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使杂交水稻制种获得成功,重点围绕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播差期安排、花期预测与调控、异交群体结构的培养、异交态势的改良、父母本花时动态与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利用"叶龄差、播始历期差、有效积温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母本靠插、父本靠发"和"1期父本"定向培养父母本异交群体结构,利用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叶龄余数、对应叶龄法预测花期,"氮控钾促、旱控水促"调控花期,"九二○"解除不育系抽穗包颈,协调父母本异交态势等,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要进步。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重点研究了适宜制种的温光条件、制种区域及基地选择和"两个安全期"的协调安排。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均已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及相遇时间长短,是制种成败、产量高低的关键。为了达到理想花期相遇,必须在营养生长期和幼穗分化期对父母本的花期进行科学预测和调整。1科学预测花期,确定父母本播差1.1选择好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父本播期在我县配制汕优63组合,父...  相似文献   

3.
观察并分析了杂交水稻农华优808父母本的生育特性,提出以叶差为依据确定父母本播差期.在父本叶龄2.5叶左右时播母本,可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4.
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栽配套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时移栽制种技术是1期父本制种技术的发展。实施这项技术,减少1次整田,省工节本,易操作;父本群体生长发育整齐稳定,有利于播差期安排和花期相遇;父本有效分蘖期长,单株分蘖和有效穗多,花期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制种高产稳产。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油葵制种过程中,因气候、父母本播期、父母本行比、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制种田母本授粉不良,结实率低,制种产量与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对亲本适应性、生育期等特征特性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针对油葵制种田不利于母本授粉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好父母本花期,保证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使母本充分接受父本的花粉,利于提高母本的结实率,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宗直 《杂交水稻》2005,20(1):26-28
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问题.根据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影响父母本播抽天数的因素,提出了确定父母本播差期和调节花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实践表明,要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须抓好六个环节,即花期相遇、培育壮秧、亲本苗架、后期管理、去杂保纯及病虫防治,以期实现母本有效穗18~20万,父本每亩颖花700~800万,母本每穗实粒38~40粒以上,亩产175~200公斤以上,田间食杂率0.05%以下 一、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种期和播差期 这是确保父母本在最佳气候条件下抽穗扬花和花期相遇的主要措施,对夺取制种高产举足轻重。各组合父母本播种期和播差期如下表。 利用此表确定父母本播差期时,要根据不同组合区别对待:差期小的组合应以时差为主,叶差为辅;差期大的组合时差与…  相似文献   

8.
正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与母本、父本相互协调的异交特性密切相关,研究制种大田父本栽培技术对提高制种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花粉量足,分蘖成穗多,颖花数达300万~400万朵/667 m2,开花时间长,花时长,有良好的授粉态势,制种产量才能得到保障。我们现将近几年的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田的父本大田栽培技术作出总结,为大面积母本机插制种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改二、三期父本为一期父本制种,在苗期采取不同密度寄插,利用植株所处外界条件的差异,使个体生长发育产生叶差,蘖差和播始历期差,达到既可简化制种程序,适当拉开花期,确保花期相遇,又能克服多期父本制种花期拉得过长,花粉密度小,花粉利用率低的缺点,是提高制种结实率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将有助于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1987年,我市湘潭县推广一期父本制种5678亩,春制有威优49、威优64,秋制有威优35、威优 6号,平均亩产 225.5公斤,比多期父本制种亩产增产43.6公斤,增产24%。现将一期父本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一、作法 父本一次播种,当…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制约了杂交水稻持续发展。为降低制种成本,实现制种轻简机械化,以恢复系湘农恢887为父本,小粒型两系不育系卓234S、梁2329S、展998S为母本,从父母本粒型、播始历期、异交习性、混播比例、产量性状、混收后机械分选等方面对湘农恢887与小粒型不育系的混播制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农恢887与3个小粒型不育系混播制种花期相遇稳定,湘农恢887表现为花时晚、散粉集中且花粉量充足,小粒型不育系均表现花期长、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成熟期混收父母本种子通过机械分选,其杂交种纯度在99.79%以上。卓234S/湘农恢887、梁2329S/湘农恢887、展998S/湘农恢887的父本混播粒比为3.5%时,混播制种产量分别为3.385、3.142、3.013t/hm2,分别比以传统方式制种增产20.2%、16.1%、11.1%。因此,湘农恢887与小粒型不育系配制的组合适合杂交水稻轻简机械化混播制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明确了三系杂粳新粳优1号父母本最佳播期。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父本制种特性影响较大,对母本制种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父本新恢3号于5月10日和5月20日播种,母本新稻97200A于5月10日播种,能保证父母本花期完全相遇,从而获得较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关键是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通过对测48-2等9个恢复系(亲本)不同播种期与主茎叶片生长、出叶速度、抽穗动态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中如何利用恢复系叶片生长规律来确定播种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夺取杂交稻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机插秧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实践,根据两优培九的特征特性,用机械代替人工栽秧,摸索了一整套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合理按排父母本播差期,正确使用赤霉素,确保花期相遇,认真防治稻粒黑粉病,从而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的关键。在制种过程中,往往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父母本花期错位,导致产量不理想。根据制种生产实践,总结了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和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的春播制种技术,包括适宜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季节安排、母本不育性安全性分析、亲本特性、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理想花期相遇及预测标准、父母本群体培育技术、赤霉素喷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深优957烟后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杂交水稻深优957烟后高产制种技术:制种田块选择,制种花期安排,确定双亲播差期,构建父母本高产群体,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去杂,及时收割,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方式、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栽配套技术方式相比,母本直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同步栽培技术能缩短父本秧龄,避免父本早穗,促进父本多穗大穗,增加父本花粉量,避免母本秧苗因寄插而造成的伤害,促使母本早发、多发低位蘖,增加母本库容量,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同时还能减少母本秧苗移栽花费的工时,节本增效.适用于父母本播差期(30 d以上)且父本秧龄弹性小的杂交稻组合夏秋制种.介绍了其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玉米制种时父本的散粉期与母本的吐丝期是否相遇,决定着制种产量的高低,甚至关系到制种的成败。因此,协调好父母本花期,做好花期预测,当发生异常情况,做好适当调节,以保证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在玉米制种生产中十分重要。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与学习,现推荐几种花期预测方法与花期不遇的调节措施。1花期预测方法1.1叶片标记预测法此法首先要了解双亲植株主茎的总叶片数,  相似文献   

19.
玉米制种花期预测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举林  苏波 《杂粮作物》1999,19(1):25-26
在杂交玉米制种中,父母本能否协调生长,达到花期相遇良好,这是杂交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搞好花期预测,采取积极调控措施,对保证杂交玉米制种成功,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花期不遇或相遇不良的原因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造成花期不遇或相遇不...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亲本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亲本异交特性研究表明,陆两优966父母本的花时早而集中,花时相遇较好,但两者群体抽穗历期差异较大,花期相遇不太理想;母本陆18S的柱头体积大、外露率较高,但生活力较低;包颈程度轻,颖间距和开颖角度较大,但张颖历期较短;父本996的花粉量较多。陆两优996亲本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在制种上应根据亲本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