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病症、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过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玉米纹枯病的研究、防治以及抗纹枯病玉米品种的选育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并且日趋严重。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概述了玉米抗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为选育包括纹枯病在内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及灾变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和灾变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明确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影响,采取科学化种植管理措施,提高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防治的有效性,以取得理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发生规律、侵染途径、危害、防治、抗病机制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目前该病研究中存在的抗源较少、防治效果较差、基础理论研究欠缺等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蔓延较快,呈全球性普遍发生,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文结合工作经验,就玉米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危害症状等方面进行详述,并且提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防治纹枯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玉米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10%。由于缺少免疫和高抗材料,且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遗传和育种应用研究进展缓慢。对玉米纹枯病致病菌与致病机制、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及抗性相关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抗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玉米纹枯病抗性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地区种植糯玉米、甜玉米等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由于玉米纹枯病菌的逐年累积、品种抗病性的差异、高湿度海洋性气候等因素,本地区玉米纹枯病逐年加重,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左右,严重田块减产30%~40%,已成为玉米生产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我们对玉米纹枯病危害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其发生危害特点,并组织实施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玉米纹枯病的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及室内病原鉴定,对河西走廊玉米纹枯病的流行规律与发病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玉米纹枯病的植物病原有3种,其中立枯丝核菌是引起河西走廊玉米纹枯病发生的优势病原,禾谷丝核菌和玉蜀黍丝核菌是引起该区域玉米纹枯病的次要病原,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吻合。通过小区人工接种试验对玉米纹枯病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观测,明确了玉米纹枯病的流行规律,即在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至吐丝期发展速度加快,灌浆期至蜡熟期病情指数增长最为显著。总结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消长规律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急剧增长阶段和平稳减缓阶段。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种植密度、施肥量、海拔、气候及播期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江华玉米纹枯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病原菌及症状;分析了玉米纹枯病发生原因;提出了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或间套种植,实行轮作.清洁田园.以及化学防治等多项综合防治策略,可有效地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也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玉米纹枯病除了为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及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阳谷县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简单总结了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茎腐病、纹枯病、玉米螟等,并从农业防控、生物及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等方面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以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制约开江县玉米发展的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本文从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的诊断和识别入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打破玉米大面积种植的瓶颈,努力提高玉米的亩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纹枯病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近年来,宝丰县各乡镇玉米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发生过玉米纹枯病危害,并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在50%以上。一、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 ;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 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15.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策略及纹枯病抗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以期为玉米纹枯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AMF诱导玉米纹枯病抗性的生理机理,以玉米云瑞47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预先接种摩西球囊霉对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影响,并揭示了其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AMF能降低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AMF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根系防御酶(POD、SOD、CAT、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在个别时期个别指标差异显著;菌根化的玉米植株根系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亦能通过提高5种防御酶活性来增强抗性;同时,当纹枯病病原菌侵染后,玉米AMF侵染率及菌丝酶活性明显下降,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AMF诱导玉米纹枯病的抗性与其根系的防御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20.
四川玉米纹枯病为害与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 cm和水平距离20 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是纹枯病的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