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工林赤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林赤松Pinus densiflora木材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晚材率及生长轮宽度等材性指标的测试数据,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出人工林赤松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分析了人工林赤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差异的表现.结果表明:赤松的幼龄期为小于12 a,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等指标成熟材高于幼龄材,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弦面抗剪强度、径面抗剪强度、弦向抗劈强度和径向抗劈强度等项指标幼龄材高于成熟材.其中,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和弦面抗剪强度差异达0.01显著水平,顺纹抗拉强度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图1表6参6  相似文献   

2.
以泰山老君堂1300年生银杏和中国发现的第1株800年生叶籽银杏木材为试材,对其管胞性状指标的径向变异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枝丫材的管胞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管胞长度均大于银杏,而银杏的壁腔比大于叶籽银杏,两者的微纤丝角相差不大;两者枝丫材自髓心向树皮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管胞长度均呈增长趋势,应压木壁腔比为增长趋势,对应木壁腔比则为下降趋势,微纤丝角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21年树龄的池杉为试材,研究了池杉纸浆材管胞形态、木材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基本密度及纤维素含量径向为递增、稳定的模式,而木素、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含量及腔径比等径向变异为递减、稳定的模式;轴向管胞长度、长宽比变化模式为短─长─短、小─大─小;木材密度1.3m高度以上则呈递减的模式。池杉木材幼龄期为12~14年,其纸浆林工艺成熟龄约为14~18年。  相似文献   

4.
池杉纸浆材材变异与工艺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年树龄的池杉为试材,研究了池杉纸浆材管胞形态,木材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基本密度及纤维素含量径向为递增,稳定的模式,而木素,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含量及腔径比等径向变异为递减,稳定的模式;轴 向管胞长度,长宽比变化模式为短-长,短,小-大-小;木材密度1.3m高度以上则呈递减的模式。池杉木材幼龄期为12-14年,其纸浆林工艺成熟龄约为14-18年  相似文献   

5.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 ,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 :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 y =a +blnx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 ,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 ,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 ;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油松幼龄材材性兼论速生材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山西中条山油松为试材,测定结果表明,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的材性差异是,前者管胞长度短、胞壁薄,微纤丝角度大,年轮较宽,径弦向干缩系数小,树干基部基本密度稍大,浸提物含量高,但其力学性能差,顺纹抗压、顺纹抗拉、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分别比后者低13.7×10~(-2)、47.7×10~(-2)、11.4×10~(-2)和26.2×10~(-2),不易作承重弯曲构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讨论了通过林木育种、营林措施和确定合适的轮伐期等途径可以减少幼龄材的比例,改善其材质,以及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以合理利用速生材。  相似文献   

7.
不同坡向人工林赤松材性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人工林为例,对北坡和南坡两种坡向赤松人工林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直径和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宽度等指标表现为差异显著。在相同轮龄范围内,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微纤丝角、生长轮基本密度、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等指标中,除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指标北坡的比南坡的大之外,其它指标的平均值均为南坡的大于北坡。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y=a blnx,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定及材质早期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工林杉木木材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气干密度,生长轮宽,晚材率5项特性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杉木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第14年。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性特参数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主要研究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管胞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长,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管胞径向直径与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管胞径与弦向壁厚和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胞壁率与温度呈正相关;纤丝角与日照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得出气象因子对木材解剖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为红松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纸浆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了湿地松纸浆林管胞长度和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径向由髓心向外都呈递增、稳定的模式,8—10年后趋于稳定;木素、多缩戊糖含量在径向上表现出递减、稳定的模式,10—12年后趋于稳定。树干纵向,管胞长度、长宽比由基部向上先增加而后递减,木材基本密度则呈递减的模式。湿地松木材幼龄期为10年左右,其幼龄材管胞长度短、长宽比小,基本密度小,纤维素含量较低,木素及多缩戊糖含量高。基于湿地松木材管胞形态、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含量等纸浆材原料工艺技术指标要求,确定湿地松纸浆林最低主伐林龄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2.
油松木材幼龄期与株内幼龄材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东至县池杉人工林木为试材。研究不同间歇性淹水对池杉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有无间歇性淹水,池杉成熟材强度高于幼龄材,其差异极显著;间歇性淹水使池杉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下降,幼龄材差异极显著,成熟材差异的差别较大,有极显著,一般显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统计预测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提出了木材幼龄期与成熟期划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的特点,建立了木材幼龄期与成熟期界定的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模型(OCDB模型).测试了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的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管胞长度和宽度、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密度等材性指标,并且对其统计分析,得出木材材性变异规律.采用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模型划分出人工林长白落叶松的幼龄期为15a.  相似文献   

15.
广东高州生长的马尾松由于树皮厚薄,松脂产量高低和枝条伸展情况而被分为三个类型——黑鳞松、黄鳞松和垂枝松。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材性的研究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在木材解剖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大小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黑鳞松材色较深,晚材率较高,管胞较长,轴向树脂道较多;黄鳞松则管胞壁较厚,各项力学性质较高,垂枝松除年轮较宽外,各项性质均低于前者。但根据方差分析检验,三个变型之间的主要性质均无显著差异,而各单株之间则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作者等认为在选择马尾松优良类型时,不应该依不同变型划分,而应从单株优树进行选择,这样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杉木定向培育造纸材地理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1个不同种源杉木木材管胞形态因子的数值系统测试,得出各因子的数值均值及变幅。选择造纸性能密切相关的管胞长度、长宽比、壁腔比、柔性系数等性状作为综合评估因子,根据综合坐标法,结合基本密度、生长量性状加以综合评估:湖南会同、湖南江华、福建长汀、江西全南等为相对较优良的杉木种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著;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木材性状幼成过渡年龄及幼成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幼成过渡年龄存在较大的种源差异,且相互独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幼成相关显著,木材性状的早期选择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种源木材气干干缩性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弦向(TS)、径向(RS)、纵向(LS)、体积气干干缩率(VS)和差异干缩(T/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大于60.5%,环境方差占方差总量的34.9-=63.9%,种源内各个性状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310棵样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α=0.01水平上,树高、胸径、材积与TS、RS、LS、VS呈显著负要关,与T/R呈显著相关;晚材率、基本密度、气干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