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绵阳市5种棕榈科植物进行冻害情况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市区,加拿利海枣、银海枣、华盛顿棕榈和蒲葵冻害不明显,皇后葵有1~3级冻害;在郊区,5种棕榈科植物都出现了严重冻害。棕榈科植物发生冻害的轻重受树种、树龄、苗源、地形地势、植物群落结构、栽培管理和防冻措施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高压静电场和射频电磁场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和射频电磁场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链格孢菌的萌发,降低菌落产孢量和抑制菌落生长。用高压静电场和射频电磁场处理已经发病的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离体叶片,有效抑制了叶片病斑扩展,防止了植物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在两种处理方式中,射频电磁场处理对链格孢菌及银海枣褐斑病的抑制作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3.
<正>银海枣(Phoenixsylvestris(L.)Roxb.)又名野海枣、林刺葵,是棕榈科海枣属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它树形优美,树冠较大,抗逆性强,并且一年四季常绿,叶色灰绿,具光泽,在太阳的照射下银光闪闪,非常壮观。其叶脉坚挺而有弹性,树体伟岸、挺拔,极富热带气质。银海枣属常绿乔木,可高达15m,径粗40cm以上,茎单生直立,密被缩存的叶柄基部,形成梯形叶痕,多根蘖。羽状复叶,长达4.5m,羽片多数,排成簇,朝向2-4个不同角度,灰绿色;小叶多数,硬而有光泽,羽片长约45cm,宽约2.5cm;叶柄短  相似文献   

4.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发生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生为害情况 自1994年开始,广东棕榈园林公司棕榈场先后通过厦门及台湾商人处购入海枣、台湾枣和银海枣(伊拉克枣)等共4批200多株1—5米高的大苗。因“竹虫”为害死亡及被挖掉的共7株,首株死树发生在1996年,其余均在1997年相继出现死树,经对死树进行剖检,发现被害株一株里面有活虫由数头至百余头不等,最多的一株有幼虫、蛹及成虫共123头。还有部份长势不好的植株可能已受感染。 在现场对虫害株进行调查,在1株银海枣树干  相似文献   

5.
鉴定了采自广州和顺德棕榈科观赏植物上的9种病原真菌,即银海枣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phoenix P.G.Xi,Y.X.Chen et Z.D.Jiang)、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研究探讨加拿利海枣大树移栽成活的基本原理和制约因子,指出其移栽成活的关键是:选好苗木、在适宜的季节对加拿利海枣进行断根炼苗、疏叶、激素处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邓鹏 《绿色科技》2019,(9):60-61
指出了加拿利海枣作为一种名贵的观赏乔木,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城市绿化当中。以加拿利海枣在华南滨海地区的移栽为例,探讨了加拿利海枣移植过程中的起苗、种植材料、地下土壤环境、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多种棕榈在湛江的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到湛江市林科所栽培的30种棕榈树,其中华盛顿葵、银海枣、菜王椰、大王椰早期生长较快,沙巴榈、欧洲棕、巴提青棕、棍棒椰等早期生长较慢。多种棕榈的生长调查为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的湛江等南方沿海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象甲科新记录——红棕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丽水市区加拿利海枣死亡植株的调查发现,加拿利海枣死亡是由红棕象甲为害造成.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红棕象甲为害.并介绍了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分布及为害情况,根据该虫发生为害特点,采用安全、高效药剂,以毒土、喷淋、打孔吊瓶滴注等方法,防效达95%以上.提出在采购苗木时必须做好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带虫苗木,确保生态安全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加拿利海枣叶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农药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加拿利海枣叶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的掌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sis palmarum);6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 g/L咪鲜铵水乳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百菌清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且6种杀菌剂在生产上对加拿利海枣叶斑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针叶树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在1992年引种长白松、斑克松和小干松,以樟子松作为对照,营造试验林。到1999年已经基本稳定,而且生长量除小干松以外都接近于樟子松,白松树高为樟子松的112.5%,胸径为88.6%,斑克松树高和胸和戏分别为樟子松的87.5%和54.3%,小干松树高为樟子松的29.2%,试验认为,长白松和斑克松可以扩大造林,小干松虽然保存率比较低,生长比较缓慢,但是也已经稳定下来,应该继续进  相似文献   

