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告读者     
《河南林业科技》1993,(2):48-48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即丰产沟犁整地,不仅为改造黄土高原的瘠薄旱地增产开创了新路,而且有利于坡地水土保持和抗旱造林。  相似文献   

2.
土壤耕作作为一项调节土壤水、肥、汽、热的传统技术在旱农区广泛应用,但目前的耕作仍以畜力铧式犁为主,形成农田土壤耕层浅,不利于接蓄降水,限制了有限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在施肥水平较高的地区,土壤供水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这些地区的传统耕法需要改进与提高.为了建立与不断发展的施肥水平等农业现代技术相适应的耕作体系,我们在阴山南麓主要旱农区清水河县进行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对土壤供水状况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旱地土壤水分利用效果开避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土壤管理 1、清耕:不种间作物,每年经常进行耕作,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气和无草状态,以促进土壤内微生物繁殖和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有机氮的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除草、保肥、保水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全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实现:农田建设标准化、作物布局区域化、作物机械化、农艺措施规范化、农民知识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科学化,农业生产才可能从传统落后的粗放型农业转变为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农田建设标准化:建设高标准的保水、保肥、保土、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的农田,并使其实现条田化和园田化建设,且有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机耕路,是发展大农业的基础保证。作物布局区域化:为实现大农业生产,达到农业生产高效快速发展,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提高耕作效率,农作物种植必须实行区域化,…  相似文献   

5.
谷子“一条线”(耒不)种法,是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一种耕作方法。这种方法严重障碍着谷子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一九七一年以来,我们靠山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宽播谷子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谷子垄上双行的栽培试验。去年,全公社推广面积三百余垧,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的丰缺,是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我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特别是旱农区,气候干旱,土地瘠薄,养分供应不足,改变耕作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合理转化与利用,培肥地力,已成为我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我们在黄土丘陵旱农区进行了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果树行间或果园缺株断行处,科学合理地间作一些农作物,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能促进果园肥水管理,加块果树生长。但间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不宜高。不宜间作高粱、玉米等高杆作物以免影响果树通风透光;宜作红薯、豆类、小麦等矮杆作物。不宜长。不宜间作生育期长,特别是多年生的作物,以免影响给果树施肥及果园的耕作;宜作与果树共生期较短的作物,如油菜、大蒜等。不宜深。不直与报系发达、扎根较深的作物间作,以免同作物发生争肥、争水的矛盾;宜与根系分布较浅,主根不发达的作物间作,加蔬菜等。另外,对地力消耗强的作物不宜…  相似文献   

8.
金龟子属鞘翅目昆虫,分布极为广泛。幼虫称为蛴螬,危害多种树苗、农作物、板栗林等,以春秋两季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 一、育苗措施 1.改变耕作制。实行苗、麦轮作,可降低虫害;实行水、旱轮作,可根本性地防治蛴螬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9.
彝寨的传统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民族山区经济发展,笔者利用假期到云南省姚安县太平乡新村彝族村寨,对当地森林资源的传统管理与利用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新村彝寨是姚安县东部的一个特困高寒山区村寨,离县城40 km,全村寨共69户,407人,全是彝族,有耕地28.8 hm~2,有林地约300 hm~2,主要种植的作物有谷子、苦荞、小麦、玉米等,以杂粮为主食。人均年收入500~600元,主要来源于粮食、林副产品和饲养家禽。实行传统轮歇耕作制,还有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在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国家鉴定的以磷酸铵肥为主剂的704型森林化学灭火剂,除主剂外,还加有增稠剂、润湿剂、防腐蚀剂和色素等。经过一些地方使用,灭火效果已达到国外同类灭火剂的水平。在东北、内蒙林区,于春秋两季使用运五型飞机喷洒加有酸性大红为  相似文献   

