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问:小麦拔节期能否用甲基二磺隆除草?答:小麦拔节后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增强,用药除草容易对麦苗造成药害,小麦拔节后一般不建议再用甲基二磺隆等药除草。如果田间杂草较多,不除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可以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异丙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双氟·氟氯酯等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除草。如果田间的确需用甲基二磺隆才能防除的杂草,可以根据小麦拔节情况确定是否能用药。在田间有少数小  相似文献   

2.
<正>农药与植保类问:啶磺草胺能否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每亩用春杰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100毫升,对荠菜的防除效果如何?加用2甲4氯能否提高对荠菜的防效?小麦田有早熟禾,能否用飞腾34%氯吡·唑草酮可湿性粉剂加异丙隆防除?答:啶磺草胺可以与质量可靠的氯氟吡氧乙酸制剂混用,以提高对猪殃殃等杂草的防效。春杰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为双氟磺草胺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混配剂,含双氟磺草胺0.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4.5%,登记用于冬小麦田茎叶喷雾防除阔叶  相似文献   

3.
<正>问:陶氏益农公司的春杰(15%双氟·氯氟吡)在小麦田使用有何要求,能除哪些杂草?答:春杰(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含双氟磺草胺0.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4.5%,登记用于冬小麦田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135~180克。氯氟吡氧乙酸和双氟磺草胺均是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主流药剂,两者合理混配使用杀草谱广,能更加高效地防除麦田阔叶杂草。氯氟吡氧乙酸能有效防除猪殃殃、繁缕、  相似文献   

4.
<正>一、防除阔叶杂草的适用药剂苯磺隆(巨星)、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2,4-滴丁酯、2,4-滴异辛酯、2甲4氯、唑草酮(快灭灵)、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唑草酮·苯磺隆(奔腾)、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麦喜)、双氟磺草胺·2,4-滴(麦施达)。二、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适用药剂精噁唑禾草灵(骠马)、炔草酸(麦极)、甲基二磺隆(世玛)、氟唑磺隆(彪虎)、碇磺草胺(优先)、肟草酮、唑啉草酯。三、小麦田优势杂草化学药剂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唑草酮、双氟磺草胺、2甲4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对荠菜均有良好防效,生产上可以因地制宜选用。将唑草酮与双氟磺草胺混用,能有效防除麦田的荠菜等阔叶杂草。很多地方的荠菜对苯磺隆、苄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产生了较高的抗耐性,导致防效下降,这些地方荠菜发生严重的田块不宜用这些药除草。唑草酮是美国富美实公司开发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麦田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荠菜有突出防效,杀草速度快,一般施药后23天敏感杂草就表现药害症状,一周后枯死。唑草酮在麦苗3叶期以后、田间阔叶杂草出齐后使用,用  相似文献   

6.
<正>淮北草害区专家建议,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泽漆等混生阔叶草,可在杂草3~5叶期,选用9%双氟·唑草酮悬浮剂有效成分20~27克/公顷,或12%氯吡·唑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72~90克/公顷,或75%双氟·苯磺隆WG有效成分33.75~45克/公顷,或20%双氟·氟氯酯OD有效成分15~19.5克/公顷茎叶喷雾。防除婆婆纳、麦家公、宝盖草、米瓦罐等混生阔叶草,在杂草3~5叶期,农户可选用29.5%苯·唑·氯氟吡可湿粉  相似文献   

7.
<正>为验证和评价58g/L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悬浮剂对冬小麦田杂草的应用效果,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调查了该药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58g/L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悬浮剂10.44~20.88g/hm2防除冬小麦田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到90%以上,杂草防除效果好,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从经济有效易降解的角度考虑,推  相似文献   

8.
<正>问:若在春季稻茬麦田化除时使用,田里硬草、菵草较多,小麦叶龄到时肯定在3叶期以上,绿麦·异丙隆能与啶磺草胺混用吗?绿麦·异丙隆可以与哪些药混用防除小麦田杂草,氟唑磺隆、炔草酯、甲基二磺隆这几种药可以吗?答:啶磺草胺和绿麦·异丙隆两种药在小麦田使用时期不吻合,小麦田不要混用这两种药除草。春季小麦4叶期至第二节间拔长初期使用啶磺草胺除草时,如果天气条件适宜,可以将其和异丙隆单剂混用,不要将其和绿麦·异丙隆混用。绿麦·异丙隆可以和氟唑磺隆、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混用,但同样要注意每种药的使用条件,在条件适宜  相似文献   

9.
<正>2017~2018年度的麦田除草,无非就是以下几个关键词:苗前封闭,阔叶抗性杂草,尖叶(禾本科)恶性杂草,环保涨价等。麦田封闭除草剂小麦封闭除草剂都是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的配方,这个配方连封带杀,种上小麦就能施药,并且耐低温,即使小麦出苗也能施药。通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该配方对大部分的麦田阔叶杂草封闭效果还不错。今年国内的不少公司也开始上市同类产品,进口公司上市多个包装区分渠道,在市场上早行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获批登记国内企业首个双氟磺草胺制剂产品——50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不含分装登记产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冬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双氟磺草胺是陶氏研发的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广谱除草剂,用于谷物作物阔叶杂草防控。双氟磺草胺为内吸性传导性除草剂,杀草彻底,不易复发。双氟磺草胺5%SC对小麦的安全性很高,耐低温性好,低  相似文献   

