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还可以榨油,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大量栽培,为广大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目前我国油菜生产中普遍存在一些病害,对油菜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油菜的产量,应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文章综述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夏大白菜生产发展很快,增加了淡季蔬菜花色品种,而且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夏播大白菜生长季节处于盛夏,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闷热多雨,病虫害很严重。为确保夏播大白菜栽培取得成功,近两年来,园艺研究所根据生产情况,在贵阳、毕节、紫云、贵定等对夏季耐热大白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3.
唐景斌 《种子科技》2014,(12):47-48
南京市高淳区多年的试验结果和高产栽培经验证明,要想提高油菜产量,应该以合理群体为起点,努力提高单株生产力,采取“秋发、冬促、春稳、活熟”的技术途径,使油菜角果群数量与质量能协调提高,最终实现高产稳产。文章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低"油菜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要实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关键是提高群体质量,在主攻有效总角数的基础上,稳定提高粒数和粒重。在栽培策略上,要围绕实现“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目标,按照“双低”油菜的生育特点,建立以选用“双低”良种为基础,集中连片种植为前提,“两早两优”为核心,“三防”抗逆为保障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从而确保秋发冬壮、高产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6.
贵州反季节无公害春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来,开展了反季节春大白菜品种试验,不同生态地区播种期、定植期试验,配套的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鉴选出适宜贵州反季节栽培的春大白菜优良品种,总结了不同生态地区适宜的播种、定植期及配套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为贵州4~5月大白菜淡季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屏南县属于福建省东北部高山地区,一般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夏季低温凉爽,我们利用这一气候特点栽培反季节大白菜获得成功。一般亩产量可达4000~5000千克,若能及时采收,则每亩可获利2000~3000元,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效益好,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干辣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升高,海泼137m-2900m,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交替分布。辣椒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不同产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名优品种。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辣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品外销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2004年,全省辣椒种植面积13.67万hm^2,产量133万t(鲜椒),总产值17.9万元。主要销往国内长江、珠江流域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合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阐述了相关防范措施。通过优质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当地水稻种植户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基于此,论述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兴才 《种子科技》2023,(22):60-6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工业原料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应积极提高玉米生产效益,适应我国农业转型的需求,引入玉米配套高产栽培创新技术。通过介绍优质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整理了优质玉米栽培管理措施并提出优质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绿色花生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保健食品,市场对于花生产量以及品质的要求较高,应当加强对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升当前花生产量以及品质,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前提下提升花生产量。主要探究了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卢建锵 《种子科技》2020,(2):32-32,35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民的生产以及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要想使玉米种植的产量提高,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农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更多先进的农机、农技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产量和质量与食品安全供应与贮存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下,玉米生产种植工作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当前很多地区还存在仍使用传统、落后玉米种植技术的现状,同时存在连续多年大规模种植的情况,导致病虫害高发和玉米产量、质量下降,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对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分析和探究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旨在通过探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琳 《种子科技》2022,(13):36-38
小麦属于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具备丰富的维生素A及矿物质,食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已经成为各地区重点种植的农作物。小麦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包括种植地土壤情况、种子质量、种植方式、施肥灌溉、农田管理及病虫害等。若想实现增产增收,应从种植的各个环节入手,明确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文章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晓静 《种子科技》2022,(23):37-39
党参是我国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属于桔梗科植物,根部经过干燥处理后可药用,具有补脾益气功效。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许多人开始重视保健,对党参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为了提高党参的产量和质量,应利用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管理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以党参的生长特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党参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富宁 《种子科技》2023,(11):65-67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持续提升,对无公害优质高产苹果的需求日益高涨,带动了我国无公害优质高产苹果产业基地的种植模式及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式朝着可持续和高速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苹果原料种植与加工食品产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研究了无公害优质高产苹果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我国无公害优质高产苹果大规模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黄云根  余虹 《科学种养》2010,(12):16-17
<正>我县油菜直播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病虫害多、效益低。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趋利避害,培育壮苗,亩产比采用油菜直播技术增产15%~20%,亩收入增加百元以上。现将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性作物,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维护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小麦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的生产情况来看,基层地区的很多种植户一直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方式,普遍表现为品种更新速度较为缓慢,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小麦,没有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田间管理不当,小麦植株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了病虫害发生流行率逐渐增加,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化小麦种植过程中就需要从科学栽培管理角度入手,深入探讨引起小麦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原因,并做好科学的栽培管理,提高植入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确保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向着纵深化方向推进。本次研究探讨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常见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周永丽 《种子科技》2022,(20):64-66
油菜籽油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用油之一,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素和脂肪酸,是我国人民饭桌上的必备调料,对人体起着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籽油用量也在不断增大,使得我国目前栽培技术种植下的油菜籽产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种植方法合理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种植经济收益,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高产栽培技术在油菜种植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未来油菜种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