12.
2019年4-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濒死树取样调查,发现树体内含有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变种,我国早期的接种试验表明樟子松为人工接种感病树种,但始终未见樟子松自然感染现象,此文是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龄樟子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老后其质量和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凋落前的平均养分含量没有表现出随樟子松年龄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凋落叶片中的N、P、K、Mg含量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Ca的趋势与之相反;11年生和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N、P、K的再吸收效率相似,都显著高于29年生和45年生樟子松(P<0.05),而樟子松叶片对Mg的再吸收效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Ca随叶片的衰老而不断累积,再吸收效率表现为负值,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Ca再吸收效率最大,11年生和45年生最低。樟子松叶片的N、P、K、Mg养分再吸收效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随年龄增加樟子松对贫瘠养分生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樟子松养分保存方面的衰退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以38 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带状间伐后,在间伐带内栽植樟子松、银中杨、色木槭幼苗形成混交林。应用典范对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差异及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均高于对照,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樟×槭(PAM2)、樟×杨(PPM2)样地达到最高,分别为14.74 g/kg和49.63 mg/kg,但有效磷含量则低于樟×樟样地;与对照相比,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樟×杨样地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总的来说,混交样地的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对照,针阔混交林普遍高于樟子松异龄林。因此,营建混交林是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改善,延长防护林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修枝措施对樟子松母树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种子园的母树进行截顶、疏枝、截轮枝处理,改变树木的形态结构,促进树势的恢复.结果表明,疏枝处理对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结实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樟子松的后续生长.  相似文献   

17.
陈广生  曾德慧  陈伏生 《林业研究》2004,15(1):11-18,J001
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的几种主要针叶树种的针叶养分及其林分表层(0-15cm)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樟子松(45、29和20年)(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并无显著差别,而29年樟子松林分表层土壤全N、全P和N:P比显著高于相近年龄的赤松(P.densiflora)(29年)和油松林(P.tabulaeformis)(31年)。随着樟子松年龄的增加,叶片P含量逐渐减少,而叶片N和K含量则未表现出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对于年龄相近的三个树种,叶片N和P含量表现为:樟子松>赤松>油松,而叶片K含量在三个树种中并无显著差别。表层土壤的全N和全P,有机质和全P以及叶片N和P含量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林分表层土壤养分和树木针叶养分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当地对凋落物的过度收集,过度放牧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低有关。最后,根据国外研究结果引入N:P比阈值来分析研究区域的N,P养分状况,基于章古台地区这几种针叶树种针叶N:P比,我们认为研究区域的樟子松随着年龄的增加受N限制的可能性降低,29年的赤松林整体表现出不受N和P养分限制,而31年的油松林则表现为系统N和P都供应不足。图3表3参45。  相似文献   

18.

The importance of site type and tree species on disease incidence of Gremmeniella abietina was investigated. Blocks of four conventional regenerations of Pinus contorta and Pinus sylvestris, situated on sites formerly supporting pure stands of P. sylvestris and Picea abies respectively, were examined for the occurrence of G. abietina. Trees planted on spruce sit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severely diseased by G. abietina than trees planted on pine sites. Pinus contorta was more severely attacked by G. abietina than P. sylvestris on both site ty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lantations of P. contorta and P. sylvestris in areas originally covered with pure spruce forests run a high risk of damage by G. abietina.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红松(Pinuskoraiens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彰武松(P.densifloravar.zhangwuensis)、赤松(P.densiflora)、欧洲赤松(P.sylvestris9个种源)、欧洲黑松(P.nigra)、小干松(P.contorta)、沙地云杉(Piceameyerivarmongolica)、北美云杉(Piceapungensglauce)、铅笔柏(Sabinaviginiana)定植在章古台生长表现,结合当地林龄超过20a的针叶树生长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彰武松、樟子松、赤松表现最佳,可结合阔叶树种在平缓沙地及沙丘腹部营造混交林;沙地云杉、红松、铅笔柏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造林;欧洲赤松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0.
从引种、育苗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生长状况等方面,对神木县樟子松引进推广现状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表明樟子松在神木县荒山、沙地均能适应成活,生长良好,可以作为主栽树种广泛应用于荒山、沙地治理和城镇、矿区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