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绿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群众叫“打洞虫”,以前在棉花和络麻上危害较烈,我县1965和1978年曾见此虫危害过桑叶,但不造成严重影响。1980年由于早春气候适宜绿盲蝽象大量孵化,暴发成灾,此虫大量集中为害桑树。致使西部麻区11个公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0~1992年对桑田绿盲蝽为害损失测定,发现本地桑田受绿盲蝽为害对桑叶的产量、质量无明显影响。轻害叶、重害叶与无害叶比较,产量分别损失0.549%和3.297%。用不同危害程度的桑叶饲养1~2龄小蚕,除重害叶区小蚕龄期经过显著延长2小时外,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和生理指标无不良影响,新一之濑、育151两个桑品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受害损失比湖桑32号更低。根据当地绿盲蝽历年发生情况和药剂防治费用进行核算,桑田绿盲蝽的防治指标为:重害叶率45.55%。由此提出正常年份桑田绿盲蝽可以不予防治,或在越冬食芽害虫猖獗田块实行兼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桑树绿盲蝽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iir)属半翅目盲蝽科,原是棉花害虫之一,但在浙江桑麻区曾见严重为害红麻.当红麻生长后期麻株衰老时,即转迁到桑树夏伐枝条的"剪口"髓部或桑拳霉桩上产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孵化若虫为害桑树幼芽嫩叶,严重影响春叶的产量和品质.鉴于国内以往对此虫在桑树上的发生规律、危害性及防治方法等均未见过详细报道,故将1979~1982年调查研究小结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绿盲蝽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在桑树上也偶尔发现绿盲蝽为害,83年春蚕催青开始后,我区大部分桑园的新芽叶片上,普遍出现许多细小孔洞(见封三照片)。从叶片被害症状分析,有别于春季常见桑虫为害,后经广泛调查了解,查明证实是绿盲蝽为害所致。一般反映:今春大面积桑园由于发生绿盲蝽为害,桑叶减产达10%左右。同时被害叶的营养价值也有所降低,对春蚕饲养带来一定影响。我们对绿盲蝽危害桑树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绿盲蝽已成为我区苹果、桃树的主要害虫。叶片、幼果均可受害,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质量。在我区主要为害苹果、桃、梨、山植等。以成虫、若虫口器刺吸为害。刺吸过程中分泌毒汁,吸收营养汁液。主要为害果树生长点和果实。一头绿盲蝽一生中能为害多个新梢和果实。在多个被害梢上只能找到1头绿盲蝽。被害新梢、叶片呈网状,果实受害部位木栓化,果面凹凸不平,出现畸形果。被害桃果面凹陷、流胶。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卵在短枝、顶芽鳞片间越冬,在芽萌动时,随鳞片落到树下。4月20日左右(花期)在地面孵化,然后上树为害。5…  相似文献   

6.
桑瘿蚊是我国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于六、七十年代在我省珠江三角洲老蚕区首先被发现,曾严重为害桑树,每年因桑瘿蚊发生使桑树“盲顶”,生长缓慢影响树势,造成桑叶量和蚕茧产量减少。随着蚕桑生产从老蚕区向新蚕区发展,对该虫的防治工作和认识其为害性都减弱了,甚至忽略了该虫的为害。但自1991年云浮市发现了  相似文献   

7.
<正> 桑叶(虫甲)(Platyxantha chinensisMaulik)属鞘翅目叶(虫甲)科,是桑园的常见害虫。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蚕区普遍发生,部分地区的桑园虫口发生量大,为害严重。但是, 有关桑叶(虫甲)生活习性的研究甚少。作者于1980年春开始对桑叶(虫甲)作了系统调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的主要桑树害虫,近年来大量发生,为害猖獗,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地方桑叶损失率达10%以上,形成虫与蚕争吃桑叶的局面。3年来在防治桑尺蠖的同时对桑尺蠖的为害与分布型作过调查,对桑叶损失作过田间小区接虫试验,为了使损失率估计趋于实际,净食叶  相似文献   

