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土壤的性状及优良程度是农业丰产丰收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长久以来的耕作模式,导致了土壤犁底层变厚、耕地质量不佳。深松作业可以有效提高耕地土壤质量,科学地使用深松技术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现有耕地94970khm^2,旱区约占60%,主要分布在日照长、温差大、富有农业生产潜力的北方和中西部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由于过度耕作而造成地表裸露,耕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尘暴、沙化愈来愈烈,极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残茬覆盖、生物覆盖、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万物土中生",一切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安全、肥沃、协调的土壤之上。近年来,我市耕地由于受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双重污染的影响,造成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积累,部分农田中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我市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制约我市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耕地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防止耕地退化、维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市人大、政协多次提出有关耕地质量建设方面的议案。认真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留茬还田是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攻关项目。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连年耕翻及大量使用化肥,耕地遭受风蚀、雨蚀,致使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耕地板结,肥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热心农业工作的人迟早都会对目前耕作的方法提出疑问。耕地的保护已经研究和试验很长时间了,然而,耕地的持续退化和侵蚀却无处不在。约定俗成的传统耕作方式,是耗尽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相反,保护性农业,由于省去了种植前的土壤准备工作,给农业带来了光明。  相似文献   

6.
深入探讨了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对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全面深入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和化肥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农机推广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土壤质量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我国粮食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在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农作物生长、雨水淋溶和阳光照晒等,耕作层上部的团粒结构和腐殖质等遭到破坏,因此播种和插秧前需要耕地,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土壤耕作是最繁重的作业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我国目前在土壤耕作上的能量消耗约占农业机械耗用能量的40%左右,因此,国内外农机工作者从不同方面对降低土壤耕作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宽甸山区耕地土壤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对宽甸山区耕地土壤障碍因素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有效治理措施,以期为宽甸山区耕地土壤治理和培肥地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林明义 《农业工程》2018,8(7):82-83
2015年福清市对全市耕地种植面积进行习惯施肥调查、摸底。共采集土壤样品5 500个,调查分析了福清市的土壤属性,初步完成了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从中找到耕地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耕地施肥提供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耕地在逐年减少,要保障粮食安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不断设法增加耕地,大同县大量的盐渍化土壤就是潜在的资源。近20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自然脱盐明显,给大同县盐渍化土壤改良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工程措施、化学改良、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改造了盐渍化土壤,总结出盐碱地综合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权志军  文均  李鹏举 《南方农机》2023,(24):175-177
耕地是农业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保护好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以宜宾市为例,通过分析宜宾市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特点,指出宜宾市耕地保护主要存在“非粮化”“撂荒”“农户耕地保护意识差”等现象,从经济收益、三大主体利益不一致性、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等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加强耕地监管和恢复、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识等耕地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从事热作农业的人迟早都会对目前的耕作方法提出疑问。耕地保护已经被实践很长时间了,然而,耕地的持续退化和侵蚀却无处不在。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减少土壤有机质,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相反,保护性农业,由于省去了种植前的土壤准备工作,给农业带来了光明。传统农业与保护性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传统农业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基于这样的理念,现代农业技术,如少耕、免耕和直接播种被认为是经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技术。通常,这种理解导致了这样一些看法:保护性耕作并不能适应所有的情况,并且,每隔几年仍需进行耕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机械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大幅提高,农业机械的轮式行进方式会对农田的土壤产生一定的压实作用,这不利于耕地土壤资源的优化和植物的生长,针对这一问题,对土壤被农机压实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处理和缓解农机压实土壤现象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4.
姜丽娟 《河北农机》2020,(4):10-10,19
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土壤肥料技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土壤肥料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能够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种植资源问题,同时对改善农业耕地失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积极推广土壤肥料技术很关键,也很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论述了新形势下土壤肥料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庄稼生长的好坏,关键看土壤是否疏松,是否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水分和热量,而这些都是靠土壤耕层保证的。耕地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农作物生长,耕作层上部土壤遭到破坏,肥力降低,而且容易板结,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所以要求对土壤进行深松。通过机具翻转土层,以恢复土壤肥力;通过机具覆盖植被,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将作物残茬和肥料翻入土中,增加有机质;松碎土壤,增加孔隙,有利作物根系伸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耕作模式,导致耕地土壤中犁底层变厚,耕地资源持续恶化。深松技术能够很好的改善现有的土壤恶化的局面,使土壤恢复良好的物理化学结构,并随着机械化深松机具的不断改良,深松作业将会以更广泛的形式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粮油作物产量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是在许多地方,由于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导致耕地土壤裸露,风蚀、水蚀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农田土壤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失衡,农业生态系统恶化。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循环,很多地方开始研究改良传统耕作方式,试验推广以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18.
黑河市爱辉区是国家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总耕地面积为132万亩,大豆、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全区每年的机械整地面积在90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农业受灾,农民认识低等因素,机械整地主要以耙茬为主(小麦以浅翻为主),使我区农业耕地越种越硬,犁底层加厚,土壤不吃水,严重地阻碍了农作物根系下扎和对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了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酸化土壤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酸化土壤培肥改良需要注意问题,最后论述了改良酸化土壤效益分析,希望对于今后的酸化土壤改良提升耕地地力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旱作节水农机装备与机械化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发展中农业大国,现有耕地9497万 hm~2,旱区约占60%,其中无灌溉条件的耕地占97.5%,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该地区每年降水量仅有300~500mm,且集中在7、8、9三个月,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每年有1300~1500hm~2耕地受到严重干旱的威胁,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0.2亿hm~2以上,占全国受灾面积的60%,因干旱缺水使粮食减产约1000亿kg,占全国粮食损失的50%。该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农业多以旱作为主,但在传统的耕作制度下,由于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