11.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鲁西南地区小麦的最佳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以‘山农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不还田免耕(T1)、秸秆还田免耕(T2)、秸秆还田两旋一耕(T3)、秸秆还田深耕(T4)4种耕作方式和225(N1)、165(N2)、300 kg/hm2(N3) 3种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T4产量最高,达8210.59 kg/hm2,较T1、T2、T3分别增产2.25%、5.71%、8.61%;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300 kg/hm2(N3)时最高。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互作效应极显著,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4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施氮量增加了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吸水量。因此,鲁西南地区实施深耕配施氮肥300 kg/hm2,是小麦生产实现高产和优质的最佳耕作和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群落结构麦田杂草的化学防治及药剂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除草剂在不同杂草群落结构麦田中的防治效果,探索杂草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以期为麦田杂草的化学防控提供支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除草剂在冬小麦阔叶杂草田、禾草田、禾阔混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阔叶杂草的效果最好,禾草发生较多的田块及禾阔混生田以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为好;播娘蒿、荠菜等对大部分防治阔叶杂草的药剂依然较为敏感,其中双氟磺草胺敏感性最高,并对恶性杂草猪殃殃有特效;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对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敏感,但只有甲基二磺隆对恶性杂草节节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首选双氟磺草胺,以禾本科杂草及禾阔混生的小麦田宜选择甲基二磺隆。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多年不同产量需肥特征进行配方施肥,来模拟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进而研究不同产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等特性,为田间水肥管理和高效用水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个产量水平,分别为7.50 t/hm2(C0),8.25 t/hm2(C5),9.00 t/hm2(C10),9.75 t/hm2(C15),以不施肥为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随产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SPAD、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无效小穗数呈下降趋势,较CK处理相比,C15处理株高、SPAD、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物量分别提高17.8%、69.1%、68.6%、15.3%、16.5%、17.3%、34.9%,收获指数达到53.2%。随产量的增加,冬小麦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C10耗水量增加22.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9%;收获后C10土壤全氮全磷较播前显著增加,C15显著减少,肥料贡献率随产量增加显著提高,偏生产力显著降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较高的穗数和全生育期干物质的积累,结合冬小麦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等认为C10处理水肥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下降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改善土壤物理质量。本试验于2016年设置连续夏绿豆-冬小麦(MB-WW,T1)、2年夏玉米-冬小麦+2年夏绿豆-冬小麦(2 a SC-WW+2 a MB-WW,T2)及连续夏休闲-冬小麦(SF-WW,T3) 3种种植制度,分析实施第3和4年的土壤物理质量,以探索潜在的适宜于改善研究区土壤物理质量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T1处理下冬小麦收获后0~30 cm各土层毛管孔隙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9.20~28.49%和18.86~31.86%。此外T1处理夏播作物收获后,10~2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T2显著增加了6.37%,2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储水量较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7%和4.70%。相较于T3,冬小麦和夏播作物收获后T1和T2处理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偏离值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对土壤物理质量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连续夏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可能是改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潜在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中不同覆盖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设置了秸秆带状覆盖(MS)、地膜覆盖(PM)、露地种植(CK)3种栽培方式,其中MS处理设置了58.82%、50.00%、41.66%、37.04% 4个覆盖度,分别在种植带内播种3行(MS3)、4行(MS4)、5行(MS5)、6行(MS6)小麦,研究了不同覆盖度对小麦灌浆阶段植株和旗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MS处理平均较CK增产9.05%,以MS5增产幅度最大(10.34%),PM处理较CK增产11.42%。在灌浆期,MS处理小麦植株含水量、旗叶相对含水量、12和24h内离体旗叶失水速率分别较CK提高了1.49~2.49个百分点、3.29~5.26个百分点、7.11~8.19mg/(g·h)和3.77~4.55mg/(g·h),较PM处理分别提高了3.24~4.37个百分点、5.34~10.46个百分点、27.03~28.66mg/(g·h)、6.67~12.28mg/(g·h),不同覆盖度间比较,各指标较CK和PM处理的提高幅度均随覆盖度降低而降低。地膜覆盖可增加分蘖、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从而提高小麦产量;秸秆带状覆盖提高灌浆阶段植株含水量和旗叶相对含水量,延迟功能叶衰老,进而增加粒重,是其较露地增产的原因之一。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MS5与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相近,是较为适宜的秸秆覆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明不同播期对‘越光’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确立‘越光’在黄淮区域作麦茬夏稻栽培的适宜播期,阐明‘越光’适期播种高产的生长发育特点。