11.
生物固氮肥     
生物固氮肥是一种用泥土吸附固氮菌发酵液制成的固态微生物肥料,同传统合成肥相比,有如下优点: 1.肥效多元性。每克生物固氮肥中含有效固氮菌3亿个,这些固氮菌能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固定在土壤中,分解土壤中无效的磷、钾元素并能产生作物所需的其它微量元素,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具有多元功能。 2.增产效果显著。在减少50%尿素和化学农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采用良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几年来,由于各地普遍重视了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各级党委都加强了对种子工作的领导,根据当地需要有目的地繁殖良种,基本做到了“自繁、自选、自留、自用”,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种子繁育和推广机构的工作,一个“县有良种场、社有良种队、队有种子田”的三级良种繁育体制已初步建立起来。全省大豆、水稻、小麦、谷子等作物的良种普及面积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特别是近两三年来,玉米、高粱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主要枣区土壤概况及其培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枣树的发源地和最早的栽培中心之一。为合理开发利用其枣林土壤资源,改变目前产量低而不稳的生产局面,我们对山西主要枣区的土壤状况和培肥措施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管理粗放等均为限制枣林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此提出了以保水增肥、养土为中心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如何保证农民的吃饭问题,已成为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在目前解决吃饭问题仍然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和最根本的产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枯竭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在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西北干旱地区实施有效的耕作技术,对改变坡面微地貌、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抗性、蓄水、保土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作用.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间套四种效果较好的耕作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农业发展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耕地周围的林带和零星大树,常因根系大量伸入农田,夺走大量水肥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各地常用开沟切根的办法以防止树木根系和农田作物争肥夺水。但此法费时费工,而且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开挖的隔离沟外侧,常形成大量根蘖苗,如不及时除萌清理,新生幼树将继续胁地。同时,沟内根系被积土填满,需每年清理。否则,新生根系亦会重新穿过隔离沟而继续胁地。另外,在耕地地头开沟堆上,既多占耕地面积,又不方便畜力和机具耕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挖沟切根的同时,可在沟内埋入塑  相似文献   

16.
抗旱保水长效新型复混肥料是将材料科学、农业栽培、土壤、植物营养和肥料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型高徽产品。它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作用,能以水带肥、以水促肥,起到节水节肥的双重效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减少肥料对土壤和水质等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竹林培肥研究与50年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木培肥就是有意识地将营养物质施入土壤中或喷施到植物体上 ,以改善林木营养状况 ,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和提高品质 ,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栽培措施。竹林培肥研究集中在毛竹、雷竹、麻竹、巨龙竹等少数几个材用、笋用经济价值较高的竹种上。1 研究历史世界上大多数竹林管理水平不高 ,竹林培肥少。以培肥为主要集约经营措施的竹林管理在日本和中国做得比较好。日本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竹林培肥 ,70年代随着日本投资菲律宾笋用林 ,竹林培肥进入应用阶段。我国解放前在竹林培肥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基本空白 ,只有少量直观描述民间生产…  相似文献   

18.
周妍  朱烨  李栎 《绿色科技》2023,(4):173-178+193
项目选取试验地位于西南某地,地盛产锡矿及钨矿,该地区大部分农田土壤存在砷、镉超标,选取土豆、花生、大豆,3种不同种类的作物,每类作物选取6个品种进行种植,通过田间种植,筛选出最优品种,为该重金属污染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的选取,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且将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进行回填,探讨了此过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两季作物的种植,大豆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效率更高,且籽粒中健康风险远大于土豆及花生。根据对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可知,同种作物在经过2季种植后,作物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花生与土豆更适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针对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可选用的作物为中薯3号土豆、中薯20号土豆、鲁花11花生、菜农13花生、花育23花生、丰花2号花生及平度01花生。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可知,经过两季度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养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由于降低风速,改变了农田小气候,减轻了风沙干旱等灾害,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探索农防林带对四大旱田作物(玉米、大豆、高梁、谷子)生长的影响规律,我们在德惠县布海公社按种子发芽出土,营养器官的生长、成熟三个季节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大蒜-白菜〉小麦-花生〉大蒜-花生〉小麦-黄豆〉小麦-谷子〉大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黄豆〉油采-谷子。具体将其分为三类以大蒜--白菜配置以上为最 一类,大蒜-黄豆配置以上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