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汪清 《饲料博览》2005,(7):34-34
霉菌是一种极易生长繁殖且极易污染饲料的微生物。在潮湿(80%~100%)、温暖(23~32℃)的环境下,加之饲料本身具有的能量,更利于霉菌的生长。据报道饲料霉菌的感染率为100%,带菌量近50%超过国家标准限量。饲料一旦受到霉菌污染,不仅其营养价值会降低,适口性变差,而且霉菌毒素会直接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世界上谷物总量的25%为霉菌毒素所感染,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我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饲料霉变问题相当严重,虽然某些饲料加工工艺(例如高温调质)可以杀死部分霉菌等微生物,但霉菌代谢所产生的毒素却难以消除,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后,不仅直接危害动物的健康和人类健康,而更多的情况是导致饲料营养价值下降,降低动物免疫力和生产性能,造成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大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无论是饲料企业,还是养殖户都应对霉菌素的危害提高认识。1霉菌及霉菌…  相似文献   

3.
张德福 《饲料博览》1996,8(6):25-25
浅谈实验动物饲料内有害物质的污染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200233)张德福1生物性污染饲料可以受细菌、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分解为氨、硫化氢、硫酸、粪臭素等;脂肪分解产生醛、酸,这些物质对动物机体都是有害的。饲料受...  相似文献   

4.
霉菌在饲料和环境中广泛存在,当遇到温暖潮湿的环境时,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家禽霉菌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免疫抑制,继而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若发现不及时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一起禽霉菌毒素中毒继发鸡痘的病例,对霉菌毒素和鸡痘的诊断、治疗进行介绍,最后对普遍存在却容易忽视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讨论,为禽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霉菌毒素的污染 霉菌毒素在养殖业中随处可见,饲料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当前畜牧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某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在全国收集的饲料和原料样品244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有215份检测到5类共9种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6.
虫害鼠害污染在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螨类对饲料危害较大。鼠害不仅会造成饲料损失,还会造成饲料污染,传播疾病。微生物类污染饲料滋生有害微生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素、赤霉烯酮等对畜禽有害的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强。抗营养因子污染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  相似文献   

7.
李慧 《饲料博览》2010,(6):27-30
饲料在生产过程中易受空气中广泛存在的霉菌污染,被污染的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将产生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的生长将造成一定的危害,人类食用了这类动物食品后进而威胁健康。目前,动物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陈化饲料中常出现的霉菌毒素,并对控制这些霉菌毒素危害的饲料添加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特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霉菌易产生霉菌毒素。玉米在生长、收获、储藏、运输等环节均易感染霉菌,污染的玉米常常含有超过一种生物毒素。霉菌毒素是引起玉米霉变的主要风险因子,我国玉米饲料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污染隐患。介绍了玉米生物毒素污染产生原因和类型,并提出了预防玉米生物毒素产生的措施,以降低玉米和玉米饲料霉菌感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饲料霉变是指自然界中的霉菌(系真菌的一部分)在饲料中生长繁殖,吸收饲料中的养分,并分解出有毒代谢物质,即霉菌毒素使饲料的本质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来自美国谷物协会的资料指出,从2002年以来霉菌毒素对全世界猪业的危害日渐突出。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这种污染更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春夏之际,雨水充沛,天气温热、潮湿,正是霉菌繁殖的适宜季节。这时饲料、饲草易受霉菌污染,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镰孢霉毒素等。  相似文献   

11.
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 ,能被家畜自身消化、吸收、利用。因此给反刍家畜饲喂尿素可以节省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 ,能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但如果尿素饲喂不当 ,会降低其利用率。本文论述了影响尿素利用率的因素、尿素的饲喂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微生物等功能。对酸化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提高饲料过瘤胃蛋白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瘤胃蛋白指饲料中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的蛋白质,是反刍动物吸收氨基酸的重要来源。通过降低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率,提高蛋白质的过瘤胃率,增加氮在体内的沉积,可提高优质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国内外对提高饲料过瘤胃蛋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各种热处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包被等,文章综述了提高饲料过瘤胃蛋白的技术措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冲 《农业科学研究》2006,27(3):90-92,98
针对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兽药残留量、农药及工业“三废”污染、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畜产品安全性较低,远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对我国畜禽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料监管,确保饲料安全;合理使用和控制使用药物;建立严密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防止环境化学毒物污染食品,大力发展有机畜禽养殖,打造绿色品牌,提高畜禽产品安全性,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态型设施农业示范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农户责任田为对象,以沼气为纽带的地下、地表、空中立体开发生态高效设施农业模式,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使植物、动物、微生物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沼液(渣)替代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盐发酵制备酱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并对酱油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沉淀除杂可以较好地提取分离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的消耗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豆粕的异黄酮含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饲料按照125g/日的水平添加于蛋鸡饲料中,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量、蛋重和蛋壳品质,并可显著改善蛋鸡的表现状态,降低破损蛋的出现和鸡舍气味,饲养利润也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米以下生土做试验(避免熟土影响试验),明显看出不同栽培作物根际微生物三大种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根际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皆高的作物很少,多为某一种微生物数量较多。苗期微生物数量较少,随着生育进程根量的增加,气温的提高,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施肥可以明显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衍,但不同作物不同菌类对施肥反应存在差异,其中真菌对施肥反应远不及细菌和放线菌反应敏感。不同作物以花生、小茴香根际放线菌对施肥反应不敏感,而甜菜施肥处理对细菌、真菌增加不多,但对放线菌数量影响很大。值得指出的是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对不同施肥种类的反应,与作物生长对不同施肥的反应几乎完全一致,即表现为NPK、NP综合施肥对微生物数量增加最为有效。相比之下,单施N、P、K远不及综合施肥的效果。这种现象可看作是肥料促进根土系统、根土系统促进微生物繁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饲料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潮发生腐败变质,而不同深度层的饲料所受外界环境湿度的影响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本试验模拟饲料储藏环境条件,比较了环境湿空气对饲料不同深度层的穿透性及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鸡颗粒饲料25℃,相对湿度(RH)80%-90%条件下储藏30d后,0.06m深处的饲料水分升高了5.2%,而0.12m和0.18m深处的水分分别升高了4.2%和3.2%。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鸡粉状饲料在储藏至第20d时,0.06m深度层中霉菌总数达到了47.9×103cfu/g,已经不能继续安全储藏,但此时0.12m和0.18m深度层的霉菌数量分别只增加到了19.6×103cfu/g和9.3×103cfu/g,仍处于安全储藏期内。  相似文献   

20.
祁连林区不同植被类型下三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祁连林区几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测定,表明土壤中细菌数量远远大于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土层垂直分布是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