9.
<正>桑叶虫是无锡地区春季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为害幼嫩芽叶,从叶缘向内取食,轻者将叶食成缺刻,重者叶梢食光,而且虫粪还要污染桑叶,使叶质恶化.1992年,锡山市春季桑园大面积发生桑叶虫危害,我们在华庄镇东元村、安镇镇太平桥村、新区坪北村、梅村西场巷等地进行抽样调查,平均虫口密度为3700头/亩,严重田块达到6624头/亩,桑园春叶被害率达40%,损失桑叶5~10%,严重影响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寿国良  周金钱 《蚕业科学》1991,17(3):183-185
<正> 桑叶虫(Platyxantha chinensis Maulid)和蓝叶虫(Phyl-lobrotica armate Baly)都是桑园常见害虫,分布很广,山地,溪滩,平原桑园都有发生。近年来在浙江省主要蚕区虫口密度增高,为害日趋严重,亩虫量高达2万只以上。四月上中旬取食嫩叶。被害叶片约占总叶片数的26.5%,部分新梢叶为害严重而引起新梢枯萎,已成为春季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摸清幼虫的生活和分布,寻求幼虫期防治方法,我们于89年开始,进行了桑叶虫和蓝叶虫的幼虫发生与分布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尺蠖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主要桑树害虫.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3~4龄幼虫越冬,翌年早春桑芽开始萌动时,食害桑芽;开叶后为害桑叶,随着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为害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近年来,我们对桑尺蠖的为害损失进行了室内养虫试验、田间小区接虫测产及笼罩接虫调查桑树不同生育期受桑尺蠖为害的状况及对产量损失率等试验并对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作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2,39(3):49-49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13.
罗天相 《广西蚕业》2004,41(2):24-26
近年来绿盲蝽在宜春的桑树上有危害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棉麻混栽区。研究该虫在宜春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有助于对症下药,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14.
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市橄榄产区普遍严重发生,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橄榄主要害虫。其为害频率和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一年发生7~9代。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新梢嫩叶,卵散产于嫩叶主脉及两侧附近,一片嫩叶上有卵100多粒。若虫密集为害,4~7月发生,5月盛发,春梢受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使枝梢抽发整齐,摘除零星嫩梢,可减轻为害。二是营造防护林,果园有一定荫蔽度,木虱发生少。三是保护利用天敌,星室木虱天敌有瓢虫、草蛉、螳螂、郭公虫、步行虫、黑肩绿育蝽、捕食螨和跳小蜂等。四是喷药保梢,40%乐…  相似文献   

15.
桑粉虱发生的调查与防治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粉虱在1992~1993年中是我市及嘉湖蚕区的一大桑园害虫,连年暴发成灾,其为害之严重,扩散之迅猛为我市历史所罕见。据统计,1992年全市受该虫危害的面积达111825亩,占总桑园面积的96.4%,其中严重受灾面积有5.5万亩。这些桑园的桑树顶部幼嫩桑叶背面密布成虫,呈白色绒布状,后皱缩卷曲失绿,停止生长,中下部桑叶布满卵、幼虫、蛹、蛹壳及少数成虫,并受分泌蜜露沾污而诱发煤病,呈煤黑色,严重影响秋叶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近年来在秦巴山区猖獗发生,甚至把整块地桑叶食光。它不仅为害桑叶,而且携带病源微生物白僵菌、绿僵菌、黄僵菌、细菌、病毒进入蚕室,使蚕儿染病,严重地威胁着蚕桑生产。笔者从1981年开始,对桑螟的发生规律及其生活史作了系统的调查,并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诱虫板对紫花苜蓿田(Medicago sativa L.)中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的诱集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和2022年,在生长期苜蓿田设置8种不同颜色诱虫板、20 cm和50 cm两个不同悬挂高度、田间边缘和中央两个不同挂板地段和每日早上(7:00—11:00)、中午(11:00—15:00)、下午(15:00—19:00)及晚上(19:00—次日7:00)4个不同挂板时段,调查不同诱虫板及悬挂方式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两年中牧草盲蝽均对绿色诱虫板趋性最强,试验期间每5 d的平均诱集量分别为9.41头·板-1和10.79头·板-1,显著高于其他7种色板(P<0.05);绿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P<0.05);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诱虫板的诱集效果好(P<0.05);在每日监测的4个时段内,下午时段诱集到的虫量最多;5月下旬和6月下旬牧草盲蝽为害达到高峰,第二茬苜蓿及前两茬苜蓿现蕾期诱集到的牧草盲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桑叶虫(Platyxantha Chinenis Maulik)俗名桑叶甲,是江苏省春期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鉴于桑叶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已有过报道,但成虫的空间分布型未有资料报道,且对成虫的调查抽样方式、抽样数量尚无统一的方法.近几年桑叶虫成虫在江苏省为害越来越严重,给春蚕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笔者根据吴江市1992年的调查资料,对桑叶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叶虫是我县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种类有黄叶虫,桑叶虫,兰叶虫和夏叶虫,尤以黄叶虫发生最多,为害最大。据1983—1984两年对全县5个观察圃的虫量调查,黄叶虫占总叶虫量的95.61%。有的山地桑园黄叶虫成灾。我县城山乡唐阁村金永福户,在1100株山地桑园中,一次捕捉黄叶虫2.35公斤,春叶基本无收。为摸清黄叶虫的发生规律,以指导蚕农掌握防治适期和方法,我们在1985年对黄叶虫进行多种形式的饲养观察,其中有野外虫笼饲养和养虫室虫笼饲养,这两种方法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唯有塑料桶内饲养法获得成功,现把这种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盲蝽象是我市近年来桑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80年代初在我市发现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范围逐步扩大,近年已遍及全市。为摸清盲蝽象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对桑叶产量、质量的影响,从1987年开始,专门采用大田系统调查、田间罩笼观察、室内饲养及养蚕试验等手段,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