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芦笋的6个农艺学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和一级笋率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芦笋产量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和茎数。影响芦笋一级笋率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产量。植株越高,产量越高,一级笋率也越高。茎粗、株高、茎数构成芦笋产量、品质特性,同时也是新品种选育的必备性状。通过对产量和一级笋率的多重比较发现,全雄品种在产量、一级笋率和其它农艺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种,因此芦笋全雄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目前芦笋育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不同叶面肥对芦笋长势和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不同叶面肥在芦笋上施用作对比试验,以探讨对芦笋的长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芦笋株高、茎粗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应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笋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喷施叶面宝、害立平、喷施宝及清水对芦笋的长势与产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效应,其中喷施叶面宝对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均优于其它叶面肥。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害立平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和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喷施喷施宝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叶面宝产量最高(3 361.5 kg/hm2),经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喷施叶面肥芦笋的株高、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6 343。  相似文献   

3.
芦笋种质资源茎粗、株高及其相关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份芦笋种质资源的茎粗、株高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表现均较好的是Pacific Purple、UC157、JK107、Purple Passion、冠军,芦笋的株高与产量密切相关,近半种质的株高和茎粗的相关性不大。研究结果为芦笋种质改良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1988-1991年对4-6年生芦笋的适宜施氮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11-17kg/亩时,氮对芦笋植株地上各部分生长的作用是茎数>株高>茎粗,其中施氮14kg/亩时,对上述3项指标构成的生育指数的作用最大,相应来年可食嫩茎和一等嫩茎产量亦量高。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浚单20为供试材料,探索不同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35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高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粗则逐渐减少,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播期每推迟1 d,产量减少0.7%~1.7%,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百粒质量、穗粒数、穗长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抽雄期至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全生育期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抽雄期至成熟期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灌浆,结果产量越高;全生育期积温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以京绿芦1号为试材,分析不同红蓝光质比和光强组合下芦笋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养分积累。结果表明:红蓝光质比7∶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长度、总茎粗、分枝数达到最大,而氨基酸含量最低;红蓝光质比3∶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黄酮、皂苷最大,而多糖含量在光质比7∶1,光强225 W·m-2处理下最大;双因素分析发现,光质与光强对分蘖数、总黄酮、氨基酸存在交互作用;Pearson相关性表明,总黄酮与总茎粗呈显著正相关,而氨基酸与总长度、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发现,不同光照条件组合对芦笋生长和关键养分影响存在差异,对今后芦笋生产中补光灯的使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效高产农业是可持续生产的重点,为研究玉米茎结构参量综合利用效率及最优利用率产量提高幅度,本研究使用2015年北京市小汤山镇获取的玉米数据,将玉米茎结构参量作为输入指标,生物量、产量和经济系数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探讨利用效率及最优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京华8号’玉米茎结构参量利用效率都保持在0.7以上,仅67%达到最优利用效率水平;小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茎结构参量利用效率中上部茎粗最差,下部茎粗最优但仍有提高潜力;玉米茎结构参量综合利用效率最优效率时资源充分利用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抽雄期提高产量最大为32%。玉米茎结构参量利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提高其利用效率尤其抽雄期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红花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6份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红花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分枝总数,其后依次是单株有效果球数>茎粗>果球着粒数>顶花球直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根据红花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分枝总数与茎粗、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和果球着粒数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单株有效果球数与分枝总数、茎粗、果球着粒数关系密切。