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2.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3.
<正>培育后备母猪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使繁殖母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合理的年龄结构。然而现在的一些猪场在培育后备母猪方面的工作常常不被重视,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要想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我们应从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方  相似文献   

4.
袁振国  潘永杰  张茂 《养猪》2007,(2):60-60
选育好后备母猪,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低的母猪是猪场常年性的工作,也是养猪场维持高生产水平的关键。现结合本场多年饲养大白、长白等的实践经验,介绍纯种瘦肉型后备猪的选育措施如下。1后备猪的选留标准  相似文献   

5.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与希望,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1.1 本场自繁自养的后备母猪 (1)从繁殖性能高的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同胎至少9头以上,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如脐疝、锁肛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猪病疫情总体平稳,部分地区虽有疫情但呈散发态势。调查发现,母猪生产性能低下,母猪淘汰率较高等因素正在成为严重影响猪场效益提升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呢?1后备母猪饲养管理1.1后备母猪的选留选择父母代生产性能优秀的母猪作为候选,有条件猪场建议结合特定病原监测选留抗原阴性母猪,以保证该后备母猪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种猪是商品猪的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利用4~6年后,生产性能就会逐渐下降,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必须更新、选留和培育新的后备种母猪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母猪,保持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从而保障猪场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项性能做出选留。  相似文献   

8.
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内的生产效率,后备母猪是通过选留下来而没有参加配种的母猪,多以青年母猪为主,是保证猪场母猪良好繁殖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能够及时替补掉因年龄太大、繁殖能力低下以及疾病等淘汰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饲养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业绩和猪场的整体发展,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饲养...  相似文献   

9.
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后备母猪不发情、1~2胎母猪繁殖障碍和淘汰严重(即所谓的二胎综合征)、母猪的利用年限短,其终生繁殖性能低等问题的出现,与后备母猪的选留、正确培育和饲养管理等有重要的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减少后备母猪不发情和降低二胎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等,是摆在猪场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对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提高养猪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母猪的营养控制及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后备(空怀)母猪在生产实践中母猪的年淘汰率30%~50%,所以,后备母猪是繁殖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变将对整个猪场的繁殖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后备母猪从选留到参加配种期间,营养有别于育肥猪,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5%、赖氨酸含量达0.7%,后备母猪日粮应含有较高水平的钙磷,一般钙不低于0.82%、磷不低于0.71%。配种后限制采食量,每天2.0~2.5千克,否则,胚胎发育早期死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4)
正后备母猪的高效培育是猪场保持高繁殖性能的关键,是一个猪场的火车头。尤其是对一个规模化猪场来说,母猪高繁殖水平要求猪场管理者对母猪群体有合理的规划才能实现。目前,很多猪场对后备母猪的引种无规划,或只关注引种时的体型、肢蹄、乳头等外在因素,而忽略了后备母猪在培育过程中的很多细节。经过良好培育过程的后备母猪,能够提高猪场的后备成种率、分娩率和产  相似文献   

12.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宏云 《养猪》2000,(2):8-9
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合格断奶仔猪数 ,它是衡量一个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维持母猪群体的合理结构通常较为理想的母猪群体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 3 0 %~ 3 5%,3~ 7胎母猪占 60 %,7胎以上的母猪占 5%~ 1 0 %,生产管理水平较好的猪场可以适当多留些高产高胎母猪。猪场的均衡生产 ,应有计划地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配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肢蹄健壮 ,母本繁殖性能良好 ,产仔数 1 0头以上 ,初生重大于 1 2kg ,小母猪乳头、阴户发育…  相似文献   

13.
<正>提高母猪繁殖能力是养猪户实现高效益养殖的前提,母猪繁殖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母猪的繁殖效率受环境、饲养管理、配种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饲养管理,笔者就如何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归纳总结如下。1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是构成繁殖猪群的后备力量,建立合理结构的猪群,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是实现母猪群高产高效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为获得四肢健壮、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群大多以青年母猪为主,为了保障猪群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年龄大、繁殖力低和疾病母猪被及时淘汰。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饲养和管理直接关乎猪场生产业绩,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收益。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选择与留种、饲养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提高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科学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5.
1选留优秀后备猪,加大淘汰力度后备猪的优劣,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决定性影响。为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严选。优秀后备猪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父母繁殖性能要高(窝均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二是本身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发育  相似文献   

16.
钱兆强 《兽医导刊》2020,(2):215-215
后备母猪通常是指选留后尚未配种繁殖的种母猪,有的养殖场也将青年母猪称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选留和生长发育的好坏,对成年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是种猪场持续再生产的关键。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母猪,来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种母猪。培育后备母猪的任务就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 后备母猪的选留1.1 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留(主要是窝选)1.1.1 父母的生产成绩优良,同窝产仔数在7头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1选择优良品种,及时淘汰低繁殖性能母猪1.1选择繁殖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在选种过程中要注意品系、遗传、年龄等方面的因素。要注重高产母猪的选留,从产仔数高的母猪后代中选留后备母猪,培育产仔数高的母猪几率会大大地提高。选留的后备母猪个体,要求肢体健壮,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且排列整齐无内陷乳头、瞎乳头,其母本繁殖性能好(胎均产活仔数10头以上);加强培育,使之发  相似文献   

19.
后备母猪是指留为种用的尚未参与配种的母猪,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养好后备母猪对提高生猪养殖效益非常重要。要想养好后备母猪,需要从后备母猪选留入手,层层筛选,留下合格的母猪,或者选择从外引进健康、繁殖力高的后备母猪,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母猪不同阶段的营养和饲养管理需求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饲养,以确保后备母猪能够健康生长发育,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后备母猪是指留为种用的尚未参与配种的母猪,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养殖好后备母猪对于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非常重要。要想养好后备母猪,就需要后备母选留入手,层层筛选,留下合格的母猪,或者选择从外引进健康、繁殖力高的后备母猪,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母猪不同阶段的营养和饲养管理方面的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饲养。以确保后备母猪能够健康生长发育,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