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甜叶菊土传病害对其产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植物提取物、生物制剂、化学杀菌剂、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提供甜叶菊病害防控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甜叶菊形态特征,结合多年栽培经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从种子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适期采收、设备维护等方面,研究总结出甜叶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河西走廊甜叶菊拱棚育苗最严重的猝倒、立枯和叶斑三大病害症状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1 病害防治棉花病害的防治重点是苗期的根腐病,花铃期的枯、黄萎病,措施是:(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做好精细选种工作。(2)用敌克松、402及种衣剂对棉种消毒杀菌,用氯化苦对土壤消毒。(3)适期早播种、早管理,促壮苗早发,同时推广“矮、密、早、膜、匀”的栽培模式,增强棉株抗病性。(4)喷施“绿风95”、“肥宝”、“保棉丰”等棉花生产和保护剂防治病害发生。(5)注重科学施肥,增施钾肥和微量元素,培育壮苗抵御病害侵染。(6)轮作倒茬、冬翻冬灌抑制棉花病虫害。针对本地棉花枯、黄萎病主要在6月底、灌头水后…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印度侵染甜叶菊土传病害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病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外境环境条件的影响等研究,以期为我国甜叶菊病害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移栽是甜叶菊大田生产工作的开始,也是甜叶菊栽植中重要环节之一,适时早栽是促进甜叶菊丰产质优的基础。为探讨甜叶菊在当地的适宜移栽期,1996年我们做了适期移栽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甜叶菊制种田,土壤为岗地白浆土,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黑龙江省甜叶菊栽培中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严重的病害。四川省早在1942年发生,据1982年普查统计,全省植棉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田面积约120万亩左右,年损失皮棉400多万公斤。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措施。早在50年代初开始,我省先后育出了防治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  相似文献   

9.
甜叶菊生产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移栽成活率。针对生产实际,从气候及环境因素、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甜叶菊移栽成活率的因素,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印度侵染甜叶菊的三大土传病害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solani)和丝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 bataticola)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性、培养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甜叶菊病害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甜叶菊功效和发展,并从标准化育苗基地的建设、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提高、高值农业的发展和加工产业链的完善等方面阐述了安徽省明光市提升甜叶菊产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甜叶菊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材,用茎尖为外植体,在MS 0.5mg/LNAA 0.5mg/L BA 3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一次性丛生芽,在1/2 MS 1.0mg/L NAA 0.5mg/L IBA 3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大量须根,产生15~20倍健壮的丛生芽,为甜叶菊试管苗工厂化系列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B和A,排序为B>A>E>C>D,也就是说在高水肥条件下种植甜菊,设法早育苗、春季早移栽并适当提高大田栽植密度是当前增产的关键。而对甜菊生长盛期及时摘除植株分技以下的叶子,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改善大田通风透光、减少黄叶、黑叶,提高质量,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试验还说明了,在山东自然条件下,不管移栽期早与晚,对甜菊二茬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任城区为避免甜叶菊因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病虫害加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出现卖叶难或叶贱伤农的不利局面,再创甜叶菊产业新辉煌,进行了甜叶菊扦插育苗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已形成从品种更新、扦插育苗到收获贮藏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发展甜叶菊的优势分析及超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肃河西走廊种植甜叶菊的优势因素,总结了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甜叶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甜叶菊组织培养 ,培养物生长速度快 ,分化频率高 ;以蔗糖作碳源的培养物 ,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出芽率均比葡萄糖、麦芽糖作碳源的高。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以能量为100kev,剂量为10^15/cm^2碳离子注入的甜菊种子萌发过程的细胞学效应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现萌发4d的甜菊幼苗核异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频率,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的损伤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细胞发裂指数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萌发第10d,上述表征已与对照组呈不显著差异,表明低能碳离子注入甜菊所引起的损伤已基本修复。  相似文献   

18.
四川引种甜叶菊的糖苷含量变异及优良单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引种至四川的经无性繁殖的46个甜叶菊单株(按表型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的Rebaudioside(RA苷)和Stevioside(St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试图筛选出高RA苷含量、高RA/St比例的糖用型或高St苷含量的药用型甜叶菊单株,并基于RA和St糖苷含量对46个甜叶菊单株进行聚类分析,以探讨糖苷含量与植株的田间表型特征的关联。结果表明:46个甜叶菊单株的RA苷含量变幅为0~10.56%,St苷含量变幅为2.90%~20.97%,基于RA和St苷含量进行聚类可分为9类,与根据田间表型特征的分类不尽相同。共筛选出3个高RA糖苷(9.55%~10.56%)、高RA/St比例(2.0~3.1)的RA型优良单株SR2-1、SR2-2、SR25和2个只含St糖苷的甜叶菊单株SR5和SR6,为不同用途甜叶菊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 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20.
甜叶菊在河西冷凉灌区气候条件下,可利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实现一年一季生产,但由于育苗成本较高,影响了甜叶菊生产效益.针对甜叶菊种子小、育苗难、育苗成本高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甜叶菊扦插育苗及根蘖繁殖栽培技术,每666.7㎡可节约育苗成本120元,单茬干叶平均产量可达300 kg经检测化验,甜叶菊叶每百克总甙含量在18g左右,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