以‘越光’为试验材料,连续进行了2年的田间试验,2013年设T1(5月1日)、T2(5月11日)、T3(5月21日)、T4(5月31日)4个播期处理,6月27日移栽,2014年与2013年播期处理相同,6月30日移栽,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T3(5月21日播种,秧龄37天)产量最高,为6681.8 kg/hm2,T4(5月31日播种,秧龄27天)产量次之,为 6533.2 kg/hm2,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01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T′3(5月21日播种,秧龄40天)产量最高,为6866.4 kg/hm2,T′4(5月31日播种,秧龄30天)产量次之,为6647.4 kg/hm2,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年试验中均以5月21日播种的综合农艺性状最好,5月31日播种的次之,表现为分蘖集中、蘖位较低,一次大分蘖所占比例大,群体整齐,后期不早衰,抗倒伏能力强,灌浆成熟期延长,落黄好,产量高,品质好。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越光’在黄淮区域作麦茬夏稻栽培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适宜秧龄为35天左右(6叶1心),10月1日前后成熟,全生育期127天左右;适当晚播是避免早衰、防止倒伏、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脱叶剂喷施时间、频次对不同海岛棉品系脱叶、吐絮、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以品系ZX102和ZX113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3个喷施时间,2种喷施频次,分析不同海岛棉品系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使用脱叶剂能明显提高脱叶率,吐絮率为40%和50%下两品系药后15 d左右时脱叶率已达90%且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吐絮率40%和50%下使用脱叶剂使两品系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有所降低,表现为:CK>T2>T1,其中40%时T1处理的马克隆值显著低于CK(P<0.05),不同处理下两品系铃重和籽指表现为:CK>T2>T1,其中40%时T1处理的铃重显著低于CK(P<0.05)。在海岛棉机械采收实践中,为保证产量和纤维品质,当田间吐絮率50%时可采用T2喷施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通过赤霉酸和杀菌剂处理,在降低蒜薹病害发生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其品质。以金乡蒜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赤霉酸GA3 50 mg/L(S2)、赤霉酸GA4+7 50 mg/L(S3)、赤霉酸GA4+7 25 mg/L(S4)、咪鲜胺800倍液(S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6)、GA4+7 25 mg/L+GA3 25 mg/L(S7)、GA4+7 50 mg/L+咪鲜胺800倍液(S8)、GA4+7 25 mg/L+咪鲜胺800倍液(S9)、GA4+7 50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0)、GA4+7 25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1)10个处理,以浸泡清水作为空白对照(S1),采收后将薹苞部分放入药液中浸泡5 min,放入恒温冷库(0℃)中贮存,6个月后调查病害发生率,测定蒜薹的含水量,叶绿素、Vc、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的结果比较,赤霉酸与杀菌剂能够抑制蒜薹贮存期病害的发生,发病率均抑制在20%以内;蒜薹含水量总体提高1.5%左右,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5、4.9 mg/100 g以上,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 mg/g左右,能够减缓蒜薹中水分、Vc、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损失。其中GA4+7 50 mg/L+咪鲜胺800倍液混剂效果最佳,各指标值均远高于对照,两者之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贮存期蒜薹的发病率,减缓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贮存后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木醋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抗氧化特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木醋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机制,为木醋液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选用不同浓度的杉木木醋液进行小麦幼苗培养实验,以水为对照组(CK),分析不同浓度木醋液对小麦幼苗形态学指标、抗氧化特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木醋液浓度通过逆境胁迫效应,改变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进而影响其生长。低浓度木醋液培养小麦引起轻微逆境胁迫,小麦幼苗中MDA含量降低而POD和SOD活性增加,同时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增加、ABA含量降低,促进小麦幼苗生长;高浓度木醋液培养小麦引起严重逆境胁迫,MDA含量增加而POD和SOD活性降低,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降低而ABA含量升高,抑制小麦幼苗生长。木醋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浓度为0.25 mL/L时对小麦幼苗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20.
缓释氮肥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规氮肥尿素(纯氮90 kg·hm-2,CK1)和不施肥为对照(CK2)。【结果】缓释肥氮素90 kg·hm-2,并于2叶、4叶期施用产量较高,其中2017年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4198.7和4037.8 kg·hm-2,比对照CK2分别高517.2和356.3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也表现为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于2叶、4叶期施用较高,其中2017年分别达到14090.5 kg·hm-2、13564.5 kg·hm-2,分别比对照CK2高12.6%和8.4%。氮素积累量表现相似的结果。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进一步表明,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45 kg·hm-2的处理氮素回收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PE)都最高,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的处理其次,如2017年2叶期施缓释肥氮用量45 kg·hm-2处理的上述3个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75.62%、23.68%、77.26%,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处理则分别为60.9%、19.9%、46.6%,而对照CK2仅为53.79%、14.12%、40.91%。【结论】小麦后直播棉在2叶期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促进群体干物质生产并实现高产,同时达到轻简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