因此,对红花高产育种而言,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茎粗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果球着粒数多和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千粒重和顶花球直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21份不同来源地半夏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质资源株高、茎粗、分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半夏资源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半夏的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块茎百粒重、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块茎百粒重>分茎数>须根数>株高>茎粗>叶片长宽比>块茎到珠芽距离>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对产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叶片长宽比与块茎百粒重、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具有负效应。综上所述,半夏的块茎百粒重、分茎数、株高、须根数、茎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块茎百粒重贡献率最大。因此,在半夏高产品种选育中,不仅要注重半夏块茎大小的选择,还应增强对半夏叶型和块茎到珠芽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排列法,研究不同叶面肥在芦笋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对芦笋长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喷施云大-120株高、茎粗、产量表现最优,净收入达4 779元/hm~2,增效明显,可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干物质积累与穗粒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11个品种(系)穗粒重形成过程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小麦开花后穗粒重形成可分为初期(即穗粒形成期,开花至花后10天)、中期(花后10天至30天),和后期(花后30天至成熟)三个阶段穗粒重与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其相关数分别为0.9757和0.8518后期灌浆速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可供育种家利用。本研究指出,重穗育种应在增加同化源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1983—1984年研究了红玉血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兴津和尾张温州(C.unshiu Tanaka)在雅安生态条件下抹芽放梢和修剪效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供试品种抹除夏梢,放春、秋两次梢,对于减少初投产树的落果,提高早期产量有显著作用。八月上旬为放梢适期,八月梢为最佳梢类。秋梢结果母枝可以进行人工摘心,九、十月摘心对第二年结果影响不大。秋梢母枝二、三月摘心或较重程度短截,能减少花量,促发春梢营养枝。为柑桔密植、早结丰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柑桔黄龙病病原物提纯方法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感染柑桔黄龙病的长春花中,用0.1mol/L MgCl_2—0.5mol/L甘露醇-0.6mol/L甘氨酸的混合溶液作黄龙病病原物(YSO yellow sbootO rgancism)分离溶液(pH7.4),然后用纤维素酶酶解法和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提纯程序,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提纯方法重复性稳定,黄龙病病原物(YSO)的提纯产量较高,完整性较好,内外结构清晰。用提纯液备制小鼠腹水抗体,得到微量沉淀反应效价为1:640,环状界凝集反应效性为1:8,免疫电镜效价1:320,琼脂双扩散反应阴性,对照为阴性反应,从而认为YSO具有特异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基种类对梨试管苗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基种类显著影响梨试管苗茎的增殖。外殖体在MS培养基上产生的茎,叶片大、叶色浓绿,平均茎长(2.9厘米)、鲜重(175毫克)和干重(26毫克)值最高,但平均茎数(2.9)最少。WPM产生的茎,叶片小、叶色黄绿,平均茎长(2.0厘米)、鲜重(67毫克)和干重(9.3毫克)值最低,但平均茎数(7.3)最多。QL培养基产生的茎,各项指标均介于MS和WPM之间。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异表现为:MS培养基的总离子浓度(94.22mM)和总氮浓度(60.01mM)最高,WPM最低,分别为42.51mM和14.70mM。QL介于两者之间(68.45mM和37.88mM)。上述差异表明,高总离子浓度或高氮浓度的培养基有利于梨外殖体已分化茎的生长,反之,则有利于茎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影响小麦产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柑桔不同高接换种方法和管理方式对校梢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接换种部位、接芽数量和管理方式对接芽成活无明显影响,而对接芽萌发、校梢生长、树高及树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经计算机分析模拟,获得了研究因子与产量、质量指标的数学模型,筛选了高产优化方案,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和质量诸指标作用的强度和规律,讨论了产量与单笋重,产量与蛋白质、脂肪及磷质含量的相互关系。试验证明:播期是影响玉米笋产量和质量的最关键因子;密度对产量、单笋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播期和密度产生间接影响,施氮量对玉米笋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氮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试验地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五年六次对比试验进一步肯定了甘蔗育苗移栽的增产效果和糖份的提高情况。分析了增产的原因和各个增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有关加速返青的一些育苗和移栽的技术措施,阐述了这些技术措施的理由和作用。实践证明,甘蔗育苗移栽,使冬种小麦多收10%以上,便于小麦采用先进技术和高产晚熟品种增加的产量还未计在内。对甘蔗本身可增产10—50%,由于相对地提早成熟而增加了蔗糖的收回率,还节省了蔗种20—70%(芽片育苗的节省更多)。目前在仙游县推广约二万亩,全省推广约十万亩,并在全国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用16个不同类型的圆果黄麻品种,研究了黄麻幼苗叶片 NRA 与9个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发现 NRA 与单株干皮产量、单株鲜茎重、单株纤维重、株高、分枝高、茎粗、鲜皮厚7个产量性状表现正相关。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 NRA 体外测定的稳定性及一些外部因子对 NRA 的影响。结果表明:NRA 体外测定方法稳定性较好;取样前24小时连续光照处理,用50mmol KNO_3溶液处理,在磷酸提取缓冲液中加入酚类物质的抑制剂 PVP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麻幼苗 NRA 的诱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