛾含有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且药效氨基酸含量较高。试验结果显示,川柞1号雄蚕蛾属于优质蛋白质源,对人体的保健及骨骼肌代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1调制 紫花苜蓿产量高,利用年限长,生产成本低。每亩(667平方米)地紫花苜蓿,能产300千克左右干草,高的可达500千克以上。紫花苜蓿质地柔软,味道清香,适口性好。猪、马、牛、羊、鸡、鸭、鹅、兔、鱼都特别爱吃,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紫花苜蓿属于豆科牧草,能固氮,茎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开花期刈割的牧草,干物质含量为20%~25%,最高可达30%,其中蛋白质含量20%,高的可达22%。还含有动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各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紫花苜蓿干草的调制要尽可能地保留苜蓿原有的营养物质,并保持较高的消化率和适口性,特别是减少鲜草中粗蛋白、胡萝卜素和必需氨基酸等的损失才能获得优质的苜蓿干草。营养损失原因主要包括饲草呼吸作用、酶类降解、机械损失、草捆内部发热损失以及雨水淋洗损失。  相似文献   

11.
蜂王幼虫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蜂王幼虫营养成分的含量和质量,为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依据,在分别按国标测出营养成分含量后,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氨基酸质量,与常见动物性食品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蜂王幼虫中水分含量占总质量的78.97%,粗脂肪、粗蛋白各占其干重的18.64%和55.80%,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46.67g/100g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NEAA)的比值为0.98。AAS和CS均显示蜂王幼虫第一、二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EAAI为76.16,同时显示蜂王幼虫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由此可见蜂王幼虫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2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对头茬草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取样,分别测定了各生育期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紫花苜蓿材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P0.05),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等不同生育期,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北极星(22.06%),哥萨克(18.81%),陇东苜蓿(16.4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甘农1号(22.18%),陇中苜蓿(31.16%),苜蓿王(36.97%);各生育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甘农7号(27.59%),苜蓿王(38.10%),苜蓿王(44.35%);粗灰分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为:陇东苜蓿(9.40%),皇后(9.00%),甘农8号(6.02%);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苜1号(2.91%),哥萨克(2.78%),甘农7号(3.04%)。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明显下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明显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出现小幅上升。苜蓿王各营养指标在不同的生育期表现最好,在武威地区的黄羊镇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西藏57种栽培牧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以及限制性氨基酸的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牧草中氨基酸总量为6.11%~23.71%,各科牧草氨基酸总量顺序是豆科>藜科>禾本科。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为6.42%,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值最高的是豆科牧草,最低的则是禾本科牧草;含硫氨基酸含量为0.44%~1.63%,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牧草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为0.63%~2.25%。同时满足EAA/NEAA>60%,EAA/TAA>40%的牧草共有47种,占栽培牧草总数的82%。研究表明西藏栽培牧草氨基酸组成合理,营养价值较高,是当地家畜优质的饲草来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黄花苜蓿、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生育期总皂苷含量的变化,并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法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返青期到初花期的植株总皂苷含量为紫花苜蓿〉草原2号苜蓿〉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极显著高于黄花苜蓿(P〈0.01);在盛花期和结荚期,草原2号苜蓿的总皂苷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成熟期黄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最高。紫花苜蓿与草原2号苜蓿在结荚期的植株总皂苷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生育期(P〈0.05),黄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普定高脚鸡的营养价值,试验对普定高脚鸡胸肌及大腿肌混合样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普定高脚鸡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8.99%,粗脂肪含量为5.54%,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8.30 mg/g,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9.02%,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氨基酸评分为52.95;脂肪酸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0.28%,且以油酸、亚油酸最高,分别达37.333%和27.053%;微量元素锌、硒含量分别为15.9 mg/kg和0.059 mg/kg。说明普定高脚鸡肌肉具有低脂高蛋白的特点,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锌、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测定5峰新疆双峰驼驼乳中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含量,并对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驼乳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45%,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3.084g/100g驼乳,占蛋白质89.39%;驼乳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42%,条件必需氨基酸占4.9%,两者合计达46.9%。说明驼乳蛋白质属天然优质蛋白质和完全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 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1Zn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2Zn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1Zn2)含量最高,Se2Zn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1Zn0)、高硒低锌(Se2Zn1)、高锌(Se0Zn2)与低硒高锌(Se1Zn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6个抗寒紫花苜蓿种质(GNKH-1、2和3、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金皇后紫花苜蓿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的种质,在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进行了播种当年的评比试验,并对地上部分叶和茎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在GNKH-2叶最高(23.86%),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茎中最高(12.13%);必需氨基酸(E)在金皇后叶(8.55%)和茎(4.27%)中最高。供试苜蓿叶蛋白种质从高到低排序为:金皇后>GNKH-1>GNKH-3>GNKH-2>阿尔冈金>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茎蛋白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为:金皇后>GNKH-1>GNKH-2>GNKH-3>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阿尔冈金。综合分析表明,抗寒苜蓿材料中GNKH-1叶和茎蛋白质价值均最高;GNKH-3是抗寒苜蓿材料中氨基酸评分相对最高的,叶部氨基酸评分(AAS)为32.74,茎部为15.94,均高于其他供试苜蓿品系;阿尔冈金和GNKH-1叶部EAAI值最高,分别为1.2860和1.2847;GNKH-2(1.2872)仅次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和阿尔冈金茎部的EAAI值(1.2881,1.2876)。  相似文献   

20.
聚合草的氨基酸组成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对聚合草叶和根部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聚合草叶蛋白氨基酸总量19.65%,必需氨基酸(EAA)占44.2%,呈味氨基酸36.5%;聚合草根部蛋白氨基酸总量(TAA)3.47%,必需氨基酸占40.1%,呈味氨基酸39.5%,同时满足EAA/TAA40%,EAA/NEAA(总非必需氨基酸)60%;叶蛋白AAS和EAAI分别为47.5和0.916,根部蛋白AAS和EAAI分别为42.5和0.834,高于同期苜蓿叶片(30,0.881),低于怀山药(50,0.959)。聚合草叶和根部氨基酸组成平衡且优质,具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